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习初中物理的三种方法

2022-02-2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学习初中物理的三种方法

摘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使学生学得有趣、轻松、愉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自我设置疑问法。将“自我设置疑问法”通过引导传授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观察、实验与思考法。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归类、比较、分析、综合法。没有归类、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分析、综合就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这种学习方法。 关键词:学习物理;方法;自我设置疑问法;观察、实验与思考法;归类、比较、分析、综合法

新《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正确、不全面到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有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靠教师逐步培养。为使学生学得有趣、轻松、愉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十多年来,笔者坚持从“激发兴趣,精心培养,反复训练,巩固提高”入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自我设置疑问法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但兴趣不够稳定,易波动。新教材注意到了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设置疑问”,把要研究的问题开门见山地提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其积极思维。笔者将“自我设置疑问法”通过引导传授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自我设置疑问法”确实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好方法。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课《致同学们》就连续提出“云雾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平静的水面为什么会产生倒影?海上冰山为什么只露一角?飞机为什么能翱翔长空?光纤为什么能传送音乐和电视等信息?”这些有趣的疑问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笔者鼓励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提出疑问,开始学生不知问什么好,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同学们便开始议论纷纷,并且不断向笔者提出各种物理问题,笔者就采用师生谈话方式进行上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讲第二课“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时,笔者插叙了一个有关爱因斯坦从小就爱提问,遇事多思索,努力寻求问题的解答,从而创立了相对论,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故事。鼓励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养成对周围世界的物理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好习惯。在通过实验观察讲述“光的直线传播”一节后,有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课本是用水或玻璃砖来做实验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里沿直线传播,为什么不用木头、土砖或钢铁等物质来做实验呢?光在这些物质中能传播吗?”笔者在肯定这位同学善于提问的同时简单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我们看见的光是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它不能在不透明的物体中传播,以后你们会学到有关电磁波的其他知识,到那时你们就会明白这一道理。”笔者的回答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观察、实验与思考法

新教材中的每节课内容都有“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得

出结论。观察、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思考才能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观察、实验和思考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观察、实验和思考在学习物理科中的重要性,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课本中有关物理学家怎样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细心的观察、巧妙的实验以及孜孜不倦的努力思考,发现了许许多多的物理规律的事例来教育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召唤着我们去发现。

例如: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常常注意观察自然界的雷电,并且冒着危险通过风筝实验捕捉到了雷电,发现它和实验室中摩擦得到的电是一样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从小就喜欢观察和实验,他年轻时通过观察教堂里吊灯的来回摆动,进而反复进行实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创造了时钟;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个苹果落在他身上引起了他的观察和思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把两个半径约为20cm的中空铜质半球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大圆球并抽去球内的空气,让许多人使劲拉也拉不开,后来用16匹马分成两队使劲拉才分开,这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这些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无穷无尽的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像他们一样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勇于探索实验,善于思考问题,一定可以学好物理,做出许多发明创造。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在农村初级中学仪器少,实验条件差,笔者就因地制宜自制教具,发动学生用瓶瓶罐罐做实验,以废旧物品当器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我们还坚持开放实验室,让现有的实验器材充分发挥作用,使学生带着问题学。

在教学中,学生对一道实验题迷惑不解,该题为:“把装有水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管内外液面相平,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问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温度能达到沸点吗?”一位学生说:“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但能达到沸点。这是因为管中水与杯中水能达到热平衡,但热平衡后试管中水再吸不到热,所以不能沸腾。”而又有同学有不同的观点:“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也达不到沸点。因为试管中的水边吸热边汽化,汽化时要吸热,所以温度达不到沸点。”笔者要求他们带着疑问去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写成报告或小论文。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归类、比较、分析、综合法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理解了物理概念和规律,才能解释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教学内容不断的深入,知识也就不断增多,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如何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就要运用归类、比较、分析、综合的逻辑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没有归类、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分析、综合就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这种学习方法。

例如:“质量”和“重力”,“通路”、“短路”和“断路”,这些知识容易混淆,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将它们进行归类、比较、分析、综合,使学生对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现象与实质的认识更加透彻。笔者把这种方法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设计好归类、比较、分析、综合的知识点,写成表格形式,让学生把知识内容对号入座;第二阶段,由学生自己整理,教师补充,使学生自己能初步运用这种方法,即使不熟练、不全面,教师不可急于求成;第三阶段,知识的

整理由学生完成,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第四阶段,就是跨越章节的知识归类、比较、分析、综合,这一阶段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但教师只要多加指导、反复训练,就能收到显著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操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依靠以上三种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依赖培养学生掌握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研究分析,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细化分解为以下八种能力:①观察能力;②注意能力;③记忆能力;④实验操作能力;⑤检索能力;⑥积累资料能力;⑦发问能力;⑧讨论能力。这样,使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表现为具体性、分层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近几个学年的实验结果表明,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这三种学习方法,确实促进了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优化,具体表现在:

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兴趣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这三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气氛比较浓厚。 2.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明显提高。由于这三种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物理课堂内外每一个环节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创造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自主设计实验、利用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普遍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3.教师需要做好帮扶工作。对初中学生要求正确掌握和使用这三种学习方法并成为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难度是比较大的。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容易掉队。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并长期做好引导和帮扶工作。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指导,做到教法与学法都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中学 邮政编码:5160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