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介绍

2023-02-1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介绍

就业形势严峻,求职者找工作心切的特点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面对重重陷阱,求职者该如何人躲避?

小王从某电脑学校毕业后,按照入学时学校“包就业”的承诺,被推荐到一家数码冲印公司上班。上班刚半个月,公司老板竟然以新成立的分公司还未开始正式营业为由,让她回家等上班通知。但放假至今,她再也没有接到上班的通知。如今,已经过了学校推荐工作的时间,学校不再“包就业”了。

分析:为了抢生源,很多学校声称“包就业”、“包分配”,但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这些承诺往往很难兑现。为保住学校生源和就业率,有的学校与一些公司“联手”,让刚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可过不了多久,这种实际上不需要新员工的公司就会以各种名义将学生辞退。对于如上做法,无论是学校还是与学校联手的公司,都是有意躲避法律政策方面的规定,并给相关部门处理这类事情造成难度。学生只有积极搜索学校“假就业”、公司“假招聘”确实切证据,向有关部门投诉,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吴女士去应聘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会计,招聘广告上说明月薪1500元。经过简单后,吴女士被录取了。但当她去报到时,却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熟悉整个公司的运做流程前方可回到本职岗位。到了月底,吴女士为公司赚得租赁中介费1100多元,但是公司还是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了劳动关系,并只发给500元根本工资。

分析:名为招聘会计,实那么招聘业务员;新人永远被认为“试用期不合格”而遭辞退……种种“注水”招聘让求职者深受其害。

“注水”扎品虽然隐蔽,但往往有很多破绽:(1)招聘信息过于简单,没有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2)面试极为草率,面试官似乎对你的专业、能力不感兴趣;(3)刚面试完即被告知录用,但劳动合同却迟迟不签,被录用的职位与原先应聘的职位不符,对方还会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4)双方口头、书面约定的合同中有明显的不公平条款。求职者应该学会分辨形形色色的假招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张小姐在一家职业中介的信息栏上看到招聘文员的启事,便前去咨询。该中介所“ 联系”了公司后,告诉张小姐职位空缺,她可以去试一试,但要交纳 100元中介费用,并承诺如果这家不适宜,可另外推荐,直到找到工作为止。面试后,公司让张小姐回去等消息。等了两个星期,被告知未被录取。张小姐只好找到那家中介所重找一家公司。经过面试,又经过长达半个月的等待,仍然得知没有被录取。当张小姐第三次折回中介所时,中介所告诉她没有新的空缺职位,让她再等等。

分析:局部非法职介机构通常采取拖延时间、与用人单位共同欺骗等手段,骗取求职者信息费、介绍费等。求职者碰到那些“一间门面、一张桌子、一部 ”的职介所或者“人才市场”要格外留神。正规的职介机构通常具备以下特征:有营业执照和招工许可证原件;明码标价;公示劳动监察机关举报受理 ;收费时出具由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效劳人员持有职业资格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