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和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家长们更加忙于自身的工作和学习,而教育孩子的重任很大一部分由爷爷奶奶承担。出于独生子女以及隔代亲等种种原因,家长们往往更重视的是孩子的身体上的照顾和智力上的启发,而忽视了生活常规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幼儿不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等等。特别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优越,成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依赖性较强,生活常规和劳动习惯较差。
陈鹤琴先生认为:“人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幼年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凡是孩子能做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可见幼儿期养成教育对人生多么重要。”生活活动从表面上看是丰富又琐碎,吃喝拉撒睡,无足轻重,是生活小事,但它又是人应具备的基本生活能力和习惯,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导,最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习惯的训练。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良好生活常规、生活习惯等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一些生活习惯方面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而托班年龄段的孩子是幼儿期的起始阶段,也是生活常规和许多生活行为习惯及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和关键时期。因此托儿期这一阶段的生活常规与习惯的培养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案例中的点点是一名刚入园不久的托班小朋友,由于家长对他的过分保护、宠爱,使他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较大的依赖性,吃半流质的食物,睡觉时要依赖尿片。 二、案例描述: (入园的半个月后) “我拿不动”
点点走进教室,拉拉外公的衣角,外公马上给他放好椅子,他一下子坐了下来。教师就询问他:“点点怎么自己不拿呀?”点点说:”我拿不动的。”教师说:“那你试一试好吗?”他摇摇头说:“我拿不动。”
“我不会吃肉肉的”
中午,小朋友们开始吃饭了,老师介绍完饭菜后,别的孩子们拿起小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还说:“肉肉真好吃!”可是点点只是坐在椅子上,于是教师询问:“点点怎么了?”他的手指指肉说:“我不会吃肉肉的。”教师就鼓励他,但他还是摇摇头,不愿尝试。 “我要尿不湿”
午睡了,孩子们一个一个地上床睡觉了,只有点点一个人在活动室里走来走去的,教师询问了点点,点点说:“我要尿不湿。”教师又问:“你要尿不湿干什么?”他回答:“我睡觉时要用的。” (入园的第三个月) “我自己拿”
早上,小朋友拿好小椅子,坐了下来欣赏图书。点点走了近来,
外公问:“点点谁拿椅子呀?”点点说:“我自己拿。”说着就自己动手拿了椅子。教师及时地肯定了幼儿说:“点点真能干,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下一次点点可以自己拿 椅子了不用外公提醒了。”点点笑笑坐了下来。 “我会吃肉肉的”
中午,很凑巧又吃肉,教师就问幼儿:“点点,你喜欢吃肉吗?”点点点了点头。教师又问幼儿:“那你会吃肉吗?”点点十分自信地说:“我会吃肉的!”教师及时地肯定了他说:“点点你真是个乖宝宝,不仅爱吃蔬菜,而且还爱吃肉呢!”点点拿起小勺将肉勺进了自己的嘴里,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教师说:“下一次吃肉我们的点点可以多吃一点肉了!” “我要小便了”
午休了,小朋友一个一个地上床休息了,点点爬了起来,眼睛四处张望,教师及时地询问幼儿:“点点怎么了?”点点说:“我要小便了。”教师及时地鼓励了幼儿自己下来解小便,并鼓励幼儿自己脱、提裤子。在幼儿自己完成了这一事情后教师肯定了幼儿说:“点点长大了,你真棒!以后要小便告诉老师,自己下来解小便好吗!” 三、分析
从以上点点两个阶段中的行为、语言,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生活常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幼儿从不愿自己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到在成人的鼓励下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从不愿尝试吃一些新的食物到能在成人的鼓励下乐意尝试吃一些新的食物;从幼儿睡
觉要依赖尿不湿到幼儿能自己表达入厕小便的需要。这些都十分明显地体现出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常规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在建立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时,不仅需要园内的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因为任何一个良好的生活常规的建立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得以形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常规必须注重幼儿的一言一行,并且经过一定的时间来加以培养、实践,这样才会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这一良好的生活常规。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想法。因此,我们要让幼儿有充分的实践空间、时间、经验,并以充分的耐心来看待幼儿的失败,这样才能是孩子的良好生活常规得以建立和进一步的发展。 四、体会和反思
(一)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幼儿实际
托班幼儿的良好生活常规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培养。新《纲要》中指出“既要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在指导的同时要依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否则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的形成只能成为幻影。
教师根据新《纲要》的思想,通过几个月来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点点从不愿自己动手做自己力所
能及的事到在成人的鼓励下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从不愿尝试吃一些新的食物到能在成人的鼓励下乐意尝试吃一些新的食物; (下转第174页)(上接第172页)从睡觉要依赖尿不湿到幼儿能自己表达入厕小便的需要。这些点滴都说明了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常规中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制定的规则是充分地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的,所以幼儿能在这个月的时间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
(二)要给幼儿充分的 、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生活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孩子,他的一天中的各项活动都为其良好的生活常规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时间。所以需要让孩子在一日活动中不断地、反复的实践中得以强化,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生活常规。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慢、太烦,不如自己来做得快。”的想法。就如点点,土的实际情况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对待、来等待他,这样特殊的幼儿,教师以足够的来对待幼儿对良好生活常规的认识、体验,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步提高对幼儿的要求。在幼儿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时,教师即使的给予了肯定,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就被充分激发出来了,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进一步的建立。 (三)坚持家园间的一致性、持久性
在教师、家长间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一致,要形成共识,不可幼
儿软一个要求,家里又是另一个要求。只有家园一致,教师家长密切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要求和规则一经提出,就必须天天坚持,《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否则,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将抵消幼儿园教育的积极作用。”托班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学习、模仿能力,他们会在成人的引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正如案例中的点点在入园的半个月后和入园的第三个月的生活常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家园间的教育的一致性、持久性对孩子良好生活常规的建立是多么的重要。
(四)关注要求、规则的循序渐进性、注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在建立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时候,教师要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对幼儿的生活常规加以培养。正如案例中,教师在发现入园不久的点点不愿意自己去拿椅子时,没有强迫幼儿去拿,而是以鼓励的口吻来激发幼儿自己动手,虽然孩子当时还是没有动手自己拿,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鼓励后,幼儿能在成人的鼓励下自己动手拿椅子了。在幼儿有了这一行为后,教师又及时地肯定了他,并鼓励孩子能自己主动的拿椅子,这为幼儿能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良好生活常规的进一步建立做好了铺垫。教师的这些要求看示简单,但这些要求都是针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所提出的,这些要求是循序渐进的,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能达到的。从这里可以体现
出对幼儿的良好生活常规要求的提出,是要循序渐进的,要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良好生活常规得以建立、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