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 在生产管理学中生产的定义是: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和输出转
化为输出的过程,研究的范围仅仅关注制造领域之内。( )
2、 一家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由于所生产的发动机只是汽车整车生产当中的
部件,所以对于发动机厂而言,针对发动机所作的物流是供应物流。( ) 3、 生产物流主要目的是保障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展开,它的关注点是生产本
身,更多的是服从生产方式对他的制约与生产工艺和设备紧密联系。( ) 4、 销售物流的可控性、计划性都很强,一旦进入这一物流过程,选择性及可
变性便很小。( )
5、 尽管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不同,但是在产业链上销售物流又对生产物流产
生重要影响,继而生产物流向上传导影响到供应物流。( )
二、多项选择题
1、 生产要素包括( )
A劳动; B土地; C资本; D技术
2、 在产业链上物流管理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A废弃物物流; B供应物流; C销售物流; D生产物流
三、论述题
1、 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的异同
单元一 概述
一、判断题
1、在生产管理学中生产的定义是: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和输出转化为输出的过程,研究的范围仅仅关注制造领域之内。( )
2、 一家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由于所生产的发动机只是汽车整车生产当中的
部件,所以对于发动机厂而言,针对发动机所作的物流是供应物流。( ) 3、 生产物流主要目的是保障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展开,它的关注点是生产本
身,更多的是服从生产方式对他的制约与生产工艺和设备紧密联系。( ) 4、 销售物流的可控性、计划性都很强,一旦进入这一物流过程,选择性及可
变性便很小。( )
5、 尽管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不同,但是在产业链上销售物流又对生产物流产
生重要影响,继而生产物流向上传导影响到供应物流。( )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要素包括( )
A劳动; B土地; C资本; D技术
2、在产业链上物流管理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A废弃物物流; B供应物流; C销售物流; D生产物流
三、论述题
3、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的异同
单元二 生产管理的演变
一、判断题
1、 不同的生产方式则生产管理方式不同;不同生产方式则管理控制技术不同。
( )
2、 日本开发出JIT看板拉式系统以解决提高瓶颈效率来提高整体企业效率。( ) 3、 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 4、 按订单装配、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设计都属于订货型生产。( )
5、 备货型生产方式交货期短、库存水平低、基本没有成品库存,用较少的零部
件库存来满足产品生产的需要。( )
6、 离散制造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决策问题在生产设计的阶段就已经做出规定
了。( )
7、 离散制造企业常常按照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安排生产设备的位置,以使物料
的传输距离最小。( )
8、 项目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40年代,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为了解决( )的问题,人们提出了
经济订购批量。
A生产停顿; B在制品过多; C企业效率; D库存控制 2、 制造资源计划的英文简称为( )
A MRP; B MRP II; C LP ; D EOQ 3、ERP的中文翻译为( )
A 制造资源计划; B企业资源计划; C物料需求计划 ; D高级计划排程系统
4、备货型生产的生产目的是( )
A及时响应需求; B满足库存; C防止断货; D保证连续生产 5、最典型的流水生产线是( )
A大型油轮制造; B水利工程; C桥梁建造; D汽车装配生产线 三、多项选择题
1、 生产方式包括( )
A备货生产; B按订单装配; C按订单生产; D 按订单设计 2、 生产工艺包括( )
A流水生产; B全自动化生产; C离散制造; D项目生产
3、 离散制造企业分为( )
A离散加工企业; B离散生产项目; C离散装配企业; D离散加工与装配企业
4、 与连续性制造相关的管理技术包括( ) A MRP; B JIT; C TOC ; D PERT 四、论述题
1、 怎样理解“生产方式和工艺不同,其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
单元三 主生产计划
一、判断题
1、主生产计划是生产物流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生产物流的计划和管理的依据。( ) 2、主生产计划是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对从综合计划向具体计划的过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3、对于有多种选择项的项目,采用FAS可简化MPS。( ) 4、库存成本与生产批量的大小无关,具有固定成本的属性。( )
5、小批量生产时,产品分摊的备机成本较大,因此,生产批量应该有个较小的规模才好。( )
6、在制定主生产计划,必须首先了解约束条件,根据产品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资源,将关键资源用于关键产品。( )
7、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与经济生产批量模型当中,相关成本最终确定为两项,即变动订货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 )
8、如果对于设备进行改进,生产线能力的提升在制定主生产计划的时候也必须考虑。( )
9、总体计划是对主生产计划的一种具体化。()
10、因为主生产计划的改变,将会引起一系列计划的改变以及成本的增加,所以,许多企业采取的做法就是设定一个时间段,使主生产计划在该时间段内不变或者轻易不得变动,这个时期也就称为“冻结”期。( ) 11、计划冻结期通常比需求冻结期短。( )
12、主生产计划的冻结期越长越好,因为相对冻结能够减少生产的成本。( ) 二、单项选择题
1、主生产计划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以( )为单位
A日; B旬; C周; D月 2、“最终项目”通常是( )
A、相关需求件; B、独立需求件; C、最终产品; D.中间产品 3、成品装配计划的英文简称为( )
A、MPS ; B、FAS; C、JIT; D、MRP
4、在实际的主生产计划制定中,是以( )来计算主生产计划量的。
A. 市场需求预测;B.综合计划所确定的生产量;C.客户订单;D.配件预测 5、( )是所有部件、零件等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
A.综合计划; B.总体计划; C.主生产计划; D.物料需求计划
6、 企业主生产计划“冻结”的方法有( )
A、规定需求冻结期;B、规定计划冻结期;C、完全冻结;D、部分冻结 7、 从本质上讲,( )完全可以被称为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的核心。 A、主生产计划;B、生产排程系统;C、总体生产计划; D、物料需求计划 8、 在制造业处于生产计划核心地位的是( )
A、产品结构;B、主生产计划; C、市场需求; D、生产能力 三、多项选择题
1、对于有多种选择项的项目,可用总装进度(FAS)安排出厂产品计划,用()制定通用件、基本组件和可选组件的计划。( )
A.MRP; B、多层MPS; C、计划BOM; D、多层MRP 2、编制主生产计划所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有( )
A、总量计划; B、需求量; C、需求时间; D、批量计划
3、主生产计划选定以周为单位后,必须以周来考虑生产批量的大小,其中重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库存成本; B、 订购成本; C、作业交换成本; D 、固定成本 4、在生产周期中,库存的形成速度是( )的差值 A、库存; B、生产率; C、使用率; D、销售 5、影响生产计划的内容包括( )
A、市场需求种类; B、采购与供应支持;
C、内部加工中心能力; D、产品结构和物料清单结构 6、( )与( )只是对同样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的称谓而已。
A、生产排程系统;B、生产物料需求计划;C、主生产计划;D生产物流计划 四、情境问答题
1.李荣钢笔公司每日可生产钢笔500支,每日出货量为250支,假设更换生产线成本为每次2000元,每支钢笔的年保管费用为20,每年工作天数为300天,试计算钢笔的经济生产批量。
五、论述题
1、 不同生产方式情况下,主生产计划选取的计划对象是什么?
单元四 市场需求预测
一、判断题
1、 企业需求来源于国内外的客户、本公司的其它工厂、在其它地方的分支仓库、
在客户处的寄销存货等,这些需求就是工厂的产成品需求,他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生产活动。( )
2、 成功的使用统计预测的关键是选择适用于被测物品所经历的需求模式的方法。
( )
3、 间歇的需求代表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或者很晚期的低需求量物品与大多数维
修零件。( )
4、 德尔菲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通过专家多轮次的相互讨论,与调查人员共同分
析得出调查结果。( )
5、 时间序列分析是需求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而对未来进行预测。( ) 二、单项选择题
1、 预测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A、独立需求; B、宏观需求; C、相关需求; D、微观需求 2、 模拟也称为()
A、模仿; B、仿真; C、模型研究; D、情境研究 三、多项选择题
1、 按照需求的判定以及相对应得管理方式的不同,需求被分为( ) A、独立需求; B、宏观需求; C、相关需求; D、微观需求 2、 库存控制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
A、确定库存检查周期; B、确定仓储面积; C、确定订货量; D、确定订货点
3、 按照时间跨度来分,预测分为( )
A、短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战略预测; D、长期预测 4、 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定性预测; B、时间序列预测; C、 因果联系法; D、模拟 5、 定性预测法属于主观判断,也可以称之为专家意见法,包括( ) A、情景分析法; B、因果联系法; C、德尔菲法; D、时间序列分析 6、 情景分析法又称为()
A、前景描述法; B、专家意见法; C、脚本法; D、德尔菲法
7、 回归分析预测法有很多种类型,依据相关关系中自变量的个数不同可以分为
( )
A、一元回归分析预测法; B、二元回归分析预测法; C、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法;D、线性回归分析预测
8、 依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 )
A、线性回归预测; B、非线性回归预测; C、二维回归预测; D、多维回归预测
9、 因果联系法主要有:( )
A、回归分析; B;经济模型; C、投入产出模型; D、行指标 四、情境问答题
1、 某电吹风生产企业,2009年1-6月的销售量如下表,请用一阶指数平滑法预测
7月份的销售量(α=0.2),2月份的销售量预测为9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实际 100 80 70 90 80 70 预测
五、论述题
1、预测的特征及理解
2、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对预测的需要
3、采用德尔菲法的优点和缺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