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酒之品味

2020-05-1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酒之品味

古人云:“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说的是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情可以忘记,唯有美酒三杯不能淡忘。所以,酒与人的一生相伴相随,悲欢苦乐尽在其中。

考古发现,大约在一万两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农耕文明的初始阶段,就有了酒的酝酿。

酒的发明,传说一,认为夏禹时期的仪狄是最早的酒的制造商。另一个流传更广的传说则认为,杜康才是酒的发明者。这个传说因为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闻名遐迩。

人,尤其是中国人的这一辈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酒在生命中出现的频率实在是太多了。

孩子出生,家里就会摆酒庆贺。从满月酒到周岁酒,酒就开始相随人生。升学要办谢师宴,婚嫁要喝喜酒。江浙一带还有这样的习俗,孩子出生时,如果生的是女儿,就酿一坛黄酒,埋到地下,等女儿出嫁时取出来,叫做“女儿红。”如果是男孩,同样也会酿一坛黄酒封存好,等他考学成功时开封,名曰:“状元红。”

人生轮回,始终有酒相伴相随。最有趣的是迎接新生命诞生时要喝酒,老人过世,入土为安时要喝酒,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结婚生子是红喜,寿终正寝是白喜。

四季流转,中国人的重大节庆也离不开酒。

春节过年时要喝酒,喝的是屠苏酒,祈祷新年平平安安、吉祥安康、少病少痛、阖家幸福。

元宵节要喝酒,三月三上巳节要喝酒,到了清明节就更得喝酒。

清明拜扫、缅怀故人。风清景明之时的“杏花村”美酒,赋予了更深远的意味。

端阳节时喝雄黄酒,能驱逐蚊虫,免受叮咬。传说中白娘子就是因为喝了雄黄酒才现出原形。

到了中秋节,要喝桂花酒。皓月当空,一家人手捧桂花酒,聊着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月亮上树影婆裟,吴刚在一斧一斧地砍那永远不倒的桂树,那桂花在月宫里就成了佳酿,伴着童话洒满人间,感觉还有一番醺然滋味。

九九重阳节登高远眺,民间讲究喝菊花酒。岁岁重阳,黄花遍地,把酒临风,在丰美季节祈祝生命安康。

人生往来,在逆旅之间,离不开的就是这忧乐一壶酒。酒里头有多少心事、有多少传奇、多少欢喜、有多少悲伤,每个人都有感悟。

可以说,酒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因为它让人诗思烂漫,让人意气飞扬,让人酣畅淋漓,笑傲千古。酒也是世上最坏的东西,那些烂醉如泥的酒鬼,那些无法自持的醉汉,也往往酒后乱性,酒后失意。所以杯中之物,清浊在乎人心。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

英雄”。曹操说:“当今乱世,堪称英雄的有几人?”刘备回答道:“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孙策算是英雄?”将当今英雄人物一一列举下来。曹操观而不答,突然以手指刘备,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一听,以为自己的英雄壮志被曹操识破了,心中大惊,手中的筷子啪地掉到地上。恰巧一声惊雷,借着雷声,趁着酒意,刘备自我掩饰说:“如此大的雷声,吓坏我了。”然后哆哆嗦嗦地将筷子捡起来。于是曹操断定他也不过是平庸之辈。在这席酒中,一个是借酒试探,一个是假醉掩饰。虽是酒酣,但刘备内心十分清醒。后人有诗赞曰:“免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酒会误国,如纣王嗜酒贪色,他不仅不问朝政,甚至连岁月纪年都忘了,还能治国安邦?

酒也可成就一份江山伟业,在朝代更迭,社稷变迁中,酒也起过不小的作用,其中以宋太祖赵匡胤“杯酒失兵权”最为人所熟知。一杯酒换来大宋几百年的太平盛世,那叫智慧之酒。

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事,常常与酒相连,往往与酒相关,创造了许多激荡人心的传奇。

楚汉之争中,就有一场至为关键的酒宴——鸿门宴。 项庄舞剑,其意在沛公的关键时刻,樊哙直闯大帐,怒

发冲冠的样子让项羽一见就喜欢,不禁赞叹:“此人真乃壮士,赐酒一斗。”

鸿门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失去了击杀沛公的最好机会,此后江河日下,导致乌江自刎,江山移主。

桃园结义刘关张三人之中,最豪迈的是关羽,他“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

关羽的英雄豪气,让曹操大为欣赏,他温了一杯酒,为关羽杀敌助威。

关羽放下酒杯说:“还是取了华雄的首级再喝吧!”说完提着青龙偃月刀出了帐门。片刻之间,他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那杯酒还温热尚存。后人有诗称赞:“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存斩华雄。”

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场,杨子荣乔装土匪,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进入座山雕的威虎山,开始了里应外合的歼匪计划,杨子荣高攀酒碗唱道:“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酒热血写春秋。”那种壮志豪情,浪漫潇洒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扎在人们的脑海里。

酒是一种文化,常常伴随着很多古代文人墨客。围绕酒的奇闻轶事如是多多。

黄庭坚诗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讲的是少年时期朋友聚在一起喝酒,所有的快乐都在酒中。后

来大家各奔东西,颠沛流离,十年江湖夜雨后,中年聚首,把酒无言。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晚年时,眼见家乡楚国岌岌可危,楚王听信谗言,屈原被放逐在外,壮志难酬,无能为力,在江边他与渔人问答,谈到自己的状态。

竹林七贤中,酒名最盛的当属刘伶。

刘伶曾经写过一篇《酒德颂》,其实就是他本人的自我写照。“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南宋诗人陆游羡慕刘伶,曾感叹说:“生希李广名飞将,死慕刘伶赠醉候。”那也算自己羡慕的境界了。

陶渊明爱琴、爱酒、爱诗书、爱修散。有“酒圣”之称。早年家中贫困,无钱买酒,却嗜酒如命。朋友邀请赴宴,必定一醉方休。“吾常得醉于酒,足矣。”有酒常醉,便知足了,算是他的人生宣言。

若论酒中的诗情恣肆,千古莫过于李太白。如杜甫所描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佳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李白敢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故有“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名句。

文士诗情酒意,在苏东坡这里变成了一个特例。 苏东坡常写酒醉的诗,他也每日必饮,但酒量不大,用

酒招待客人,他却不胜酒力,只好把玩空杯,看着别人喝酒。这一情境与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苏东坡喝的是一种酒外意趣。

千古有真迹,往往酒后所得。王羲之做《兰亭序》就创造了酒中的艺术奇迹。一觞一咏,足以感怀。已然酣醉的王羲之,文采书兴大发,醉出千古名篇《兰亭序》。被后世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天下第一行书。”

喝酒重在品味,喝的是一份心境,一份情意,喝出文化。俗话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咏。”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由于经过了漫长颠沛流离的生活,乍一听到前线获胜的消息,心情顿时豁然开朗,放歌纵酒,表达了当时作者欢呼雀跃的喜悦心情。

李清照词《如梦令》或题作“酒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幅画清新淡雅,远处,炫目入水,霞光满天,近处是大片的荷花。荷花丛中的小船上美人如玉,醉酒的脸庞艳如桃花,神态娇憨,此情此景,“横竖都是烂漫。”

从古至今,酒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人的性情,在酒中会千倍百倍放大。心事重重之人遇酒会更加沉闷,胸襟宽阔,豪气于云的人在酒中会越发壮阔,酒呈英豪,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酝酿的性情被美酒点燃,喷

薄而出。

酒要喝到什么程度,没有定规,唯一的标准就是不及乱,即不失言、失行、失态、失德。遇着好酒,是种缘分,能品好酒,是一种意境。“酒要微醺,花看半开。”

酒宴文化,至今依然沿袭着。常有人说,带你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一起喝酒。可惜的是,今天酒桌上推杯换盏,往往与官场升迁、商场交易、帮忙办事相关相连,一派请托之辞。真正纯粹的酒却是越喝越少了。

酒的滋味有浓有淡,酒里的情致有喜有悲,饮酒的人也有醒有醉。不妨选个合适的时间,或独酌,或对饮,或酣畅、或微醺,以美酒试一试自己的至情至性,或许我们也能酿造自己的生命传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