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黔西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2011年6月10日)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发言材料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感到特别高兴。下面结合这次会议议题和我们黔西的一些情况作个发言。 一是旅游发展情况

一、我区旅游资源情况及优势

就我区乃至全省旅游资源和中原地区不一样,它没有浑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依托,因为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优势以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为主,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品牌就是 “百里杜鹃”和“打鸡洞”。近年,各县加大对民族风情的开发力度,已经见到一定的成效,使我区旅游的内容更加的丰富,近几年来,黔西县委、县政府倾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举措,每年举办国际百里杜鹃花节黔西主体活动、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文化节、化屋苗族跳花坡节、柳岸水乡油菜花节、红色丘林桃李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与资源不对称。

就黔西来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了全国的8个主类的全部和31个亚类中的大部分,并拥有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廊三大连湖等国内一流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开发力度不足,绝大多数资源没有形成产品,更没有形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

2、产品档次不高。

目前开发开放的景区(点)大都没有严格进入规划层面,或有规划,但不落实。规划的缺失使景区(点)的开发难以摆脱浅层次和低水平,缺少精品和亮点。

3、供给要素不协调

在旅游六要素中,“住、食”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缺乏特

1

色,星级饭店功能设施不足,中、低星级饭店规模偏小,档次偏低,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达不到标准;“行、游”缺口较大,景区(点)可进入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配套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结构单一,缺少有吸引力的设计巧妙的景区(点);“娱、购”缺乏地域性,旅游商品欠缺。由于供给要素不协调,缺乏精品,缺少特色,导致市场吸引力小,游客逗留时间不长,行业经济效益不佳。

4、整体开发程度低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交通系统、标识系统、质量系统、支持系统、保险系统、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

5、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景区可进入条件差,有的景区甚至无公路进入,因而致使招引进来的商家看好资源而限于交通放弃投资,出现“皇帝的女儿难嫁出”的现象。如黔西水西森林公园4个景区(龙背岭景区、龙家箐景区、沙嘎山景区、百宝山景区)、谷里温泉旅游区、柯家海子岩溶湖群旅游区、观音洞旅游区、猫山历史文化旅游区、李世杰墓等景区仅有毛路通往,无旅游公路通行。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建设做到“谋定而后动”。

(二)增加投入,积极改善景区景点旅游环境,着力完善旅游接待条件。

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景区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和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是旅游发展的必备要素。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加大政府投入,着力改善景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把涉及旅游发展的部门统一起

2

来,集相关部门的政策和财力优势,向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倾斜,共同扶持旅游业发展。通过引资、招商、融资等方式,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加强景区景点“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三)加强宣传营销和对外交流,积极拓展客源市场。 (四)不断完善项目包装加强招商引资开发。

(五)以筹备承办全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上台阶。

通过采取这样的一些措施,着力改善我区旅游基础条件。 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采取多种形式加以宣传发动,引导城市周边和各旅游景区所在地周边村寨中有条件的农户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和乡村旅舍,着力开发农事体验游、果实采摘游等乡村旅游产品。

三是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不断增加旅游综合收入。

四是抓好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动员和组织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的青年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提升导游讲解水平;聘请省内外旅游专家对旅游从业人员、礼仪人员、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办好实验二中、县职中旅游专业职业教育班,选送一批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到省内外知名旅游学校进行旅游专业教育,培养旅游后继人才。

五是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组织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对《旅行社条例》和《2010版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进行学习培训和贯彻实施,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旅游执法检查力度,杜绝违法经营、欺客、宰客和降低标准服务等影响黔西旅游服务形象的行为发生。

六是认真筹备节会主题活动。以全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为契机,抓好比如黔西承办的乌蒙欢歌焰火晚会、“缤纷田

3

野、柳岸水乡”乡村旅游艺术节、“相约地球彩带、竞速世界花园”国际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等三个主题活动配套节庆活动,做到多姿多彩、内涵丰富,达到“以节名区、办节兴旅”。

七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八是加大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力度。正在黔西进行反映黔西历史文化的大型歌舞剧《水西魂》和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大型文琴戏《水西悲歌》的剧本、音乐、舞蹈创作。

对于“六五”普法,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所以造成以下一些问题长期存在。

一是普法力量薄弱,尤其是农村;

二是没有普法经费,按照省、地文件要求,将普法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三是依法办编制人员少,就来黔西县来说依法办现在只有3人,其中2人即将退休。二、县人民政府对卫生队伍建设采取的措施

一是解决编制问题。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卫生队伍建设,尽可能解决卫生队伍编制问题。二00九年给县合医办增编52名,二0一0年增编8名。二0一0年给县卫生监督所增编11名,给乡镇卫生院增编761名。

二是招考录用卫生人员。2009年,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了118名人员补充卫生队伍。目前,已明确要求,按照现在缺编数,每年按20%的比例招考录用卫生技术人员。

三是积极引进社会办医,弥补卫生人员的不足。近年来,引进

4

和鼓励有实力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创办民营医疗机构,林东矿务局创伤医院、桦晨医院、新城医院、永红医院等7个企业或民办医院相继在我县建立,带来近400名卫生人员在我县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县医疗资源的不足。

四是鼓励村级卫生人员进行学历提升。通过给村级卫生人员增加劳动报酬、纳入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等方式,要求村级卫生人员积极参加中专学历教育,提高医务知识和水平。目前已有230名村级卫生人员正在完成中专学历教育。

五是鼓励具有资格的卫生人员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近年来,村级有38名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三、目前卫生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卫生队伍年龄偏大,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2004年以来,进入卫生系统的青年医务人员较少,造成卫生系统中青年医务人员相对缺乏,接近退休的卫生人员较多,一旦退休,将使目前卫生技术人员缺乏的局面更加严峻。(最好附调查表)

(二)知识、技术缺乏更新

由于卫生技术人员相对缺乏,中老年卫生技术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很重,使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知识更新,更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进修、培训等继续医学教育,出现医疗知识、技术缺乏更新的局面。

(三)医务人员严重缺乏。

从县中心医院到各乡镇卫生院,都存在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的情

5

况。县中心医院编制数为400人,在岗356人,在岗人员全部使用外,县中心医院还聘用了300余名卫生技术人员相对参与诊疗护理工作。乡镇卫生院编制277人,退休30余人,在岗244人,除全部使用外,乡镇卫生院共聘用了近300名卫生人员参与诊疗护理工作,目前,聘用人员一旦流失,将会给整过医疗卫生工作带来极大的困囊。

(四)村级卫生人员学历不高、技术尚待提高

我县近900名村级卫生人员,很多是跟师学艺或黔西卫校一年制毕业生,虽然有的从事医务工作多年,但未进行学历提升,医疗技术尚待提高。据调查,村级卫生人员,通过参加国家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寥寥无几,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仅占5%。2009年起,我们组织开展村级卫生技术人员参加为期三年的中专学历学习培训工作,鼓励村级卫生人员参加毕节卫校举办的在职学习培训,有250余名村级卫生人员经考试,取得学习资格。

四、对卫生队伍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积极招考录用卫生人员。

目前,县人民政府、县编委给卫生系统增编近800名,并且,还继续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陆续增编。签于此,建议不限户籍、不限区域,一是通过面向社会招考录用卫生技术人员,将热衷于我县卫生事业的医务人员招考录用到我县医疗机构工作;

二是到医学院校招录,县人事部门会同卫生部门,采取多种反方式,灵活机动地与省内医学院校联系,积极吸纳应、往届医学院校毕业生,来我县医疗机构从业;

6

(二)举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对现有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使之从单一科目向全面的综合科目拓展,提高综合医疗知识和技术。

(三)派出进修学习。积极协调医学院校、先进、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将我县卫生技术人员分批派往以上单位进行学习进修。

(四)对口帮扶培养

请医学院校及发达地区医疗机构的优秀卫生技术人员来我县短期工作,结合我县医疗卫生工作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口帮扶,提高诊疗水平。

(五)村级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积极组织村级卫生人员参加各类医学继续教育,提升学历,提高医学知识,提高医疗技术。

(六)引进学科人才

由政府制定政策,引进医学学科人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进我县医疗技术整体提高。

(七)直接招录具有职业资格的卫生人员

由于我县卫生技术人员缺口大,对于有职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经审查合格后,直接录用到医疗机构工作。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