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药物与临床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于永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松北分院普外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手术在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计50例进行课题研究。根据信封法的分组方式,将25例患者设为A组,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剩余25例患者设为B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指标。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指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有助于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同时还能提升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研究或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放性手术;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预后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腹膜炎性反应,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通常是由炎症、手术、出血、反射、腹腔异物、创伤等因素引发。发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或排便等症状,如未及时解除粘连问题,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而且会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基于此,本研究将50例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分析,旨在探究腹腔镜手术的运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计50例。采用信封法,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男女比例为17:8,患者年龄为32~57岁,平均为(45.92±4.47)岁;B组男女比例为16:9,患者年龄为34~57岁,平均为(46.08±4.5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腹部平片、CT等检查确诊;②发病次数超过2次;③患者年龄介于30~60岁之间;④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腹腔镜手术禁忌症者;②严重脏器疾病者;③弥漫性腹膜炎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合并肠瘘、肠穿孔等肠道疾病者。

1.2方法

A组患者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起效后,在患者病变处行一手术切口,将患者的肠粘连部位充分暴露在术野当中,经分离技术予以处理,然后逐层缝合,常规置管并观察。

B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患者静脉全麻处理,在直视条件下放置套管,并在原切口处充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根据梗阻发生位置,做手术切口,并置入腹腔镜,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腹腔情况。经腹腔镜引导,查探患者的结肠、小肠、十二指肠等部位,确定具体的病变位置。利用超声刀,妥善分离粘连组织。如遇肠壁浆肌层损伤者,应开展间断缝合;如遇致密性粘连者,应转为开腹手术。操作结束后,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腹腔,常规置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抗炎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情况,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胃肠道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资料。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统计小肠漏、切口感染、再发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描述入选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用 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经X检验。P<0.05时,说明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的比较

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B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胃肠道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均优于A组,组间存在鲜明的对比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

[3]

[2]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 xs)

组例别数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胃肠道恢复时间

(d) 4.27±1.13 2.37±0.62 7.370 0.000

肛门排气时间

(h) 37.83±12.6812.69±3.74

9.508 0.000

A组2583.51±20.916.91±0.47 B组2564.51±23.482.29±0.24 tP

----3.021 0.004

43.772 0.000

2.2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B组的4.00%明显低于A组的32.00%,组间存在鲜明的对比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n,%)

组别例数A组B组X

2

小肠漏 1(4.00%)

0 -- --

切口感染 1(4.00%)

-- --

再发肠梗阻

0 -- --

发生率 1(4.00%)6.639 0.009

2525----

4(16.00%) 3(12.00%) 8(32.00%)

P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时经常会选择开放性手术。该术式的应用虽然可以帮助患者切除粘连组织,但是容易诱发术后并发症,延缓患者的创口愈合速度

[4-5]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近年来,腹腔镜

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发广泛。

B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指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可使患者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优于预后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腹腔镜手术具有并发症少、应激反应小、出血少、疼痛感轻等特点,将其用于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而且可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有效改善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给予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有助于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同时还能提升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研究或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宏升,徐亮.腹腔镜手术对黏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11):1391-1394.

[2]常曦东,邓旺生,黄俊.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减压与经肠道支架植入术减压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3):1425-1427.

[3]刘志成,于金海,徐仲航,等.腹腔镜术后早发型戳孔疝致嵌顿性肠梗阻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19):1514-1515.

[4]陈琦,周维,黄华,等.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20(1):85-87.

[5]曹羽,龚航军,韩刚,等.不同腹腔镜手术时机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24):2676-2678.

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