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表演游戏也精彩
作者:顾梦婷
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3期
案例一
“老鼠嫁女”这个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有些许难度,我们选取了一段“老猫娶亲”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当老鼠爸爸妈妈知道自己的女儿被老猫吃掉时,鼠爸鼠妈应该要很着急很难过,然而扮演鼠爸鼠妈的幼儿却一脸笑眯眯地去找老猫。后来在和老猫的对话中,他们两个一时想不到该说什么,我就在一边提醒他们如何去说,他们就一句句照着我说的话对老猫说了一遍。最后当老猫扑向他们时,鼠妈害怕地倒了下去,但是鼠爸却呆呆地站在那里,我走上去问:“为什么老猫要吃你的时候你没有害怕地倒下去呢?”鼠爸说:“老师,为什么老鼠一定要被老猫吃掉呢?我觉得他们好可怜,他们能不能逃跑不被老猫吃掉呀?” 案例分析:幼儿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这是幼儿第一次开展表演游戏,对于台词还不熟悉,需要老师提醒,有些被动;第二,有时候对故事人物的扮演情绪表达不对;第三,幼儿对故事的结局不喜欢,有另外的想法。
指導的策略:第一,幼儿还不熟悉台词,对此我先让他们了解一下在以前人们对于娶亲迎亲有什么风俗习惯,之后每天利用放学前的几分钟让大家一起讲讲这个故事,幼儿很快熟悉了台词;第二,在幼儿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后,我决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表演,对于孩子忘词这个问题,我通过询问:“老鼠爸爸和老鼠妈妈发现自己的女儿不见了,会问老猫什么呢?”加入音乐如娶亲音乐、悲伤的音乐等方式引导幼儿继续把台词说下去。有时候他们不能非常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通过引导提醒: “鼠爸鼠妈发现自己的女儿被老猫吃了,他们心情会怎样?”
反思:学习最重要的是过程的体验,表演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因为想让表演顺利进行下去就干涉太多,比如幼儿在表演时忘记台词,我很着急地替他们说了出来,虽然让表演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但是幼儿却缺乏了一次表达能力的锻炼。当然孩子们对教师的参与是非常欢迎的,教师的参与能够为活动提供新的内容,拓展新的形式,但是同时有利也有弊,因此影响了孩子之间的同伴交往。小班幼儿年龄缺乏表演经验,情绪表达不准确,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幼儿已经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应该给幼儿多一点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表演,教师可以在充分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参与,如果孩子们本来就玩得不错,交往也在正常地展开,教师可以暂时充当观察者,不要介入孩子的游戏。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应多开展表演游戏,让幼儿充分锻炼,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以后的表演中,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结局,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案例二
幼儿在表演“拔萝卜”的游戏中,幼儿能够熟练地明白自己的出场顺序,完成对话。在游戏中也会出现一些对游戏兴致不高的学生。在一次拔萝卜的游戏中,班里的幼儿正在投入有序的表演着,突然,一位小姑娘发现后边的伙伴没有接上来表演,她大声地喊他并催促他,而那位小伙伴坐在椅子上玩,过会儿才反应过来,加入表演的队伍中。
案例分析:对与该幼儿来说,对于拔萝卜的活动,兴趣不高。那么令他无心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对于该幼儿来讲,“拔萝卜”游戏对他没有吸引力;第二,幼儿受到了外界的影响,说明他对外界产生的兴趣更浓,这和他们的年龄有关。第三,幼儿对于表演游戏的经验不足,对于自己上场所要表演的角色没有自己的想法,表演得比较生硬,不自然。
指导的策略:第一,我将幼儿召集在一起,大家讨论,当老奶奶和老爷爷在拔萝卜时,小姑娘、小老鼠、小花猫在干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讨论发言,小姑娘在采野花,小姑娘在家编发辫,小老鼠在偷吃东西,小花猫在睡觉……大家众说纷纭,对于大家的说法,我觉得有道理,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大家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说,反而能够为每一个幼儿找到他自己喜欢的角色,大家都参与到游戏中,各自忙着各自的事。在后来的游戏中,我发现,即使不需要我去指挥和沟通,幼儿在自己设计的表演情境中也能玩得特别开心,每个人都被游戏所吸引,之前有人不参与的现象就没有了;第二,让幼儿自己创设游戏情景。“拔萝卜”对于有些幼儿没有吸引力,我考虑到能否利用自己动手制作服装道具来增加幼儿的兴趣,于是我与幼儿一起讨论,我们可以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孩子们都很积极地思考讨论,例如:可以将落叶拾来制作小树,可以利用废布当奶奶的头巾等,制作之后再进行表演,发现幼儿对游戏的参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反思:对于表演游戏,教师在游戏中不要扮演裁判的角色来评判幼儿做得对与错、好与坏,也不要在游戏中扮演答案的提供者,教学生怎么做。而是应该用提问的形式来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怎么做,寻找解决的办法。虽然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重要的,但是幼儿自己通过实践自己总结、发现,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在游戏中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讨论、自己思考,让幼儿在自己营造的环境中慢慢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