齐齐哈尔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齐齐哈尔市文化产业资源丰富,但其建设和开发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本市文化产业现状表现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鹤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的特点,同时文化产业也存在人才匮乏、市场供需不平衡、综合竞争力薄弱的问题。据此,应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培育和加强文化产业市场,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提高科技创新力度。
标签:齐齐哈尔 文化产业 研究
一、齐齐哈尔市文化产业的特点
1.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齐齐哈尔市享有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的美誉,同时被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齐齐哈尔市拥有600多处文化遗产,文化保护单位40多处,星级以上文化景区居多,其中特色鲜明的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文化景区有7处,在省内旅游文化景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的有昂昂溪古文化遗址、江桥抗战遗址、俄罗斯风情小镇、扎龙自然保护区、泰湖湿地公园、西罗亚大街,兴十四村、大乘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西满烈士陵园等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韵味十足的旅游文化景区,分别开出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游、工业游、农业游、冰雪旅游”等16条旅游路线。2013年8月,中国(齐齐哈尔)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齐齐哈尔召开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2013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03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47762人次,比上年增长2.0%。其中,外国人38511人次,比上年增长2.1%;旅游外汇收入14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
2.鹤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是本市最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之一,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鹤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大湿地、城市鹤之乡”的称号下,齐齐哈尔市极力打造鹤文化,加强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使鹤文化走出鹤城,走向世界。鹤文化产业迅速发展,飞鹤乳业、金鹤门业、鹤城酒业、华业集团、翔鹤制药等等市内600多家企业的名称以鹤命名。建立丹顶鹤艺术品研发中心和鹤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将鹤文化和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以鹤为题材的各种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包括文学、摄影、短剧、书法、舞蹈、满足刺绣等等。鹤文化做为齐齐哈尔市的城市主体文化,凸显了城市的品牌特色和战略特色。2015年7月,中国(齐齐哈尔)第三届国际鹤文化艺术节在齐齐哈尔举行,其中包括歌舞晚会、音乐盛典、学术论坛、美术展览、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舞台剧、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文化盛典。
3.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近年来,市政府加强对文化产业相应配套设施的完善,增大资金投入力度。2013年全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1个文物管理站1个,文物管理所12个,文化站总数已经达到180个,注重对社区和乡镇文化站的更新和建设。全市艺术表演团体5个,各种大大小小的歌舞电子文化娱乐活动普遍的存在于市民的生活当中。全市广播电台共有11个,广播节目套数11套,广播发射台、转播台4个,县区广播台9个,其中乡有线广播站站10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9.39%。全市拥有电视台14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实现了广播与电视、有限与无线的密切结合。达到了文化传播网络化、高速化和全面化。
二、齐齐哈尔市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人才匮乏
综观全国文化产业投入人员数,黑龙江省位于其他各省的后位,虽然齐齐哈尔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领域人才辈出。但是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方面却不占有任何优势。第一,文化产业从业人才利用效率较低。文化产业内的单位从业人员人均产值远远低于其他市,难以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第二,文化产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目前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从其他行业转换而来的社会人员,这些人对文化产业相关知识掌握只是流于表面,很少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少之又少。第三,文化产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齐齐哈尔文化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自身规模、薪酬、福利待遇、培训等劣势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再加上地域问题,使得一些精英人才不断流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2.文化产业市场供需不平衡
齐齐哈尔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网吧、影音制品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文化艺术团体印刷厂等等文化生产机构众多,能够满足市民的生活所需,但这些机构一般只是针对本市消费群体,实现的是一种区域内生产经营的循环微收入,并未给文化产业带来应有的价值。虽然政府已加大对旅游景区的扶持力度,但是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也只是一部分。旅游形式依然比较单一,对于旅游附属活动、旅游纪念品以及科技旅游还处于萌芽状态。文化创意产品寥寥可数,现有的文化创业产业市场占有率低,文化团体缺乏创新机制,文化产业平台创建不完备,当前市场上群众的消费需求脱节,文化产业市场供需不平衡,难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3.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
首先,齐齐哈尔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这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综合实力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虽然齐齐哈尔市政府提倡以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50%都是中小企业,资金上亿元的大企业少之又少,尤其是民营企业其自身的分散性和灵活性使文化产业难以形成合力。其次,文化
产业机构分配不尽合理,文化产业分为核心产业、外围产业和其他产业,占文化产业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的核心企业创造文化产值的五分之一,大部分产业产值由其他产业创造,产业产值比例不合理,齐齐哈尔文化产业核心层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降低了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次,文化产业主要集中于科技含量低、创新理念少、更新换代慢的领域,对于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文化影视、文化演出、电子商务等高科技和时代性更强的领域涉足的较少,难以追赶上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三、齐齐哈尔市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1.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齐齐哈尔作为黑龙省第二大城市,人才济济,如何将人才队伍做实做强做大,保证文化产业源源不断的向前发展。第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重点培养有文化、有素质、有经验的管理型人才和营销型人才。做好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和反馈机制,做到岗前必须培训、岗后定期不定期培训。做好人才信息反馈,包括专业人才数量、质量、效率等,并根据反馈的结果做好下一步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加大人才队伍的财政支出。政府应对各大教育机构和研究所提高相应的财政支出比重,并专款专用到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院系和部门。适当放宽人才引进的待遇水平,积极吸引市外、省外乃至海外人才的流入。建立人才奖励机制和绩效机制,对有作为和工作效率高的人才进行奖励,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第三,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和机制。出台相应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制度,建立文化艺术院校,鼓励社会办学,建设人才培养流动站和平台,掌握人才去向。
2.培育和加强文化产业市场
发挥齐齐哈尔地理位置优势和地区优势,挖掘相邻城市之间存在的城市竞争潜力,互通有无,推陈布新,将文化市场的自我管理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结合。资金上,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利用税收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多角度融资,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参与其中,在提高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促进文化市场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引资的同时引智力;分配上,一方面要继续扶持国有资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文化产业市场中民营资产扶持力度,使文化产业全方位、广范围发展;基层设施上,重点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娱乐大项目,搭建文化休闲娱乐信息畅通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造文化产业新动态,拉动全市文化产业向高层次发展;企业选择上,政府在壮大现有文化企业的基础上,要支持和鼓励私营和合资企业融入到文化产业市场当中,提高文化市场的商业性,加速商业产品的更新换代,进而加大现代企业在文化市场当中的比重。
3.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提高科技创新力度
齐齐哈尔文化产业资源丰富多样。首先要巩固和夯实传统鹤文化品牌,充分发挥鹤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提高说鹤、吟鹤、画鹤、写鹤等鹤文化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水平,利用多种文化传播媒介进行宣传,例如话剧《风刮卜奎》,原创动漫《神鹤丹丹》《白马湖》《蛇洞山传奇》,刊物《丹顶鹤》《龙沙诗词》,大型广场舞《鹤舞》,“鹤文化与湿地旅游”扎龙论坛,文化鹤城微信平台等等利用多种宣传手段扩大鹤文化的知名度。其次要打造特色品牌,盘点和整合全市文化产
业资源,开发特色文化产业工程项目,尤其是要以打造扎龙旅游文化产业带、兴十四村现代农业区、加强抗战红色文化、达斡尔民族风情文化产业的开发为主。专注产业文化的重点领域,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再次要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依靠先进的科技和广阔的市场,在利用好展览、展台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电商的优势,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加文化产品数量和附加值,加速文化产业升级。
〔参 考 文 献〕
〔1〕 张晓慧. 齐齐哈尔市: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12,(05): 53.
〔2〕 张前.提升齐齐哈尔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思考〔J〕.理论观察,2013,(01):76-77.
〔3〕 梁艳.齐齐哈尔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