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知识来源于何处?几种错误的医药起源论各自的症结在哪? (本题为重点)
●医药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与疾病斗争的实践;
1.医源于圣人,其症结在于对杰出人物的某些作为和贡献作出了无限的夸大,以致达到了神化的程度;
2.医源于巫,其症结在于不仅把医学发展中的某个片段当做历史过程的全部,而且还表现在闭眼不见医巫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因而最终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混为一谈,既颠倒了历史,也抹杀了医药的实践性和科学性;
3.医源于动物本能 ,其症结在于无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救护与人类医学之间的严格界限。这便从根本上巧妙地勾销了人类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因而同样是错误的。
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的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 (本题为重点)
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为西晋早期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它内容丰富,叙述系统,理论完备,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禁忌等多方面内容。
其主要成就有: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 ;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 ;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 ;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 ;《甲乙经》的重要成就还在于,它既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晋以前业已亡佚的针灸文献,多赖此书而存其精要,又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提出和建立了规范。后世多以此为教习课本或编辑针灸著作的参考。因此,《甲乙经》不仅成为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藏,而且由此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书。
简论温病四大家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其代表作。 (本题为重点) 医者及年代 叶桂(天士)1667~1746 薛雪(生白)1681~1770 吴瑭(鞠通)1758~1836 王士雄(孟英)1808~1668 学术成就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 对湿热病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创立“三焦辨证”法 将温病分为新感和伏气两大类 代表作 《温热论》 《湿热条辨》 《温病条辨》 《温热经纬》 1 / 6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梁楚源Lcy 2011.12.15 楚源出品,必属精品)
金元四大家分别代表了哪些学术流派,各自的学术思想以及其代表作是什么? (本题为重点) 医者及年代 刘完素 (河间) (1120~1200) 张从正 (子和) (1156 ~1228) 李杲 (东垣) (1180 ~1251) 朱震亨 (丹溪) (1281 ~1358)
学术思想 火热论 1认为伤寒各证多与火热有关 2六气皆能化火 学术流派 代表作 寒凉派(治疗伤寒病《素问玄机原病式》 症,以清热通利为主,《宣明论方》 善用寒凉药物) 攻邪论 《儒门事亲》 一经致病,既可攻邪,邪去病止,攻下派(主张攻邪用 汗、吐、下三法) 不可妄用补药。 脾胃论 1“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2把内科疾病概括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相火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1相火有常: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2相火有变:相火妄动、煎熬真阴 《脾胃论》 补土派(善于运用补《内外伤辨惑论》 上、中、下三焦元气,以补脾胃为主,) 滋阴派(提倡滋阴降火,善用滋阴降火之剂) 《局方发挥》 《格致余论》 试述宋金元时期影响医学发展的诸因素。对现代中医的发展有何启示? (本题为重点) (启示部分请同学们查询资料自己总结完成。如果没有启示内容回答,将扣除50%分值)
(1)宋金元政府对中医药的极大重视。国家设有完善的医药卫生机构,制订了一系列的医事制度和法规;
(2)儒医的出现,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证经验的总结,使中医学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
(3)意识形态的学术争鸣,尤其是新儒学(理学)哲学思想的影响,使医学界出现了很多革新家。其中以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东垣、张从正、朱丹溪)流派的产生是这种革新思想的集中体现。
(4)医学著作大量出版(因为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自己对现实中医发展启示(略。请同学们查询资料自己补充对中医发展的启示。如果没有启示内容回答,将扣除50%分值)
自己对现实中医发展启示:我们现在应该从政府做起、从基层人民做起,保护中医文化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我们作为中国人要支持中医,作为中医生要将他发扬,例如将中医学翻译成许多语言,杨世界各地可以感受中医的博大与精深,而同时我们中医生也去国外帮国外病人看病,了解其他地方能不能够被重要治好,等等。
2 / 6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梁楚源Lcy 2011.12.15 楚源出品,必属精品)
简述《诸病源候论》成就。 (本题为重点)
《诸病源候论》反映了我国7世纪时医学理论与临证医学的发展水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主要成就如下: ①对疾病的记载广泛而详确;
②在病源认识上颇具科学性,除用医学理论进行阐述,还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理论探索;
③对症候描述细致而准确。
试述《本草纲目》的作者及该书的突出成就。 (本题为重点)
《本草纲目》作者是明代李时珍所做,其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药物学; (2)纠正以往本草书中错误;
(3)提出当时最先进的分类法:按“从贵至贱”原则,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
(4)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5)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对“服石”成仙批判; (6)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7)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
晋唐时期临证各科的主要著作有哪些?(包括时代、作者以及著作名) (本题为重点)
晋唐时期临床各科的主要著作有: 针灸科——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外科——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妇科——唐·昝殷《经效产宝》 儿科——唐·《颅囟经》
骨伤科——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以下可以省略,但是应该为本题答案。
五官科《排玉集》、《陶氏疗目方》、《甘氏疗眼方》、《邵氏口齿论》等; 内科《肘后方》、《外台秘要》、《千金方》。
3 / 6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梁楚源Lcy 2011.12.15 楚源出品,必属精品)
简述《千金方》中提倡的医德表现在那些方面。 (本题为重点)估计必考 《千金方》主要提倡的医德表现在精与诚两个方面,其中 ①精——专业精;
②诚——诚心诚意、忠于职业、忠于患者。确立仁爱救人的原则。 具体表现为以下8点:
(1)要立济世救人,仁爱为怀之大志; (2)要有无欲无求的品质; (3)要无畏艰难;
(4)要悉心施治,一丝不苟; (5)举止端庄; (6)尊重同行;
(7)要精勤不倦,虚心好学; (8)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简述《千金方》的成就。 (本题为重点) 《千金方》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点:
(1)重视医德修养、详述医德规范。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总论》著“大医精诚”“大医习业”两篇,全面阐述医德;
(2)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千金方》总共载方 6500余首,为方剂学发展作出贡献;
(3)重视妇、儿疾病诊治。《千金要方》首列《妇女方》三卷,次为《少小婴孺方》。
(4)强调综合治疗,注重辨证用药;主张针药并用;强调配合按摩、灸治;提倡食疗;注重辨证用药,反对滥用贵重药物。
(5)对药物的深入研究。《千金翼方》载药800余味,对中药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因此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6)倡导养生保健,强身长寿。孙思邈提倡 要少思、少欲、少愁、少恐;饮食有节、五味贵和;提倡运动;未病先防,防重于治;注意个人卫生
4 / 6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梁楚源Lcy 2011.12.15 楚源出品,必属精品)
简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为重点)
中医学所讲的温病是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了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大类,而主要是前者。“温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从隋代至明代,均有论述,但历代关于温病的零散材料,有许多是有启发性的,它们为温病学说从伤寒学说中区分出来,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在创立中医传染病学——温病学说做出杰出贡献的是明末著名医家吴有性。清代医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等人,则为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分别做出程度不等的贡献。 吴有性,于1643年编著《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创立起到了奠基作用。他的最大贡献是就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提出“戾气学说”。科学地预见了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突破了前人关于“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笼统观点。吴有性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的。吴有性还指出“戾气”也是一切外科感染疾患的病因,他还正确论断,戾气是物质性的,其所导致的疾病同样可用物质的药物治愈。
叶桂(1667~1746年),著《温热论》,为其学生顾景文,整理而成。《温热论》对温病学说的最大贡献是指出温病传变的规律,温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卫、气、营、血”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叶桂对温病学说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薛雪(1681~1770年),撰《湿热条辨》1卷,此书是湿热病的专著,开温病学说中专门病证研究的先河。他指出,湿热病发作的轻重与脾胃的盛衰关系密切。薛雪对湿热病的发病机理、证候演变、审证要点及辨证论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为温病学说的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
吴瑭(约1758~1836年), 1789年撰《温病条辨》,成为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将温病分为九种: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认为温疫只是九种温病之一,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而其它八种,则可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由此确定了温病学说的研究范围。他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 王士雄(1808~1868年),先后撰《霍乱论》和编述《温热经纬》。在《霍乱论》书中,把霍乱区分为时疫霍乱和非时疫霍乱两类。《温热经纬》的特殊见解是把温病分成新感和伏邪两大类。明清时期,对温病学说发展作出贡献的还有汪机(14631~539年)、戴天章(17世纪中叶)、余霖(18世纪)等众多医家。 温病学说在明清时期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初步建立。它既是新的社会条件的产物,也是该时期众多医家尊重实践,勇于开拓创新的成果。
5 / 6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梁楚源Lcy 2011.12.15 楚源出品,必属精品)
人痘接种术的科学价值有哪些? (本题为重点)
人痘接种法是预防天花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疗法。张璐和吴谦叙述的人痘接种法较为流行,主要有四种形式: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后两种接种法,由于所采用的痘苗是天花患者痊愈期的痘痂,其天花病毒的毒力已减弱,接种后多能产生天花反应,达到获得免疫力的预期目的。因此,后两种人痘接种法在我国城乡逐渐流传开来,成为预防天花的有效措施。它不但在民间应用, 也被清朝统治者采用并诏令推广。人痘接种法不仅在我国广泛应用,还先后传往亚、欧各国。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也是我国医学对世界医药卫生事业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人痘接种法的发明,不但是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 ,17491~823年)在1796年发明牛痘接种法之前预防天花的主要方法,而且它的发明足以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
6 / 6 中国医学史重点题目复习(梁楚源Lcy 2011.12.15 楚源出品,必属精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