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绍了如何运用物联网技术,将计量技术检测机构的各个部门无缝连接起来,根据不同的管理要素和管理特点进行模块化管理,并且根据体系管理要素进行增减,实现检测机构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业务运行、数据统计、日常运行和办公管理的智能化。
关键词:RFID技术;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手机 一、建立智能化计量管理系统的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计量检测机构还在使用传统的手工记录,面对计量检测行业被检设备型号繁杂、数量庞大,手工记录方式不但效率很低,而且容易出错。而部分计量检测机构(如国家计量院等)均采用一维条形码标签进行计量器具管理,这样做确实比手工查询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一些重复操作。但是一维条形码只能单个识别且信息容量低,数据信息无法更改,并且在污染或损坏之后就不能正常读取。而且一维码需要专用的扫描识别设备进行识别,不支持无线识别,在业务流转中不可能为专业检测室都配备一维码扫描器,因此使用一维码对计量器具进行立体管理仍然存在较大难度。运用物联网技术将业务运行、资产管理、日常运行管理有效衔接起来,实现体系的高效运行,全面提升工作质量,结合智能手机快捷、便利的特点提升数据统计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服务水平以及市场竞争能力。 二、智能化计量管理系统实现的目标 2.1计量器具流转实现无纸化
(1)业务工作人员为每台送检仪器贴RFID芯片,并引导客户下载手机业务客户端。业务工作人员用手机射频识别器扫描所送仪器芯片,并为芯片录入仪器信息生成委托单。经双方确认无误后业务大厅工作人员将电子委托单打印一份,客户以手机客户端中的电子委托单和打印出的委托单作为凭证。并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查看所送仪器的检测状态,当仪器检测完成时会提醒客户。客户凭手机客户端中的电子凭证取仪器证书,缴费并领取证书;(2)为业务大厅工作人员和检测室工作人员都配备实名制的射频识别手机端。业务大厅接收时生成的委托单即作为流转单并将仪器送到检测室,检测室人员用实名制的手机端射频识别器扫描仪器芯片,程序自动为目前接收的某客户的仪器画勾,并经双方确认无误后,检测室完成接收。检测完成后,检测室人员与业务工作人员用手机端射频识别器扫描所送仪器,并与生成的委托单核对无误后完成仪器的入库;(3)业务工作人员配备的手机业务端与业务管理系统连接的物联网数据库是同步的。在停电或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业务大厅工作人员用手机业务端开展仪器收发业务,用电恢复和网络通畅后信息会自动上传。 2.2电子标签仓库管理
(1)为每台所送检仪器贴电子标签。客户仪器出库时,业务工作人员只需打开射频识别器或手机识别设备上相应的界面,就能快速识别该客户所送检的仪器设备;(2)运用电子标签显示该货架的位置和仪器位于该货架的第几层。仪器入库时用射频识别器或手机识别设备扫描货架上的电子标签,系统就会记录入库仪器所在的位置。业务工作人员查看位置并扫描仪器上的电子标签完成出库。 2.3业务数据统计功能
(1)把目前的计量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整合。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优势,对现有的业务数据进行细化分析,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市场空白,
为我院未来的业务决策提供依据;(2)管理系统通过与客户下载的客户端进行联通,实时了解客户的检测需求。客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为所进行的检测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通过对客户评价的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提高服务质量。
2.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1)在系统中设置标准器管理项目,由各科室将现有的使用中的标准器信息全部录入系统中。依据每年的溯源信息,系统在到期时会自动提醒各科室哪些标准设备到期需要进行送检,并可勾选所要送检的标准设备形成溯源计划单;(2)为比较贵重的下厂检测用标准设备贴上具有定位功能的电子标签模块。下厂检测人员用手机端与电子标签进行绑定,就能实时查看设备的位置。系统还能记录设备的运动轨迹,防止随检测人员外出时丢失;(3)每台设备粘贴唯一化标识,一次性录入信息长期有效,利用手机APP提醒客户周期检定,查验证书防伪。 2.5实现日常运行管理的无缝对接
在系统中设置针对各管理科室和各实验室的单独子项目,各科室的人员将需求信息或要发布的文件发送到系统中,在系统中对发送对象进行勾选,所勾选的对象就能接收到信息并被提示。在系统中设置工作评价系统,各管理科室和各实验室可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各科室工作的改进。运用智能手机的个体优势实现“手机”一卡通,实名制的职工手机端可以实现业务流转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并取代现有饭卡、门禁卡,用手机与职工建立一对一匹配。职工通过手机扫描签到牌(RFID或二维码)实现会议和值班的签到,避免繁琐的纸质签到,实现到会人员的自动统计,并自动留取日志,方便日后查询。 2.6实现“手机”办公终端
将目前的办公OA系统接入新的管理系统中,根据不同的权限设置,相应的
人员可以在手机端中打开需要审批的文件和单据,并用手机的电子签名进行审批。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3.1基本概念
物联网是指运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其最大优点就是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物体信息的分发和共享,通过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物体信息,针对具体应用提出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决策和控制智能。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射频信号,通过空间传输,利用交变磁场或电磁场方式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的通信技术,无需识别设备与识别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通过在空间传输信息中加载数据码流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它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与传统的条码技术相比,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如快速大批量的扫描,体积小形状多样,具有很强的抗污染和耐久性,可重复使用,可穿透非金属障碍物无屏障阅读,数据存储量大和安全性较高等。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这一技术可将运用RFID的各种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3.2国内计量检测机构技术应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计量检测机构也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对现有业务运行和检测手段进
行改进。无锡市计量检测所研发的智能计量业务运行系统和西安市计量所研制的强检目录系统都是性能比较单一的系统,只侧重计量检测机构的检测自动化和业务运行提升效率方面,没有将机构运行和机构每个个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无缝化管理。为了实现体系的高效运行,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有必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结合智能手机快捷、便利的特点提升统计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能力。 结语:
随着我国“中国发展2025”等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智能化的工业生产及依托“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渗透到了日常生产及管理之中,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微博、网购、滴滴打车等“互联网 + ”和“+ 互联网”的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成静静,廖锋.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管理体系研究与设计[J].广东通信技术,2017,31(9):12-15+24.
[2]王成林.基于RFID技术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7.
[3]杨仕孟.基于RFID的计量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