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1期 凯里学院学报 Vo1.28 NO.1 2010年2月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Feb.2OlO 贵州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赵 星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在取得一定成绩和促进农村发展的同时,也因污染、不当的旅游开发 和旅游活动等而有失去其本色的可能,制约了贵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和旅游 可持续发展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通过在贵州乡村旅游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和制定相关 的政策措施,将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清洁生产有机整合,可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 产品的质量、促进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贵州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9329.2010.01.10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取得了积极成果。 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 (二)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 足旅游者的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多种需求而获取经济、 贵州凭借丰富而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依托“原始的 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线 自然环境、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吸引越来 性经济而言,是对物质闭路循环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 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据贵州省旅游局统计,2008年全省乡 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 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 931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其中 则,以物质、能量的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 入境旅游者18万人次,是2006年的2倍。可见,国内游客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社会系统,追 仍占主流,客源充足;人境旅游者增长速度快,市场发展潜 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就业 力巨大。2008年游客平均停留天数同比增长6%,游客平 机会的先进经济模式 』。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的建立需 均花费同比增长73.4%,实现了效益增长高于规模增长的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涵盖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经 良性态势。 营、旅游活动六要素和乡村旅游地的各类社会、经济活动, (三)扩大了民族文化影响力,产生了一批乡村旅游的 并需要各种新技术作为支撑,需要法律、规章、政策等的保 知名品牌 障和各方面的参与,在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既要实现清洁 近几年来,贵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已开始出现。 景区 J,又要保持其乡村性。 很多少数民族村寨和地区纷纷打出自己特色的主题口号, 一、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如“西江——千户第一苗寨”、“肇兴千户侗寨”、“贵定布依 (一)乡村旅游发展效益明显 音寨——金海雪山”、“松桃——苗王城”、“台江——天下 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 苗族第一县”等;兴义郑屯镇间歇泉民族村将其布依族特 旅游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据贵州省旅游局统计,2008年 色菜注册了“九缸钵”商标,有利于村寨有规模、有系统的 贵州省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05.2亿元,同比增长 经营特色乡村食品;黔东南州创办的旅游网站和每年的原 125%,创历史最好水平;开展乡村旅游的景点2600多个, 生态民族艺术节、芦笙节等为宣传开发其乡村旅游作出了 行政村寨数共计575个,包含1 000多个自然村寨;开展乡 积极贡献,并提升了其乡村旅游的文化品味。可见,贵州乡 村旅游从业单位户数达1.54万个,同比增长14%;开展乡 村旅游产品的品牌化意识已开始萌芽,虽不够系统、成熟, 村旅游经营直接从业人数近5万人,同比增长14.2%;间 但已形成的这些知名品牌为本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注入了 接从业人数l9.8万人,同比增长10.6%;已有80多万人依 相应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区别资源间的同质性。 托发展旅游业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旅游扶贫 (四)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多样,特点鲜明 攻坚的收益人。可见,贵州乡村旅游收入增长明显高于规 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贵州省建成自然风光 模增长,在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同时,呈现良性增长的态势, 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其中在乡村旅游方面,要把 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强劲,并促进了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 贵州建成知名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文化 收稿日期:2009—11—01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基金(o8o9~2—11)和贵州省教育厅项目(08ZX010)。 作者简介:赵星(1978一),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35・ 千岛、生态贵州”独有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而类型多样, 特点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亦 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优势。目前,贵州乡村旅游产 品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农家乐形式,如贵 阳、遵义等城市周边的农家乐;二是以原始自然景观、田园 风光为依托的农家乐休闲度假游,如兴义纳灰河流域、遵义 董公寺镇等;三是采摘蔬果的农业观光游,如乌当阿栗杨梅 采摘、遵义新莆的荷花莲藕采摘等;四是依托景区景点发展 的乡村旅游观光休闲游,如六盘水的前进村、黔西南的纳 孔、江口的云舍等;五是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和原貌的历 史遗存为依托的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游,如黎从榕片区的苗 侗文化旅游带、黔东南、巴拉河一带的苗族文化旅游带、安 顺、平坝的屯堡文化旅游带、黔西南兴义地区的布依族文化 旅游带等。 二、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市场化程度低 贵州的乡村旅游产品大部分仍停留在“吃农家饭、干 农家活、住农家房”、看民俗表演,在内容和形式上雷同性 大,缺乏创新和文化品味,对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的地域 特色挖掘不够,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特色。许多旅游商 品还是家庭式手工作坊,地摊式买卖,质量难以保证,价格 混乱,经营粗放,缺少市场开拓意识。 (二)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制度支持与保障 在贵州乡村旅游开发和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政 策、技术等原因,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与保障,制约了 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包括:民族民间文化知识产权 的相关法规的制定,双遗产保护地保护对象、服务内容、开 发原则的规定,乡村旅游的统计体系的健全,市场和公司准 入的规则和政策的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的制定等方面。 (三)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妇女和老人成为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使妇女 和老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积极改善,但由于其人 均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相关旅游接待知识,影响服务质量。 同时,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管理中,缺乏相应的旅游专业技 术人才、旅游管理人才、旅游经营人才、旅游项目策划人才、 旅游村寨专业解说员等。 (四)分配机制尚待改善 目前,贵州的乡村旅游发展是以村民自治组织的经营 模式为主,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政府+公 司+农户、政府+旅游协会+农户+公司等多种经营管理 模式共同发展。在经营利益分配上,必然涉及到政府、企 业、协会、农户等的利润分配问题,但目前在具体的管理细 则制定中还没有健全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利益分配 不均,引起当地村民的不满,并影响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五)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难度大 在贵州很多的乡村旅游地,一方面由于外来文化的冲 击和现代文明的影响,人们在服饰、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 汉化严重,对本民族文化了解肤浅,导致很多少数民族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断层,濒ll缶失传。另一方面,在贵州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受地域自然、经济、社会背 景的影响,出现了人们盲目的旅游开发,包括资源过度开 发、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活动产生的污染和浪费 等,使乡村旅游地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难度大,制约了区 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6・ 可见,乡村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在取得自身发展和 促进农村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困境,面临着 “原始的自然环境、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因 污染和不当的开发而有失去其本色的可能。我们认为:两 者可最佳统一于旅游循环经济,将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民 俗风情、清洁生产有机整合,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产品 的质量,实现贵州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三、贵州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目标与原则 在乡村旅游地开发与经营中,必须以乡村旅地的游发 展为目标,整个社区和各生产与消费环节遵循循环经济的 “3R”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在生 产的投人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利用(Re- use)原则,要求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 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 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利 用 J。并在不同的层面上引导村民、企业、游客将生产和 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有利于各要素间形成循环 链和循环网,使乡村旅游科学健康地发展。 (二)以沼气为核心的物质能量循环 广泛发育的喀斯特环境使贵州的乡村旅游资源既丰富 又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成为贵州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 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要实现将良 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整洁的田舍家园结合起 来,整个社区就要做到清洁生产,其措施是:不烧煤、不烧 油、不烧柴,用的是以沼气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实现物质 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形成养殖、沼气、 种植、加工、旅游、景观“六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 模式(如图1所示)。这一模式体现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 方向,可促进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且沼气建设是现有 技术,可操作性强。 图1 贵州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六位一体模式图 (三)水的循环利用 要实现清洁景区,还必须做到对社区污水的处理和利 用。由于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缺乏资金支持,技术支撑弱, 要在贵州大多数的乡村旅游地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难度较 大,可先在有条件的乡村旅游地域(如:贵阳、遵义等城市 周围依托城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环城型乡村旅游地)分别集 中建立一个或多个污水处理厂,对社区内村民、企业、游客 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处理 后的水质能用于灌溉农田、菜地、果园,养殖鱼塘和饲养家 畜家禽等,并可进行湿地景观建设(如图2所示)。既做到 了污水的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建设清洁景区;又可增 加乡村旅游地的景观类型,丰富旅游的内容。 (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 清洁景区的建设还必须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要想在 乡村旅游地的 排出 划,规范政府、企业、景区、村民、游客的行为,确保乡村旅游 腹 居民、企业、游客——————————— T+\ l—~\使用 湿地景观+——————————————一Jl进r 入 污水处理厂 开发与经营向旅游资源优化、特色化与保护性开发、管理规 范化与现代化、清洁景区建设与乡村化方向发展。 (三)制定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制定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企业、景区、村比、游客等 主体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地的循环经济建设中。如税收优 惠、价格补贴、生态补偿、贷款优惠等一系列经济激励政策, 图2水的循环利用 贵州乡村旅游地实现对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可根据区域 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1)可先在乡村旅游地对固体废物 实现分类回收、外运处理。(2)在有条件的地域,乡村旅游 地可与依托城区或大型景区建立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处理 系统。(3)当条件成熟时,可在乡村旅游地建立固体废物 的循环利用处理系统。 四、贵州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开发适用技术支撑乡村旅游地的循环经济发展 可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的发 展,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并在其中优九号虑Ji:腱乡村旅游循 环经济建设的主体和个体,有关“{ 改一 c’'项}j和资金可 向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的乡村旅游地倾斜: (四)教育、引导与宣传 通过教育与引导,加强生态环境伦理建设,树立公众的 生态环境意识,增强景区、企业、村民、游客对相关规划的理 解力和接受力,确保有关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对客源市场 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开拓乡村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对进行 清洁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地进行重点宣传,加快其旅游信息 系统的建设,指导景区和农户建立网上预定系统,提高乡村 旅游地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技术支撑弱是贵州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 因此,要实现贵州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的发展,科学技 术起着核心依托作用,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建立起因地制宜 一,的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贵州乡村旅游地循 环经济建设才能成为现实。在旅游企业层面和景区层面 上,应致力于旅游开发与经营活动的“3R”技术化;在政府 层面上,应致力于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与法规为“3R” 技术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鼓励科研机构、院校和相关部门 开展乡村旅游和循环经济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人才 [1]孙国强.循环经济的新范式: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理论 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3—73. 培养,健全和完善乡村旅游统计体系、建立乡村旅游的绿色 评价体系等;在社会层面上引导村民应用环保技术,对游客 倡导绿色消费。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发展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涉及到社会层面、政府层面、 企业层面、景区层面,包含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各方面, 在生态意识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 段是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能有效推动和 确保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良性发展。此外,针对贵州乡村 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应加强政府主导,理顺旅游业 [2]黄震方,祝晔,储少莹.关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初 步探讨[J].经济地理,2003(1). [3]明庆忠,舒小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与运行体系 研究[J].人文地理,2007(3). [4]邹统钎.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一北京蟹岛 渡假村的旅游循环经济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学报,2005(1). [5]高丽敏,陈兴鹏,拓学森.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 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4). [责任编辑:刘鹤] 的管理体制,加大主管机构的执法力度,制定实施相应的规 Research on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System in Gulzhou Rural Tourist Destination ZHAO Xing (1.School of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oO1,China; 2.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stitute,Guiyang,Guizhou,550001,Chia)n Abstract: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uizhou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and facilitated rural de— velopment;meanwhil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y be refrained by possible inherent qualities’lost due to pollution,inappropriate toun‘sm exploitations and activities.The goal of circular economy is CO— herent with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consummates and sets down policies and measures through establishing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system in Guizhou rural tourist destination to integrate rural natural and human scenic spots,folk—customs and cleaner production organically, which enrich tourism activities,improve tourist products’quality,promote protec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o actualize Guizhou rural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rural tourist destination;circular economy;clean scenic spots;rurality;sustainable de. velopment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