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况:
主厂房厂区自然地坪标高为-2.7~ -2.2之间。设计±0.000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之间需要采用素土回填,回填工程量较大。厂房区域内土方回填量约:150000m3。 2、 编制依据:
2.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2.2《150万吨主厂房施工图》。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3、施工顺序:
清理杂物→平整场地→铺素土→素土夯实→检验→交付使用。
首先回填基底标高高于自然地坪的区域(如钢包车轨道基础区域),该区域要回填至桩外侧≥1m处。然后回填其它区域。
4、实物工程量:
名称 素土 5、机械投入:
压道机2台、土方车20辆、装载机3~4台、推土机2
单位 m3 数量 150000 台、蛙式打夯机20台、锤式打夯机10台。 6、劳动力投入:
壮工100名。 7、主要施工工序: 7.1基底处理:
7.1.1场地回填应先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基坑中的积水等杂物,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 7.1.2当填方基底为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7.1.3当填方位于降水井附近的泥浆坑等含水量大的松散土地段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或将淤泥全部挖出换土,抛填碎石,填砂砾石等措施进行处理。 7.2土料要求: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7.2.1本工程的大面积回填土,采用厂区内基坑挖出的天然素土回填,不足部分从场外运输。基坑挖出的天然素土若含水率过大,需经过充分晾晒,至符合要求,方可回填。 7.2.2独立基坑的基坑回填土,采用3:7碎石夹土回填。土采用天然素土,石子采用1~3cm碎石。 7.3压实要点:
7.3.1填方施工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水平分层整片回填碾压(夯实)。必须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做成斜坡形(倾
斜度应大于1:1.5)。碾迹重叠0.5~1.0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7.3.2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以不超过2km/h为宜。
7.3.3用压路机进行大面积填方碾压时,应从两侧逐渐压向中间,每次碾压轮迹应有150~200mm的重叠度,避免漏压。轮子的下沉量一般压至不超过10~20mm为度,同时不应有明显的压痕。碾压不到之处,应用蛙石夯(边缘部位)和锤式夯(桩周围)夯实。
7.3.4平碾碾压一层后,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接合良好。
7.3.5填方区如有地下水或表面滞水时,应在四周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已填好的土如遭受水泡,应把上层稀泥铲除后,再进行下道工序。填方区应碾压成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于排水。 7.4压实要求: 7.4.1密实度要求: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密实度要求一般由设计根据工程结构性质、使用要求以及土的性质确定,压实系数为0.93。 7.4.2含水量控制:
填方含水量的大小,对土的回填压实效果有直接影响。
在压实前应预先试验求出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压实遍数,同时根据土质测出其最大干容重,以便于现场检测。
填土压实时,应使回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范围之内。粉质粘土的最优含水量为12%~15%,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可控制在-4~+2%范围内。 7.4.3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视土的性质、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和使用的压实机具性能而定。使用压路机时,铺土厚度控制在250~350mm,每层压实遍数为6~8遍;使用蛙式打夯机或锤式打夯机时,铺土厚度控制在200~250mm,每层压实遍数为3~4遍。 7.4.4质量控制与检验
每层填土压实之后,要对碾压质量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一般采用环刀法取样试验干密度,求出密实度。
检验按每层100~500m2取样一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应有90%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0.088g/cm3。 7.5桩周围土方回填土的控制:
桩周围的回填土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土方回填中的关键工序。对压道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和桩周围的土,采用锤式打
夯机夯实。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
7.6回填时,现场的降水井周围用架管围护,留成斜坡。降完水后,此处的回填土要互相衔接,接槎300mm。退水管周围预留1.5~2米宽,降水工程结束后,按基槽回填处理。 7.7
填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项 序 检验项目 桩基、基场地平整 检验 方法 管沟 地(路)面基础层 坑、基槽 人工 机械 主 1 控 2 项 目 标高 分层压实系数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 按规定方法 设计要求 1 一 般 2 项 目 回填土料 设计要求 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 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设计要求 水准仪及抽样检查 3 表面平整度 20 20 30 20 20 用靠尺或水准仪 8、安全措施:
8.1所有进场工人上岗前均需接受安全教育以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进入现场需自觉戴安全帽等安全工具。制定并严格执行岗
位安全操作规程。并派专人检查,对不执行安全施工措施的施工人员,给工程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8.2现场所有电气设备均设漏电保护装置,按规定接零、接地。 8.3临时用电符合施工用点规范要求,开关箱要防潮防雨,绝缘并加锁,接地、接零符合要求。手持和移动电动工具要配备漏电保护装置。
8.4现场的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8.5夜间施工需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以利于夜间施工。现场电线必须架空,距地面不小于5米,线皮不应有破损。严禁在地面乱拉线。
8.6挖掘机驾驶室内,外露的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 8.7常组织有关人员检查安全生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8按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