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葡萄酒的起源
在考古研究中,在欧州保加利亚的古人遗迹中发现,大约在公元前3000至6000年,已开始以葡萄汁液进行酿酒,而古代诗人荷马亦在其Iliad及Odyssey两本著作中也提到色雷斯人(保加利亚的古人)的优良酿酒技术。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保加利亚是葡萄酒的发源地。
第二章 葡萄酒种类
葡萄酒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其中红葡萄酒又可细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则细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以酿造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葡萄酒、气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类。
第三章 成分及功效
3.1 成分
红葡萄酒的成分相当复杂,它是经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它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果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次是经葡萄里面的糖份自然发酵而成的酒精,一般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三,剩余的物质超过1000种,比较重要的有300多种。红葡萄酒其他重要的成分如酒酸,果性,矿物质和单宁酸等。虽然这些物质所占的比例不高,却是酒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质优味美的红葡萄酒,是因为它们能呈现一种组织结构的平衡,使人在味觉上有无穷的享受。
3.2功效
医学研究表明:葡萄的营养很高,而以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也蕴藏了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必须补充和吸收的营养品。已知的葡萄酒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大约就有600种。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由此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据专家介绍:树龄在25岁以上的葡萄树树根在地下土壤里扎根很深,相对摄取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多,以这种果实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最具营养价值。
第四章 酿造流程
葡萄的采摘日期是根据葡萄籽粒的成熟度来决定的。葡萄的酸度随着成熟减少,而保持它的糖份和鞣酸的增加。适当的酸度和酒精度的平衡体现了葡萄酒的特性,在采摘完全成熟的葡萄之前,人们要在得到好的质量和如果遇到坏天气葡萄会发生腐烂病之间冒风险。当希望控制采摘的质量,或为了一种特殊的酿造结果, 就需要采用手工采摘葡萄。为了提高葡萄自身的含糖量,有时要进行晾晒,这样会减少它的酒精含量,但提高了保存期。
1
4.1红酒
总体说来, 红葡萄酒的酿制与白葡萄酒类似,只是在发酵时要让葡萄果皮、果肉、果核在一起共同进行。持续发酵时间由几天到三周不等,从而使葡萄酒得到酒味、香味和深红的颜色。将葡萄皮分离出去,监视着它继续在酿酒桶中发酵。直到装瓶前, 葡萄酒在橡木桶和酿酒罐中不断的成熟。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从梳子状的枝梗上取下来。因枝梗含有特别多的单宁酸,在酒液中有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第二、压榨果粒。酿制红酒的时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时压榨的,红酒中所含的红色色素,就是在压榨葡萄皮的时候释放出的。就因为这样,所有红酒的色泽才是红的。
第三、榨汁和发酵。经过榨汁后,就可得到酿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酿制好酒,葡萄酒是通过发酵作用得的产物。经过发酵,葡萄中所含的糖分会逐渐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发酵过程中,糖分越来越少,而酒精度则越来越高。通过缓慢的发酵过程,可酿出口味芳香细致的红葡萄酒。
4.2干白
白葡萄酒:普通白葡萄酒习惯上使用纯正、去皮的白葡萄经过压榨、发酵制成;但是也可以使用紫葡萄, 只是在压榨的过程中要更仔细。尚未发酵的葡萄汁要经过沉淀或过滤,发酵槽的温度要比制作红酒低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白葡萄酒的果香味和新鲜口感。具体过程如下:
1.一旦采摘开始,葡萄就应尽快送到酿酒场地,所使用的葡萄都不要被挤破。 2.将葡萄珠分离出,除去果枝、果核,然后在榨出的汁内放入酵母。
3.为了更好地保存白葡萄的果香,在发酵前让葡萄皮浸泡在果汁中12到48小时。 4.使用水平的葡萄压榨机,制成的白葡萄酒更鲜更香。压榨的过程要快速进行以防止葡萄的氧化。
4.3香槟与起泡酒
起泡酒中著名的香槟,是由普通的白葡萄酒经过第二次发酵获得泡沫装瓶制成的。在最终装瓶之前,在酒中加入能够引起泡腾的糖和酵母,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酒也称为香槟类酒。陈酿葡萄酒沉淀放置最少一年,陈酿香槟酒要沉淀放置最少十年。晃动和排气是制造香槟的必须工序。香槟酒可能放在不同容量的瓶内:1/4瓶装的,1/2瓶装的,
2
75毫升标准瓶的,还有150毫升直至1500毫升不等的。制作香槟酒的工艺称为传统工艺,用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地都可以酿出同样高质量的起泡酒。
4.4发酵
葡萄酒是通过在葡萄汁中加入酵母发酵而来,酒精发酵是葡萄酒酿造最主要的阶段,其反应非常复杂,除生成酒精、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甘油、高级醇类、酮醛类、酸类、脂类等成份外,还生成磷酸等许多中间产物。
4.5控制发酵方法
一是利用酒精的含量,只要令酒精含量达致14%至15%,发酵便会自动停止;二是用温度,酵母只能在5°C至35°C之温度中,如果将温度调低至5°C以下或提升至35°C以上,酵母的作用便会完结,发酵亦会终止。酿酒师会用这个方法去控制「发酵」,当发酵至心中理想的酒精度数时,便会调节温度,令发酵终止,现时的温度控制都由计算机执行,十分准确。
第五章 葡萄酒文化
5.1 酒杯的选择
理想的酒杯应该是杯身薄、无色透明且杯口内缩的郁金香杯。而且一定要有四至五公分长的杯脚,这样才能避免用手持拿杯身时,手的温度间接影响到酒温,而且也方便观察酒的颜色。
5.2 酒的选择
如果在没有欣赏到酒的色泽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弃对喝酒最基本的享受。此外,喝酒也是有步骤的:在拿起酒杯前,必须停止说话。品尝前,向上举起酒杯,用眼观赏美酒饱满、清澈、亮丽的色泽,轻轻晃动酒杯,让酒香散溢开;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后开始品尝。
5.3 食物与酒
食物与酒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有人重视和谐统一,也有人强调对比。对于缺少食物与酒搭配知识的人来说,把同一地区的酒和当地的食物搭配在一起一般不会出错。低度的红酒常被用来佐餐鱼,大部分的奶酪和葡萄酒都得平和搭配,甜点若是配香槟则会认为是致命的搭配,但是阿尔萨斯的穆斯卡酒和芦笋配在一起却被视作是绝配!
5.4 摘葡萄文化
谈论葡萄酒文化,就不能不提及采摘葡萄的文化。收获葡萄是法国农业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烈日下采葡萄很辛苦,但充满欢乐。到处可见快乐的人群,随处可闻愉快的歌声。每年新酒上市时,法国餐馆都会忙乎一阵。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馆开始出售各种
3
牌子的新酒,而亲朋好友、同事、恋人们则会去餐馆相聚,品尝新酒。空气中到处飘扬着丰收的节日气氛。
第六章 葡萄酒的品鉴
品赏葡萄酒步骤如下:
6.1 看
摇晃酒杯,观察其缓缓流下的酒脚;再将杯子倾斜45度,观察酒的颜色及液面边缘(以在自然光线的状态下最理想),这个步骤可判断出酒的成熟度。一般而言,白葡萄酒在它年轻时是无色的,但随着陈年时间的增长,颜色会逐渐由浅黄并略带绿色反光;到成熟的麦杆色、金黄色,最后变成金铜色。若变成金铜色时,则表示已经太老不适合饮用了。红葡萄酒则相反,它的颜色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变淡,年轻时是深红带紫,然后会渐渐转为正红或樱桃红,再转为红色偏橙红或砖红色,最后呈红褐色。
6.2 闻
将酒摇晃过后,再将鼻子深深置入杯中深吸至少2秒,重复此动作可分辨多种气味,尽可能从三方面来分析酒的香味。
具体操作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在杯中的酒面静止状态下,把鼻子探到杯内,闻到的香气比较幽雅清淡,是葡萄酒中扩散最强的那一部分香气。
第二步是手捏玻璃杯柱,不停地顺时针摇晃品酒杯,使葡萄酒在杯里做圆周旋转,酒液挂在玻璃杯壁上。这时,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质,大都能挥发出来。停止摇晃后,第二次闻香,这时闻到的香气更饱满、更充沛、更浓郁,能够比较真实、比较准确地反应葡萄酒的内在质量。
6.3 尝
小酌一口,并以半漱口的方式,让酒在嘴中充分与空气混合且接触到口中的所有部位;当你捕捉到红葡萄酒的迷人香气时,酒液在你口腔中是如珍珠般的圆滑紧密,如丝绸般的滑润缠绵,让你不忍弃之。此时可归纳、分析出单宁、甜度、酸度、圆润度、成熟度。也可以将酒吞下,以感觉酒的终感及余韵。
4
6.4 吐
好酒是需要知己的欣赏。如果想完美地了解她、欣赏她,有时就不得不舍弃一些,这就是鉴赏过程的最后一步:吐。当酒液在口腔中充分与味蕾接触,舌头感觉到她的酸、甜、苦味后,再将酒液吐出,此时要感受的就是酒在你口腔中的余香和舌根余味。余香绵长、丰富,余味悠长,就说明这是一款不错的红葡萄酒。
第七章 总结与体会
通过学习酒的酿造与品鉴这门课,让我对葡萄酒的文化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葡萄酒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使我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宽广,葡萄酒不仅美味,而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也已成为我们的大众饮品。喝葡萄酒容易,而懂葡萄酒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葡萄酒常识。要想懂得葡萄酒并喝出健康,不断享受葡萄酒的多样化美味,陶醉在葡萄酒的文化中,就需要我们用心来学习和品赏。虽然在这门课上我们并没有真正对酒进行品鉴,但是学到了很多酒的理论知识,这对我们加深酒的认识和理解大有益处,同时这也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5
参考文献
[1] 王仕佐; 黄平;《论中国的葡萄酒文化》,酿酒科技 ,Liquor-Ma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 编辑部邮箱 ,2009年11期
[2] 王恭堂;《葡萄酒与微生物(一)》,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Sino-overseas Grapevine
& Wine , 编辑部邮箱 ,1999年03期
[3] 张明霞; 吴玉文; 段长青;《葡萄与葡萄酒香气物质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
学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 编辑部邮箱 ,2008年07期
[4] 刘富兵; 刘延琳;《酶在葡萄酒生产中的应用》,食品科学 ,Food Science , 编
辑部邮箱 ,2013年09期
[5] 薛橙,《洋酒的酿造与品鉴 》,中国信用卡(生活),CHINA CREDIT CARD·LIFE,
2008 (10)
[6] 陆旭 ,《法国葡萄酒品鉴技巧浅 》,中外社科论丛,Forum on Social Science,
2013 (3)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