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博表情在互联网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2023-12-09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信息科技探索

微博表情在互联网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李志宏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社交媒体的种类也日益繁多、功能也愈加强大,已深度融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必备的刚需。在互联网人际传播中,微博表情作为传者与受者之间互相交流的联络介质,对互联网的人际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微博表情;人际传播;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8-0135-02

1 微博表情的含义

表情是人们通过对个体面部表情或身体姿态的摹仿,形象直观地表达自身情感信息的重要非言语性行为,它是一种基于个人需要的身心状态,可视为人类心理活动的晴雨计。有关学者通过研究人的面部表情,将情绪划分为6种基本状态:喜、哀,怒、惧、惊、恶。而对于微博表情,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准确且通用的定义。但从传播特征的角度看,微博表情是一种结合文字、图片、动作和情感的“网络方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人际交流中用来交流的“表情”语言。

2 微博表情的分类

微博表情作为受众最常用的传播元素,按照使用程度、状态以及其他形态分类见表1。

表1

分类按系列按运动状态按表情来源按使用程度按设计原型

类型

常用表情和魔法表情静态表情和动态表情

系统默认表情和用户自定义表情

热门表情和冷门表情人脸原型和动物原型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表情符号的普遍运用,人们不再仅仅依赖文字来沟通联络,进行人际间的联系。在互联网人际传播中,微博表情的这几种类型将人的各类表情以或动或静的图片和文字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充分调动了受众参与网络人际互动的积极性、趣味性、娱乐性,使受众在接受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多种感知器官,营造一种和谐、有趣、愉快的互动环境。

3 微博表情在人际传播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3.1 构建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自身形象

传者与受者在使用微博表情符号时,实质是在

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的身份认同中。美国著名的传

播学家W•施拉姆认为:“当我们交流时,我们试图找出与谁‘共通’的东西,即我们试图‘分享’信息、

[1]

思想或态度。”微博表情的信息传播,正是通过“共享”来消除传者与受者之间的顾虑,促进传者与受者身份之间的相互认同,形成相互“认识”的错觉和“熟人”的第一印象,以此来构建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自身形象。从传播效果上看,微博表情在互联网人际传播中,利用其活泼、有趣的特点为传者与受者之间建起一道互动屏障,使传受双方都不能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但都愿意继续沟通,以此达到隐匿身份下的自我形象塑造。由于互联网人际传播具有“隐匿性”,因此传受双方只能脱离现实利益和社会规则的束缚,通过微博表情符号的选择来重新构建自我形象。

在互联网人际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者之间通过匿名的方式交流,或许会造成欺骗或者导致其他人的幻想以及一些超乎现实的想象;但从其他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传者与受者之间越过时空的限制时,呈现多元生命的发展,但不一定要通过坚实的时空调节特定群体的人强加于人的身体和人格来生存。”[2]就当下而言,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传者与受者展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是经过伪装之后的自我,而真正的自我被束缚并不能完全展示出来。但在互联网人际交往中,“个体随意转换各种流行表情重塑自我群体所有权,游戏角色扮

[3]

演使个体呈现多重自我面貌”。比如使用“微笑”的表情符号来构建一个温柔可爱,可亲可近的自我形象;用“狗头”的表情符号来构建一个活泼可爱,诙谐幽默的自我形象。

3.2 强化信息之间的相互传递

微博表情是一种信息的流动符号,即通过微博进行人际传播的媒介,所进行的信息的传递。

作者简介:李志宏,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学。

135

2019·7(上)《科技传播》信息科技探索因此,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微博表情一定程度上搭建起了传者与受者面对面交流时的场域,在交流时起到制造气氛、补充情感和信息传递的作用。微博表情除去了文字语言的冗余,把情感表达让渡给表情符号,延伸了传者与受者五官的功能,使传者与受者互相之间的信息传播、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显得极为方便。“也就是说,这种信息网络是根据信息节点的变化而实时变化的。正是这些由不同用户编织的信息网络的动态变化,加速了互联网信息的流动,凸显了微博的独特价值。”以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为例,报道一些积极的正能量新闻时,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主要是“爱”“送花”“喜欢”等表情来表示肯定或支持等;报道一些突发性事故的新闻时,则会用“双手合十”“蜡烛”“红心”等表情来表示祈祷或关怀等。3.3 维护人际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互联网人际传播中,微博表情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人称、语气和语态”。

首先,就人称而言。传受双方可以选择人称代词来巧妙地表达人际意义,消除陌生感,调整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微博表情在互联网人际传播中,大部分都是从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角度来实现互动。其目的在于拉近空间距离,培养人际感情,增强亲近感,营造一种面对面交流聊天的语境。

其次就是语气。在互联网人际传播中,由于虚拟性造成的陌生感使得传者与受者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的语气显得尤为重要。灵活运用微博表情既可以让传受双方在互动过程中领会表达意图,也可以让情绪表达更加自然,还可以缩小陌生感带来的心理障碍,提升亲密度与信任度。如“大拇指”表示赞同,“鞠躬”表示感谢,“挥手”表示你好或再见。

最后就是语态。在微博对话中,表情符号的使用可以表示反馈或回复,是一种委婉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最佳方式。如“微笑”表情,是一个中性的态度表达,不但可以缓解尴尬的语境还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可见,微博表情不仅是用来调节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的聊天气氛,还是维系网络人际关系的纽带。

4 微博表情在人际传播中起到的消极作用

4.1 误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作为使用微博的主力军,在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前,要尽可能的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引导。然而,在实际的互联网平台设定中,一些误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好因素不断出现。如微博表情中将吸烟表情赋予了“酷”或“悠闲”的涵义,使青少年对“戴墨镜、叼烟头”代表“酷”的吸烟表情趋之若鹜,潜移默化的认为吸烟很酷、很拉风、很有型,从而模仿吸烟成为新

2019·7(上)136

的烟民。因此,微博表情的平台设置不当就会误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4.2 影响文字的正确表达

微博表情以内容简单、视图直观、内涵丰富、表达含蓄的优势,迅速成为受众分享、情绪表达、情感传递的“特殊语言”。但就是因为微博表情消除了冗长的文字,方便、简单、直观,造成传者与受者在文字表达中出现歧义。除此之外,微博表情的频繁使用还会削弱文字的正常功能。受众在交流过程中一言不合就开始“斗图”和连串的甩表情,导致部分受众忘记语法和拼音,造成拼音拼写错误,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等。如“难受”“想哭”这两个表情,在传播过程中结合了南宁普通话的调子就变成了“蓝瘦,香菇”。这类表情的使用不仅会影响初学汉语的人在学习汉字时的发音,还会影响外国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写作练习中汉语表达的规范化。因此,表情符号的不合理使用除了影响文字的正确表达之外,还会造成汉字传播的困扰。

5 结论

“一图胜千言”,新媒体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也是一个读图时代。微博表情比文字更形象生动,而且“萌”态可掬,因此它可以在非面对面的交流中扮演“温柔”的角色,起到缓和的作用。但是,对于微博表情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它在人际传播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起到的消极作用。因此,微博表情在互联网平台的设定中,要利用自己的强大影响力和传播力,主动进行议题设置,准确把握社会发展风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媒介生态环境,表达正确的表情符号立场,引导社会风气朝着正确、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山田实.大众传播研究入门[M].日本芦书房,1988:6.[2]李英明.网络社会学[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

司,2000:63.

[3]白亚峰.复得的“表情”——网络表情的表征及其亚文化特

征[D].西安:西北大学,2009:73.

“营造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科技传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