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应该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自然学科中运用相当广泛。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学科的特征体现在基础性、工具性。学好数学知识,还要能运用,其中应用题就是把数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和实践的一种题型。
一提起应用题,许多学生都很害怕,不知从何下手,在平时的家庭作业当中,很多学生做得一塌糊涂,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学生望而生畏呢?笔者认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不会把数学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到应用题当中。因此,我认为: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学习应用题,首先要能理解题意,也就是要能读懂题目,例如:条件“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就要让学生理解该条件的意思是“大人衣服用料﹢儿童衣服用料=31.2米”。再如:条件“小明比小花少5元钱”,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弄清谁多谁少。有些题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更加深层次意思,例如:条件“两根一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一根围成正方形”,教师不但要理解两根铁丝长度一样,围成的图形不一样,还要引导学生虽然图形不一样,但什么是一样的,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非常关键的数量之间相等关系式。由此可见,我们教学应用题首先必须把题意理解清楚、透彻。
其次,教学应用题必须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定义和所设计量的概念。应用题分为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而复合应用题是由简单应用题构成,教学应用题必须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例如:简单应
用题“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这题只要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自然很容易就把算式写出来。在教学应用题时,还必须对题目中相关量的概念进行了解,例如:数量名称“收入、支出、结余”,我们只要理解这三种量的概念,自然就能得出数量关系式“收入﹣支出=结余”,这样对解答应用题有很好的帮助。在解答应用题时,必须根据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再次,教学应用题还必须培养学生有正确的解题思路。按照思维过程的不同,一般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分为两种:综合法和分析法。采用综合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应用题所要求的解为止。采用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的条件作为要解的问题,再找出解答这一个(或两个)未知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数量在应用题中都是已知的为止。例如:应用题“自行车装配车间要装配690辆自行车,已经装了8天,每天装配45辆,由于改进了技术,剩下的任务6天就可以完成,平均每天装配多少辆?”我们采用综合法解题思路如下:已经做了8天,每天装配45辆,由此可以求出已经装配的辆数;已知要装配690辆和已经装配的辆数,可以求出还要装配的辆数;已求出还要装配的辆数和以后装配的天数(6),可以求出以后平均每天装配的辆数。上例用分析法解题的思路如下:要求以后平均每天装配的辆数,需要知道以后要装配的辆数(未知)和装配的天数(6天);要求以后要装配的辆数,需要知道要装配的总辆数(690辆)和已装配的辆数(未知);要求已装配的辆数,需要知道已装配的天数(8天)和每天装配的辆数(45辆)。从上例可以看出,综合法和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相反的,但是在思维过程中,分析和综合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分析应用题时往往从问题入手采用分析法,而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往往从已知条件入手采用综合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解答应
用题必须掌握这两种解题思路。
最后,教学应用题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用不同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有的应用题往往有很多种解题方法,这种应用题设计许多数学知识,就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对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有很好的帮助。例如:应用题“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这题采用解方程、比例分配和解比例的方法,一共有6种解答方法,我们只要把所有的方法都能很清楚的弄懂,对分数、比、比例所设计的知识自然不言而喻了。因此,我们平时多训练学生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不光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多种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总之,在教学应用题时,要求学生会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