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辩证型话题作文

2022-05-0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辩证型话题作文

辩证思维之议论文写作 学习目标:

1、认识辩证思维在议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2、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3、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去思考,开启学生辩证思维,开拓学生思维的联想领域。

学习重点:

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独立、全面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议论文写作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开启辩证思维,开拓学生思维的联想领域。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比较注重对考生辩证思

1

维能力的考查。但从我们同学议论文写作的现状来看,不少同学思路闭塞,无法展开议论,议论文写作往往求助于“打补钉”——抄录几段事例作论据,或者只会“贴标签”——对具体材料用一两句话作断定了事。即使展开一些分析、议论,往往也免不了以偏概全,主观臆断,绝对化,无限上纲。这当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缺少辩证思维能力,不会运用“辨证的语言”。那么什么是辩证思维,如何提高这种能力呢? 二、辩证思维: 什么是辩证思维?

辨证思维简单说来就是一分为二。缺乏必要的辩证分析是议论文写作者常犯的错误之一。

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凡事要一分为二,不可走极端,要留有余地。在肯定某一事物的同时,应适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否定某一事物的时候,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其中正面积极因素应适当加以肯定,这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凡事不能过于绝对化,要联系事物所处的历史和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思辩型作文,要求同学们用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事物具有两重性等观点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绝对地看问题,使论证显得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无懈可击。

2

例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阐述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在此之前,他列举了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一是不敢继承,二是全盘否定,三是全盘接受。 产生这三种错误态度的根源,就在于对中外文化遗产缺乏必要的辩证分析。 正确的态度正是源自对文化遗产的辩证分析--占有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鱼翅),区别对待其中既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的(鸦片),毁弃其中有害无 益的(烟枪、烟灯、姨太太)。可以说,这篇议论文正是辩证分析这一哲学方法的活生生的应用。 归纳起来就以下两点:

(一)勿过头,勿片面,防静止,防孤立。

(二)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发展联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三、常用的辩证思维方法: (1)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如在《吕氏春秋·察今》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楚国想偷袭宋国,先派人测量水的深度,并设立了渡河标记。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仍然按照事先设立的标记渡河。结果淹死一千多人,造成丧师失利的结局。楚国人失败的原因

3

在于:死守教条,不按已经变化的形势来处理问题。 注意对立面的转化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是大思想家老子的辩证法。事物对立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对立面转化。 如: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时期,美苏两大军事强国是站在一条阵线上的,两国紧密合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战后,两国由于政治信仰不同,走向了冷战与对立。

再如,中苏本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 同志加兄弟,六十年代中后期产生了严重对立,中美建交,形成新的政治平衡。这些都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最好例证。 (2)联系的观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具体的联系:1、事物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2、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纵横联系。

比如,我们在谈及“成才”这一话题时,就要考虑影响成才的各种因素。总的来说,有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而主观条件包括勤奋努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条件则包括环境、顺境、逆境、机遇、社会制度等因素。从以上条件不难看出,主观努力是成才的决定因素。

4

(3)一分为二的观点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只说一面,可能会引起误会,还得说说另一面。看问题要懂得全面分析,凡事要一分为二。 比如说战国后期秦统一中国是大势所趋,客观上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国防事业的发展,是进步的;但从被灭掉的六国看,则是一场国破家亡的灾难,屈原忧国忧民自沉汨罗,太子丹遣荆轲刺秦,又不能看作是逆潮流而动。这就是对秦灭六国事件的一分为二。

秦始皇灭六国是一种雄才大略,功在千秋;灭六国之后没有及时安抚六国军民,一味实行残暴统治,焚书坑儒,横征暴敛,招致人民起来反抗,他同时又是一个千古罪人。这是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的一分为二。 四、高考作文题中辩证思维运用: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来看,材料作文、关系型话题作文和联合短语型命题作文往往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

立意原则:正确而全面揭示关系 接下来我们看下面的题目分析:

1、(86全国卷)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但形成了茂密的森林之后,大片森林

5

的出现就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只是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见解。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谈

辨证思维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90 全国卷)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

辨证思维观点:分析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要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6

3、(91 全国卷)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题目: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辨证思维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4、(93 全国卷)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辨证思维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老交替的规律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看看近几年部分思辨性强的高考作文题:

2011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PK一切都不会过去 2010 全国卷I:有鱼吃还捉老鼠? 北京卷: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008 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江苏卷: 好奇心 湖北卷: 举手投足之间 2007 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7

宁夏卷: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浙江题:行走在消逝中 2006重庆卷:“走与停” 浙江卷: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

解析二元关系作文话题的审题操作程序

第一步 搞清两个概念各自的内涵。如2005年全国卷Ⅲ的“忘记与铭记”中的“铭记”就是“牢牢记住”的意思,话题之前的材料引子就告诉了你内涵。

第二步 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两个概念中哪个是要重点写的。

1.有的是顺承关系。如去年广东卷的“语言与沟通”,“语言”是“沟通”的前提,重点要写语言之于沟通的重要性。又如2004年全国卷Ⅱ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遭遇挫折” 是“放大痛苦”的前提,前者是情境,后者是态度,重点应写“遭遇挫折”后,不应“放大痛苦”,重在写积极态度。 2.有的是种属关系。如去年浙江卷的“人文素养与发展”,“人文素养”小至个人,大到国家都是了“发展”的重要方面,前者是后者这个属概念的种对象,重点应阐述“人文素养”之于“发展”的重要性。

3.有的是提升关系。如去年辽宁卷的“平凡与自豪”,今年全国卷Ⅱ的“位置与价值”。要从”平凡”“位置”中提升出“自豪”感、“价值”感,重点就应挖掘出平凡中的不平凡,位

8

置中的含金量。

4.比较多见的是对立统一关系。如。天津卷的“材与非材”,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江苏卷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全国卷的“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全国卷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忘记与铭记”。这些看似对立的概念都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都是相互联系、甚至有些是相互制约的,这就更需要灵动的辩证思维 能力。

第三步 必须明晰并确定一个有关道德价值判断的主旨或是标准。

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中的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的,主旨应定位在“真理是评判相信与听取的标准”或“完善自己的最好途径是缺一不可”等。“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往往有距离,但二者是螺旋式向上发展的,应认识到必须处理好这一关系才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生价值的内蕴。“材与非材”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定位主旨。今年的“忘记与铭记”的两个概念是不相容的,但又是互相照应的,同样需有一个评判标准,可以是在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下的“谅解、大度、宽容、相助、正义、感恩、责任、报效”等尺度。而特别要小心的是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评判标准,否则就乱套了。

9

五、例文借鉴: 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这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沉迷于所喜好的事物而丧失志向。 我认为其实不然,玩物不一定会丧志,相反,还有可能“得志”。(反弹琵琶,提出观点)

“玩物丧志”,这个词经常被家长们拿来当作教训孩子的话,老师有时也拿来告诫学生。我看,“玩物”究竟是“丧志”还是“得志”,首先要看“玩物者”的自制力和目的。其次,还要看所玩为何物,并非玩任何物都会“丧志”或者“得志”。再次,还要看“玩”的程度。(分析全面准确) “玩物者”的玩,带着什么目的,带着什么心情去玩,对“志”的“丧”或“得”,有密切联系。大家也许都知道,美国的头号巨富,拥有资产四百多亿美元的比尔〃盖茨,他是靠开发软件成功的,但殊不知,他小时却并非一个乖巧的孩子。他从小沉迷于电脑,每天不上学,却去玩电脑。到了70年代以后,电脑工业渐渐崛起了,他靠他的技术与头脑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向了成功的巅峰。 所玩之物有好也有坏,比如前面讲的电脑自然是好的。但一些人不懂得“玩物”会“丧志”。在《世界历史》上,我们了解到一位外国的国王——法王路易十六,他被称为“锁匠国王”,因沉迷于制造精美的锁而不理朝政,最后法国人民将他流放在一个孤岛上。而他的妻子——人称“亏空夫人”的安东尼王后,因沉迷于金钱而被人民推上了断

10

头台。这两个例子都是因沉迷于不该沉迷的东西而“丧志”的。所以我们不能不注意自己的“玩物”的性质。 说到沉迷的程度,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自控力较弱,容易深陷。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例,我上学期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自以为打电子游戏不会影响学习,但到后来越陷越深,甚至旷课去玩,期末时,我的学习成绩进了倒数几名。 篇二:高三作文辩证思维:审题立意

石家庄精英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理2)编号:YWTG二轮复习-文言文-04 使用时间:2015-1-28编制:周红 篇三:关系型话题作文 [转载]关系型话题作文 导入:认识关系型话题作文

2003年全国高考用“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命制了一道关系型话题作文,从此,关系型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享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2004年有“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Ⅰ)、“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Ⅱ)、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江卷)等,2005年有“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Ⅰ)、“位置与价值”(全国卷Ⅱ)、“铭记与忘记”(全国卷Ⅲ)等,2006年有“走与停”(重庆卷)、 “人与路”(江苏卷)等,2007年有 “一生与一步”(四川卷),2010年有“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北京卷)。

11

还有的尽管没有明确是关系型话题作文,但它要体现的也是事物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它当成关系型话题作文来看待,如“跑的体验”(2005湖南卷),就可把它作为”跑与体验”的关系型话题作文来看待;浙江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 其实就是写 “小与大”的关系;湖北卷就是弄清“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哲学辩证意识,弄清内与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难度超过单向型话题作文,那末,在考场上如何写好关系型话题作文呢?其实,只要我们弄清楚此类话题作文的特点,掌握其写作技巧,就能应对自如。 一、要揣摩文题中材料(引言)与话题内涵之间的关系 话题材料(引言)与写作立意之间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话题材料(引言)与立意关系不大,它只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那么你在立意时可抛开材料(引言),把它当作没有材料(引言)的关系话题看待;如果话题材料(引言)与立意关系紧密,材料(引言)对话题关系起到诠释、限制和暗示的作用,那么就要好好注意了。 如2005年全国卷Ⅲ作文题: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

12

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 这是一道富含哲理的关系型话题作文。 此题的材料对话题“铭记与忘记”做了阐释,它提示你:生活中我们应该忘记什么,又该铭记什么(我们要忘记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宽以待人;而对别人给自己的帮助则要铭记在心,时刻不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因此,对于这样的材料(引言),你得好好揣摩,从而对话题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以便你深刻理解话题内涵,领悟命题意图,更好的作文。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写作关系型话题作文时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1)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a. 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辩证关系、依存关系等。

练习:指出下列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仰与动力》:条件关系 (立意:崇高的信仰才能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动力)

13

《激动与行动》:递进关系 (立意:激动诚可贵,关键在行动。) 《学与问》:依存关系(立意:善学方能发现问题,善问可使学习深入)

b.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相容并存关系等。

练习:指出下列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由与纪律》: 对立统一关系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自信?自满?自负》: 是非取舍关系(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名师与高徒》: .并非绝对关系(或条件关系 ) (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谦虚与表现》: 相容并存关系 (对“谦虚与表现”,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几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

14

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2)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 学历与能力 ;“名师与高徒”谈的是 条件与结果 ;“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 ; “平凡与伟大”往往指 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

练习: 根据指定的关系给话题《个人和集体》立意: A、 B、

C、 又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 是非取舍 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 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 对立统一 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3)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

15

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思、成文。

三、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假如你要写记叙类文章,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文章一定要注重以细节传情。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也要先将关系具体化,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文章一定要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并注意论证的层次,切忌平面化展开。

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而一定要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解读。 四、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

16

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 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学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五、课堂训练:

1、给话题《自尊与虚荣》立意,并指出立意的侧重点: A、关系:取舍B、 立意:提倡自尊自爱,反对追求虚荣 C、 侧重点 :虚荣的危害 2、 为下列立意指出关系: 话题:《读书与做人》

立意A、多读有益之书才能成为高尚之人。条件关系 立意B、要读书,更要学会做人。递进关系 立意C、读书为做人,做人要读书。依存关系 3、总结归纳

“关系类”话题一般涉及哪些关系?各种关系的重点各应落在哪里?

A、条件关系,重点:条件 B、递进关系,重点:后一项 C

17

D六、作文演练:

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篇四:作文如何做到:弄清关系,辩证说理 作文如何做到:弄清关系,辩证说理 写作佳苑 03-11 0919

作文如何做到:弄清关系,辩证说理 源自 高中作文指导

关系型话题作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构成,如2005年高考作文话题三张全国卷的作文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位置与价值”“铭记与忘记”等。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个要素之间,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大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出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辩证型话题作文)要我们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辩证分析说理。

1.辩明关系型话题各要素间关系。关系型话题重在考查考生思辨能力,因此,构思行文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概念之间的特定关系。关系型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比如”自由与纪律”,没有“自由”也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

18

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也可以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们追求“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就属于这种关系。②是非取舍关系。构成话题的各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做出选择。比如“偏见与关爱”,应该理解为“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它理解很可能不准确。“铭记与忘记”就属于这种关系。 ③并列共存关系。构成话题的要素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

可以同时共存,例如“学与问”,学而知,问而广,勤学与好问总是连在一起。不能问者,学必不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疑。议论时,深刻阐述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才能将这个题目谈透。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就属于这类话题。

②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关系型话题的两个概念之间,总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命题者也要求考生对其进行辩证思考。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写议论文最忌的就是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养成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亦即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如,2005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有一次,人们物理学家玻尔教授:“你创建了一个第一流

19

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属于关系型供材料话题作文,强化了思辩色彩,审题难度加大。“出人意料”是事物的表象,是偶然性的体现;“情理之中”是本质,是必然,是事物发展规律性的体现。因此,我们说,“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这个话题揭示了“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哲理关系,这是评分的重要依据。据此,评分细则在“符合题意”下规定了四个评分档次:

一类卷:切合题意,既谈到“出人意料”,又谈到“情理之中”,且谈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或者从“出人意料”谈起,落脚点是“情理之中”。

二类卷:符合题意,二者不是对等的,以一方面为主,另一方面也谈到一点;二者之间的关系说到了,但说得不很透。写记叙文能从记叙和描写中体现出“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的关系的,也算是符合题意。

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只谈“出人意料”,不谈“情理之

20

中”;或者只谈“情理之中”,不谈“出人意料”。

四类卷:偏离题意,二者均不涉及,与话题无关,与话题无关。

不符合题意的文章在内容项中最高得分是6分,在表达和发展项中,不得超过11,也就是最多可只能达到28分。 [例文点评]生活的真谛 河北一考生

你驾着马车在这崎岖的路上不停地奔波,马车上颠簸着你的美酒与寂寞,你愿意车子能永远不停,然而马突然顿住了,你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有路了?你一阵晕眩,不由自主的,你已泪湿双目,声声抽泣为号啕大哭?? 言行,是出人意料的。

雪花狂翔,玉宇成瑞,好一片雪夜!你不禁来了兴致,于是执书抱酒,踏雪寻友!哦,你是要找山阴郡的王辽么?你迫不及待地登上船连呼要快,船走了。过了些时候终于到了他的家门口。然而,你竟又要掉头而走,船侍惊诧地向你,你一脸地坦然:“我本是乘兴而来,兴致尽了,便回去。” 思想是出人意料的。 而我心却已了然。

泥路高低不平,阮藉信马由缰任其前行,只愿移那抑郁蔓延着的心情。司马大权下,你嬉笑怒骂,偃仰啸歌,世俗的礼法让你显得如此不和谐;乱世于你不容;如今天地于你不

21

容。天穹苍茫,竟也载不下你的孤歌与漂泊。

于是,你只有身心俱裂地来一句“穷途之哭”了。马不识途,天不知音。这一哭,东风呜咽,孤雁哀鸣,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王子猷是个那么放浪形骸的人,他的兴至而歌、兴去而悲也是让人只觉得可爱而不觉顽劣。

这一个个千古的流传却已让人觉得合乎情、顺乎理了。 生活便是这样。有许多的出乎意料让人耐不住揣摩,然而,要结合其人,

结合其事,细细想来,竟成了真哲。

因为没有一眼看到尽头的路,即使路很平坦。

因为没有无变化的云彩,即使其姿态看上去都是轻逸而淡白。

它们展于人、显于世的情态往往让你措手不及。可是,路需要走,方知其中的延绵与悠远;云需要赏,才能懂其变幻的意韵与神奇。

生活的意韵悠长,合情合理,其实都蕴于那不可理喻的措手不及,不是吗?

[简评]这是一篇符合题意,取材巧妙,蕴含哲思的散文。文章巧妙地选取王子猷这个放浪形骸,兴至而歌,兴去而悲,率性而为,出自本真却又让人难能以理解的人物的言行巧妙地切入话题,并能由此升发开去,阐述生活之理。考生没有

22

停留在对材料分析这个层面上,而是在用简明的语言点明材料内蕴,触及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之后,展开对生活的深层次的思索,在形象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哲思,富有启发作用:生活展于人、显于世的情态往往让我们措手不及。然而,行路,方知延绵与悠远;赏云,才懂变幻与神奇:生活中意韵悠长的合情合理都蕴于那不可理喻的措手不及之中。

篇五:关系类话题作文 关系类话题作文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一)审材料语

话题材料与写作立意之间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不必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不大,就可以脱离材料去立意,如:2004年高考全国四、辽宁卷、湖北卷、湖南卷、广东卷等。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密切,像2004年高考全国一、全国二、全国三、天津卷、江苏卷等,就绝对不能脱离材料。这就要,审题时就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的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全国四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

23

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审提示语

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如2004年广东考题的提示语是:“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这个提示语就暗示了“语言与沟通”的立意方向: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沟通的障碍。 (三)审话题语

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特点,我们认为应将审题的重点放在审读话题这一环,在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上做文章。辨明了关系,就掌握了审题立意的方向。

话题作文是近一段时间内高考作文的主打项目,从所给的

24

话题来年看,其中有单向型的,也的关系型的。所谓关系类话题作文,是指在作文话题中出现两个以上的概念,而这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审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走入作文的误区。因此,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超过以往单向型的话题作文。像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的关系”,即是典型的关系话题作文,它的难度也远远大于以往“诚信”、“心灵的选择”等单向型话题作文,从今年各地平均分偏低就可见一斑。那末,在考场上如何写好关系类话题作文呢?下面就常见的关系类话题作文谈谈写作要点。 一、并列关系。

所谓并列关系,即话题中所给的两个以上概念存在着并列关系,它们彼此互相联系,写作时,话题里提到的概念都要照顾到,不能有所偏颇。要写好此类作文,须分条陈述,得出观点。 如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秋天的早晨,山头上,??

西天边,那一弯残月还依稀可见;东方,那红日却已露出了半个笑脸。

李岳对残月发出一番赞叹?? 张果对红日发出一串歌颂??

高老师听着,看着,若有所思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说的那样??”

25

要求:请以“朝阳与晚霞”为话题,写一篇散文。要求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写出李岳、张果的具体话语和高老师未说完的话,写人物的神态。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个典型的并列关系话题。这是“残月”给人的印象不是凄凉的,而是牺牲了自己给人以光明的美的化身,“朝阳”显然充满了希望,它的出现会使残月惨淡无光。但如果没有残月,世界也不会如此美丽,朝阳也不会光芒灿烂。显然,“残月”与“朝阳”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物质运动生生不息的规律。因此,作文时就要二者兼顾,不能单纯写残月或写朝阳。由于要求写散文,考生可以发挥想象,前半部分写残月,后半部分写朝阳,最后老师总结时概括二者的积极意义。

写作这篇文章需要克服的确良毛病是:①人物话说不能揭示事物的意象;②对环境气氛的描写不具体,而是浮光掠影,与中心意思不吻合;③概念间关系不明确,光突出朝阳或晚霞。

二、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话题中出现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往往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写作时要学会辩证分析,对这两个矛盾的概念要突出重点,强调利中有弊或弊中有利。如: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6

美国一中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人们签署一项请愿书,要求对“一氧化二氢”化学物进行严格控制,甚至完全予以废除。理由是①它有可能引发过多出汗和呕吐,②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③处在气体状态时,可能引起严重灼伤,④发生事故时吸入也有可能致命,⑤它是腐蚀的成因,⑥它会使汽车制动装置效率减低,⑦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发现该物质。该中学生拿着这篇文章问过50多人,了解他们是否支持禁止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结果支持的占80%,尚不能决定的占12%,只有一人说:“一氧化二氢”就是水呀,怎么能禁止使用呢?遗憾的是,注意到这个常识的人只占了2%!谜底一揭开,人们现时醒悟,因为他们只关注了危言耸听,而忽略了众所周知的一氧化二氢这个水分子基本构成的化学常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经历过、听到过有关“关注”、“忽略”方面的事,或者对此有过一些思考。请你以“关注与忽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道矛盾关系类话题作文。从材料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一氧化二氢的危害深恶痛绝,八成的人要求禁止这种物质,表现出对环保的密切关注,可在这关注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它的有利的一面——它就是水,世间万物的生命之源!这就引发人们思考,我们对事物关注一面,却又忽略了另一面,如果对人才使用,关注了他的长处,而忽略了他的短处,可以激发他的潜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而一旦过分关注他

27

的短处,忽略其长处,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有时反而适得其反。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矛盾关系的作文,审题上是不会有多大难度的,但在实际写作当中,要注意克服以下毛病: ①没有明确的关系概念,单纯写“关注”或单纯写“忽略”,导致审题不周。

②虽然在文中写到了关系,但不是矛盾关系,而写成了并列关系,先写对某事的关注,次写对另一事的忽略,导致文章僵化生硬。

③文体不规范。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编故事不像故事,写记叙文不像记叙,写议论文不像是议论文。 ④语言干瘪,没有文采。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考试作文没有文采是难以赢得阅卷教师的认可的。 ⑤结构不合理,关注与忽略平均用墨,没有重点。 只要克服上述几点毛病,写好矛盾类话题作文就容易多了。

三、辩证关系

这类文题与矛盾关系类的有交叉之处,但为了区别起见,还是单独列出。所谓辩证关系类话题作文,是指话题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

全身,写作时要注意从物质、运动、实践等角度切入,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写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如高考作文题

28

“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正误”之间,就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可以分为:

①正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负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所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衰亡也”。

③零影响——写一个人秉公办事,不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所谓“宫中府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也”。 ④“反影响”——认知的正误反过来影响感情的亲疏。 所以这个文题的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的。“感情”一词的含义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指亲情,也可以指友情、爱情。这个话题又可以放到不同的领域,针对不同的对象去谈;放在家庭生活领域,可以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关系等;放到学校教育领域,可以写师德、德育教育艺术、学生成长等,放到政治领域,可以写执法公私、情义矛盾等,还可以写教练和运动员、观众与演员、顾客和商家等等。只要有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有文化的积淀和融会,有较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来。

写作此文应注意克服的毛病:①文体不明,写成四不象的东西;②思辨关系不强,泛泛而谈,不深刻;③题材陈旧,雷同撞车。 四、主客关系

29

所谓主客关系,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驭客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还可以说明。或想象自己如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申奥是个热门话题。我国的第一次申办,以一票之差失败,给国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如今,我国政府和人民已经获得了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办了,这是新世纪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该参与的大事。请以“我与奥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主客关系的话题。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清“我”(主体)与文章内容(客体)的关联。至于写作的角度很宽泛,可以写奥运会对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繁荣方面的意义,可以对奥运会的举办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设想。写作时要学会从大处着笔,也可以从细微处体现主旨。

写作此文要注意克服的毛病:①写作角度太大,空喊口号;②主体不明或主客关系颠倒,没有真情实感。 五、因果关系

所谓因果关系类话题作文,指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平时我们向别人诉说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的始末时,我

30

们总是先说事情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最后说出结果,做数学证明题,也往往由“因为”推出“所以”来,我们在写因果关系的话题作文时,也可由因推到果;当然还可以进行变通,采用因果颠倒法,先写出结果或结论,再逐层交代原因,这样行文较常规构思有一定的优势,它先把结果说出来,使得作者的思维有了立足点,文章有了论证的方向,由结论再分析原因,可使思维聚合到一点,不再分散精力,不再受其他因素干扰,在考场上容易成篇。

如上海市1988年高考作文“清流与活源”,这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类的话题作文,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清流是果,活源是因,只要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挖掘“流”与“源”的含义,进而联系实际,进行议论,结构上或由因到果, 或由果涉因,就可构思成文了。

写作此文应克服的毛病:①容易误将因果关系当作并列关系写;②思路不清,不能从源与流的关系中进行引申。 六、喻意关系

所谓喻意关系,指题目中的概念是抽象的,带有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构思时要注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根据喻意,对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从而成文。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由此可见,联系现实是写作本文的关键,应由题目生发开去,而不能就题论题。如

31

198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能迅速地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谈

这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最早雏形,它虽较现在的话题作文,限制颇多,如限制了文体,只能写议论文(发表见解),限制了标题等;但毕竟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它还是比较开放的,审题上也没有多大难度,因为树木、森林、气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题目中已讲得清楚了,用什么方法写也讲清楚了,只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对接这种自然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

写作此文的毛病:①不能将题目中的比喻关系揭示出来;②联系实际生活不恰当。

总之,世间万物是复杂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概念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比如除了上面列举的之外,还有递进

32

关系、条件关系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细述了。不管怎样,拿到题目后,我们应该沉下心来,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各种类型的关系进行作文,我们才能在考场上左右逢源,写出得心应手的文章。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

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两者对立统一。或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

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如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作文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

33

如:“痛苦与成功”

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并非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作文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 如:“谦虚与表现”

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 【作业】

明确关系类型并进行简单审题。 作文话题1:“平凡与伟大”; 作文话题2:“向前看与向钱看”; 作文话题3:“名师与高徒”; 作文话题4:“成功与失败”; 作文话题5:“自信、自满、自负”; 作文话题6:“成人与成才”; 作文话题1:“平凡与伟大”;

对立统一;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作文话题2:“向前看与向钱看”;

是非取舍;则要理解为“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4

作文话题3:“名师与高徒”;

并非绝对型;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作文话题4:“成功与失败”;

对立统一;成功源于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换来成功;两者对立统一。 作文话题5:“自信、自满、自负”;

是非取舍;我们也只能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作文话题6:“成人与成才”; 并列共存型;

(二)分析2004年高考作文中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关系类型。

1、全国高考语文作文1:

材料: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染布店老板,一个嫁给雨衣店老板,老妈妈整天担心,下雨天染布店那边的生意会不好,晴天的时候雨具店那边的生意又不好,每天都这样担心,后来有个人跟他说,你真幸福啊!无论是下雨天还是晴天都会有生意,那个老妈妈乐得不得了。 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两者有一定的关系,思维方式的转变能带来快乐幸福,但不是所有的思维

35

转变都能带来快乐幸福。

2、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河北省,山东省): 阅读下面四句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谚语)

要仔细听取别人提出的缺点,不要随便指责向你提出意见的人。(达.芬奇)

相信任何人与不相信任何人,一样是错误的。

四句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还是相信自己吧。请你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为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