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

2023-05-19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

6.1.1 工艺概述

本工艺适用于桥梁工程中跨数多、高墩的混凝土箱梁施工,明确混凝土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浇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移动模架现浇箱梁的施工。

6.1.2 作业内容

移动模架箱梁现浇施工的主要作业内容为:移动模架拼装及预压、底模调整,设置预拱、安装散模、绑扎钢筋和预应力波纹管、安装端模、浇筑混凝土及养护、预应力张拉、模架下落脱模、底模打开、走行过孔进入下一孔就位。

6.1.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铁建设〔2006〕181 号) 6.1.4 工艺流程图

模架拼装及预压

移动模架模板施工 支座安装 钢筋绑扎 混凝土施工 预应力初张拉 过孔,进入下一孔就 位 模架下落脱模

底模打开 张拉剩余预应力束, 压浆、封锚,完成该孔箱梁施工 图 6.2.4-1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流程图

6.1.5 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

一、模架拼装及预压 拼装支架安装 .1

施工场地进行平整碾压,支架基础采用混凝土扩大基础,基础上设置预埋件。

168 先散拼万能杆件节段,利用汽车吊机整体吊装水平联接系,在万能杆件顶布设分配梁和钢垫块。

2. 移动模架拼装

图 6.2.5-1 移动模架拼装方案图

⑴移动模架的拼装顺序:从线路左侧往右侧的顺序倒退依次拼装 2 片钢箱梁,1 片钢箱梁拼装完成后再拼装另 1 片。单片钢箱梁拼装时,先拼中间两节段,然后拼装两端节段。

⑵将移动模架左侧的钢箱梁利用大型汽车吊起吊中间两节段到安装支架上的正确位置, 钢箱梁的标高利用千斤顶调整,钢楔块支垫,位置调整正确后用钢板螺栓联接固定。先后起吊组拼两端的两块钢箱梁,将移动模架外侧的钢箱梁全部联接完成。

⑶拼装移动模架右侧的钢箱梁,方法与(2)相同。

⑷利用汽车吊机将底模依次从一侧穿入钢箱梁底部,并完成吊挂。 ⑸利用汽车吊机拼装移动模架左侧的前后导梁。 ⑹利用汽车吊机拼装移动模架右侧的前后导梁。

⑺将前后导梁之间的平联杆件联接,铺上木板作为施工平台。 ⑻利用墩顶的横移设备,调整钢箱梁横向位置。

3. 移动模架预压

⑴移动模架拼装完成调整正确位置并经检查签证后,即可进行移动模架试压。试压前在移动模架上布设观测点标记进行过程观测。

⑵由于是模拟铁路简支箱梁荷载,荷载预压时加载位置参照铁路简支箱梁结构设计图进行每米横断面上的荷载集度计算,同时计算出砂袋和水预压区的断面布置几何尺寸以及面积。 ⑶荷载试压分五级进行,即按试压荷载的 50%(无砟)、80%(无砟)和 100%(无砟)、100%(有砟)、105%(有砟)五级加压。

⑷分别完成各级加载后,对所有测点进行测量,在 105%(有砟)加载后,须 5 小时观测一次模架各测点的挠度、线型,并做详细记录。当最近两次测量结果无明显变化时,即认为模架变形已完成,可以终止试压,进行卸载,卸载为加载的逆过程,亦分级进行,同时进行分级测量。

169

⑸测点布设情况:

①在移动模架每端四个承重顶位置分别布设 1 个测点,共 8 个测点; ②在移动模架导梁前端各布设 1 个测点,共 4 个测点;

③在每两片钢箱梁接头处内外侧各设测点 1 个,中间 6 个接头共 12 个测点,两端 4 个 梁头共 8 个测点,共 20 个测点。

以上共设测点 32 个,观测时由同一仪器测量、同一测量人读数。每次观测都对上述测点的标高进行测量记录。

2 1

3

4 6 8

下 游 钢 箱 梁

5

7

9

10

12 14

16

13

15

11

桥 梁 中 心 线

30

32

28 26 24 22 20

上 游 钢 箱 梁

27 25 23 18

17

31 29 21 19

N0O1#墩 O#墩

图 6.2.5-2 移动模架预压加载测点布置图

二、移动模架模板施工

钢模板制作和安装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平整光滑。模板上的重要拉杆用螺纹钢拉杆并配以垫圈。

1. 模板制作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模板由底模、侧模、内模和端模组成,底模、侧模、端模均采用钢模, 内模采用钢管及槽钢支撑组合钢模板形式。

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不超过模板构件跨度的 1/400。钢模板的面板变形不大于1.5mm。

模板考虑预拱度及预留压缩量。

钢模板在设计制造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确保梁体各部位结构尺寸正确及预埋件的位置准确,且具有足够的刚度。

2. 模板安装

钢模首次使用前严格打磨除锈,并使用洗衣粉、清水清洗,水干后涂刷模板漆。 ⑴底模合模

移动模架施工纵向走行到位后,将底模顶推到位,连接抗剪螺栓及吊杆。 ⑵模板调整

使用测量仪器,根据测放中心线及设计标高,通过水平千斤顶,调整模板横桥向位置; 通过竖向自锁千斤顶,调整模板的标高和底板的水平。

⑶拼缝处理

合模后对模板拼缝的接头处按模板设计图进行处理。对钢箱梁侧模和底模间空隙采取嵌塞定特制的橡皮胶条和嵌填腻子方式止浆。

三、支座安装

1. 在支座安装前,在工地检查支座连接状况是否正常,不得任意松动上、下支座连接螺栓。

170

2. 支承垫石混凝土在墩帽混凝土完成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后再进行施工,墩帽砼施工时应按设计图预埋支承垫石钢筋。支承垫石混凝土采用钢模一次浇筑完成,其顶面标高及四角高差应严格控制在设计及规范要求内,并按预留支座地脚螺栓孔。

3. 支座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支座安装应保持上、下底板水平,不产生偏位。支座与支承垫石间的灌浆无空隙。每一支座板四角高差不应大于 1mm,四个支座顶面高差不大于 2mm。

⑵固定支座安装时,上、下座板应互相对正,上座板中心应对准箱梁梁体支承中心,纵、横向允许偏差应为 3mm,平面扭转不得大于 1mm。

四、钢筋绑扎

钢筋安装参照《14.1 钢筋工程》。五、混凝土施工 1. 混凝土浇筑

①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支架和预埋件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须清理干净,并对模板支撑情况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②混凝土要满足施工所需的和易性、坍落度、含气量、温度等指标。

③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夏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 30℃。气温高时选择室外气温较低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冬季最低入模温度 5℃,选择室外气温较高时浇筑混凝土。

④混凝土浇筑顺序:从简支箱梁跨中向两端按水平分层、斜向分段依次浇筑,先底板, 后腹板,再顶板。浇筑混凝土时按箱梁的断面水平分层、斜向分段地进行,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 30cm。

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入模高度以不发生混凝土离析控制为度,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 2m,控制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超过 1m。

⑥混凝土入模时要下料均匀,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替进行。梁体混凝土采用插入式的振动器振捣,派有经验的混凝土工负责,操作插入式振动器时宜快插慢拔,插入式的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 1.5 倍,与侧模应保持 5~10cm 的间距,插入下层混凝土 5~ 10cm 左右,振捣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每处振捣完毕后,慢慢提出振动棒,避免碰撞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和其他预埋件。

⑦箱梁腹板混凝土下料按每层 30cm 分层,振捣时注意底板混凝土翻涌,如出现此类情况,及时将底板多余的混凝土清除,确保底板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清理箱梁内箱、内模下口边缘、支架柱脚、泄水孔、通气孔等处的多余混凝土,确保脱模方便,减少模板损伤。

2.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进行养护,防止由于混凝土养护不及时,而产生裂缝,在夏季施工时,在顶面二次收浆并混凝土面硬结后即覆盖洒水养护冬季混凝土采用保湿蓄热法养护,即在内箱端部采用毛毡封闭,内箱内采用电热板加热并存水保湿,顶面毛毡覆盖洒温水养护。

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前,不得使其承受施工人员、运输工具、钢筋、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对于存在湿接缝的混凝土节段面在强度达到 2.5Mpa 后即可按规范进行凿毛、清理工作。浇筑下一阶段前应进行湿润,并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混凝土养护不少于 14d。在任意养护时间浇在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 15℃。为避免和减少内外温差引起的裂纹,应采取抽排风等方式进行箱梁空箱内降温。

171

3.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当昼夜平均气温连续 3d 低于 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施工应按冬季施工办理。

① 冬季用于施工的砂石料及时堆放于内存料棚内,并采用煤炉对棚内空气温度进行加热,保证棚内空气温度高于 5℃。

②冬季温度较低时,通过对拌合水蒸气加热的方式提高混凝土出机温度,使混凝土出机温度高于 10℃。

③搅拌站储水箱、上料水管等部位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④对混凝土输送罐车罐体采取皮装包裹已确保罐内混凝土温度。六、预应力张拉 七、模架下落脱模

八、底模打开

九、走行过孔进入下一孔就位 6.1.6 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表 6.2.6-1 移动模架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

项目 1300t 移动模架 10t 移动模架小门吊 25t 汽车吊机 300t 油压千斤顶 单位 套 套 台 个 数量 1 1 1 8

6.1.7 作业组织

1、人员进场

对参加本工程施工的全体人员,进场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和教育。进场后进行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环保、医疗、消防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操作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参加培训的人员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

2、劳动力进场培训

在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开工之前,对施工班组和工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工程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要求。培训目的是保证工人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等要求进行施工,做到每一个参与施工的人员都熟悉掌握施工技术要求。

3、施工人员管理

成立移动模架施工作业队,全面负责移动模架的施工,下设作业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

6.1.8 生产效率

绑扎底腹板钢筋 2 天,安装内模 1 天,绑扎顶板钢筋和预应力筋 2 天,浇筑混凝土并养 护 6 天,拆内模、初张拉纵向预应力束 2 天,移动模架纵移过孔,底模逐节抽出并复位 2 天。移动模架箱梁施工共计 15 天。 6.1.9 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一、安全生产

各项工程施工前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1

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带、穿防滑鞋。 .2

照明电线绝缘良好,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绑在脚手架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接零,室内外照明.3

灯具离地面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掌握天气(暴雨、降温、大风等)状况,事先做好预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1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