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教育
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1)
王婷婷孙志伟
摘要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介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新闻教学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如何进行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提高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新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新闻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实务课程整合中图分类号G214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助教,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齐齐哈尔161006
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所谓媒介融合,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媒介手段逐渐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心,以卫星、电子技术等为传播途径,不同的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整合,各种媒介形态之间相互融合,媒介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1]随着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媒介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媒介融合给新闻传播实务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新闻传播主体发生了变化。广大受众代替了以往的媒介组织成为新的传播主体。第二,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双向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途径弥补了以往单一传播方式的弊端。第三,媒介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的变化自然就带来了媒介经营管理行为的变化。新闻实务类课程应该适当变革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整合,致力于培养综合性复合型新闻专业人才。一、新闻实务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新闻实务类课程又是新闻学的主干课程,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新闻系学生的理论知识素质和新闻实践能力。然而当下新闻实务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闻传播专业过于细分,不利于培养综合型新闻人才。很多新闻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对新闻、广电、网络等专业的学生进行“单独”培养,没有将各专业的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起来,因此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新闻学专业的实务类课程大多以报纸编辑、报纸新闻采访写作、平面媒体摄影等为主,广电专业的实务类课程往往以广电栏目制作、非线性编辑、广电新闻采编等为主,网络专业的实务类课程则以网络新闻采写、网页制作、网站编辑等为主,各个专业的学生只重点选修本方向的新闻实务类课程,很少接触其他专业的知识,即使接触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部分同学甚至盲目地给自己进行职业定位,这都十分不利于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培养。[2]
第二,新闻实务类课程相互割裂,缺少有机结合。有些新闻院校的新闻实务课程教师往往“单打独斗”,仅仅局限于所开设的课程,对其他新闻
1)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阶段
性研究成果。
147
媒介教育
实务类课程却知之甚少。例如讲授新闻采访的老师只擅长新闻采访,讲授新闻写作的老师只擅长新闻写作,讲授新闻评论的老师只擅长新闻评论、讲授新闻摄影的老师只擅长新闻摄影,对其他实务类课程却很陌生。另外,一些新闻实务课程教师局限于本门课程的内容,很少接触其他新闻实务知识和技能,导致某些教师不会应用视频、音频编辑软件,摄影摄像技能匮乏等现象。这样的师资队伍不利于培养复合型综合性新闻人才。二、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传播技术高速发展,媒介手段日新月异,以往那种单一的课程设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三网融合的开展,新闻学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新闻实务类课程作为新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整合迫在眉睫。
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学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在《当前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科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的学术报告中指出,在当今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新闻教育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适当调整广大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做了题为《媒介融合与教学改革》的学术报告,他指出要从“学科重新定位”,“整合学科资源、突出学科优势”出发,走“学科融合与拓展”的新闻教育特色化道路。[3]新闻实务类课程作为新闻教学教育的先行军,更加需要整合学科资源,各科课程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一些新闻学者提出了“背包记者”概念,即从事跨媒体采编的全能记者。他们可以同时承担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编辑、广电节目制作、网站编辑、网页制作等任务,为多种媒体提供新闻产品。例如美国媒介综合集团的一个“背包记者”每天的工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早上6点给网站提供一篇专栏文章,介绍案件基本情况,接下来到法院去采访事件进展情况,用电话给电视台提供最新报道,下午继续到现场采访并制作一个电视节目传给电视台,晚上再给第二天的报纸写一个新闻稿,这也使之成为最抢手的新闻人
148
才。香港明报很早就开始雇佣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来培训报社的文字记者,为其网站提供丰富实用的数字新闻。[4]由此可见,在媒介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迫切需要“全能记者”,新闻实务类课程作为培养全能记者的主要力量,其课程整合势在必行。
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后,不仅有利于教师成为“全能”教师,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生课堂上学到的分散的、孤立的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达到1+1>2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新闻理论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方式
(一)成立实务类课组,各门课程相互渗透新闻实务课程整合方式即成立新闻实务类课组。课组形成以后,可以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形式,新闻实务课程的教师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使各位任课教师成为真正的“全能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全能新闻工作者”。
在新闻实践过程中,课组教师组织学生把讲授的新闻实务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具体做法主要是打破原始课程设置,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综合的融入到课程当中,形成新闻实务课组。在授课的时候,将新闻实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的传授给学生。适当开设网络新闻、手机新闻等课程,课下指导学生进行网络采访、手机报写作、广电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新闻实务综合技能训练,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新闻实践活动。
另外,还可以开设《采写编评摄一体化》课程,首先由各科的专业骨干教师分模块授课,然后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最后模拟各种媒体编辑部的运作模式,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多媒体新闻采编任务。新闻实务类课组教学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师资的充分利用和资源共享,更好的培养媒介融合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二)建立综合实践基地,培养全能新闻人才近年来,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陆续与相关部门建立了一些新闻实习实践基地,如黑龙江电视台、齐齐哈尔电视台、齐齐哈尔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长春新文化报社、大庆日报社
媒介教育
等。但这些实习实践基地大多是局限于对学生某种新闻实践技能的培养,没有一个综合的新闻实践平台,因此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在报社实习的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和制作过程不熟悉,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实习的学生不擅长采写报纸新闻和深度报道,这样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带来了一些局限。因此,要培养全能新闻人才,就需要新闻院系、新闻媒体以及相关新闻单位的通力合作,建立一批综合性的新闻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新闻实务结合起来,形成“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全能型编辑记者。
(三)增加融合类课程,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过程中还应该重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授课方式的创新。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特别需要以下两种新闻专业人才:一是对多种媒介能够进行综合管理和应用的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媒介技术、掌握多种媒介技能的全能性人才。[5]这就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逐渐变革新闻实务类课程的结构、内容和授课方式。我国一些知名新闻传播院校在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开设了“数字新闻传播”研究方向,适应了媒介融合的客观需求。
媒介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新闻专业作为培养新闻人才的摇篮,应该及时调整和转变观念,重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型专业新闻人才。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不是对以往新闻教教学的颠覆,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和创新,使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熟练掌握某种新闻实务技能的前提下,能够对多种新闻实务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
参考文献
[1]喻国明等:《传媒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严林、邓青:《论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改革》[J],《新闻大学》,2010年4月
[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网[R/OL].[2011-2-14]
http://news.cuc.edu.cn/shownews.jsp?newsid=11470[4]卓光俊、杨尚鸿:《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改革的方向》[J],《新闻导刊》,2008年5月
[5]倪宁:《面对媒介融合的新闻教育创新》[J],《中国记者》,2011年3期
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