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开封中招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5开封中招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喝水/喝彩 胆量/量力而行 一声不吭/引吭高歌 ...... B.关卡/卡车 荷花/荷枪实弹 厚此薄彼/日薄西山 ...... C.汤匙/钥匙 宿舍/退避三舍 好逸恶劳/君子好逑 ...... D.复辟/辟谣 摒弃/屏气凝神 瑕不掩瑜/不言而喻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坐镇 拉家常 一如既往 人才倍出 B.凑合 大拇指 平心而论 仗义执言 C.追溯 通辑犯 坚如磬石 推心置腹 D.针贬 老古董 真知卓见 鼎力相助 3.古诗文默写。(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赋闲在家的辛弃疾醉里梦里也不忘自己杀敌立功的愿望,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生动地再现激烈战斗的场面。

(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无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登飞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坚毅与无畏。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法号是什么?他的哪个优点最值得你学习?请简要概述一个能体现这一优点的情节。

(2)《水浒传》中一直安分守己、隐忍退让的林冲最后被逼上了梁山。请简要概括两个能反映林冲隐忍退让性格的情节。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先生”一词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随着历史的发展, ① 。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用于各种人群。然而,在教育界, ② ,只是它的规格被提高了,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重的老师称为先生,如陶行知先生、叶圣陶先生、季羡林先生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在境外地铁、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一般规定不能饮食,有些还设置了惩罚规定,一旦违规被发现可能会被处以罚款。不少中国人走到那里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仅破坏了环境,也惹来别人的厌恶。还有境外媒体曝光中国人排队喜欢习惯性地挨着。其实,在国外,这会让前后挨着的人觉得不舒服,会被认为是侵犯了隐私。

材料二: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为建立文明旅游长效工作机制,国家旅游局依法制订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即日施行,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工作同时开展。根据办法,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

管部门要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通报。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点概括“文明出游,入乡随俗”的三条小建议。(3分)

(2)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请用一句话概述漫画 内容,并说出漫画的寓意。(2分)

(3)某山水景区将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请你 围绕活动主旨,为景区大门处拟写一副对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6分) 你比月光更温暖 顾晓蕊

①记得幼年时,每看到邻家小囡在父母面前撒娇嬉闹,我心里便涌起一股酸涩。父亲是一名军人,常年留守在海岛,与家人聚少离多,我对他的印象几近模糊。 ②8岁那年,母亲带着我随军来到部队。曾经那么渴望父女间的亲昵交流,可由于长时间的疏离,年少懵懂的我,竟不肯称呼他一声“爸爸”。起初,父亲宽宥地一笑置之,但那天当我为他送茶时,说:“哎——茶。”他终于发了火。他拽着我的胳膊把我拖到院里,大声地说:“你啥时候喊爸爸了,才准进家。” ③夜很黑,心里有些害怕,但倔强的我不肯妥协,就靠着墙睡着了。恍惚间,一双大手轻轻地将我抱起。“这孩子脾气倔,随我。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骄傲。听了这话,我心里的委屈消散了许多,安静地偎

在他的怀里,享受着这片刻的馨香时光。

④考上初中后,因为离家太远,我只能住校。初次离开家,我心情烦乱,上课时经常走神,成绩忽高忽低。

⑤一周后的一天,中午下课后,我从教室里出来。走到楼道拐角处,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老师,孩子第一次住校,又有些内向,麻烦您多关照„„”我出来一看,是父亲。我愣在了那里,没想到我的父亲——那么骄傲坚毅的男人,居然肯为了他的小女儿,亲自来求老师多关照我。可是我多年以来对父亲的态度是那么冷漠疏离。想到此,我心里觉得好痛,好后悔。“我回去了,你好好念书。”父亲转身就要离开。我再也忍不住了,哽咽着说:“爸爸,路上慢点。”他头也不回地应道:“好,知道了。”那一瞬间我分明看到,父亲的肩膀颤动了一下,随后他迈开脚步朝前走去。我伫立在原地,凝望着他的背影,脸上淌满了晶莹的泪水。

⑥后来,我随父亲转业回到内地。随后的几年间,我仍在外地读书。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

⑦周末回到家,我向父亲倾诉内心的烦闷。他淡淡地说:“有些事别看得太重,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要知道世界没有错,错的是你看世界的眼眸。”他的话如一泓清泉,祛除晦暗的尘埃,让我的心变得明净、舒展起来。从那以后,我懂得宽以待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了。

⑧又过了几个月,适逢父亲过生日,我买了条浅蓝色的领带,送给他当作生日礼物。 ⑨第二天下午,我到父亲单位找他。一路上,总有父亲的同事跟我打招呼,说:“你送给你爸爸的领带,真好看啊。”他们真诚的赞美如一篷一篷的花朵,绽放在我的眼前。我有些纳闷,待见到父亲,也忍俊不禁。他穿着雪白的衬衫,扎着领带。正伏案疾书,汗顺着额头往下淌。有位同事走过来,笑着

对我说:“你爸穿得这么周正,我们以为有什么重大事情,他说是闺女送了条新领带。”我跟着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里有泪盈出。父亲的爱深如海,从没听他夸耀过,而我不过回报了一杯水,他却这么容易满足。

⑩1987年的冬天,我随父亲转业回到内地,随着时光流逝,我日夜思念着海岛。去年夏天,我和父母回到那里,随行的还有父亲的战友郭叔。

11我们沿着曾经走过的路,追寻遗落在岁月深处的印记,最后在部队的营房前站住。○

郭叔指着平房后面的操场说:“我们以前在这里练习擒拿格斗,你爸爸是练得最刻苦的一位。你爸不仅功夫过硬,水性也好,还救过好几个人呢。”郭叔还对我说,”我很敬佩你的父亲,他各方面都很优秀、很拔尖„„” 12○ 那个夜晚,我们沿着海边漫步,父亲在前,我在后。 。

13庆幸自己终于在而立之年读懂父亲。那一份深沉的父爱,○ 我心里泛起无边的欢喜,

远比月光更温暖,它终将穿透岁月,绵延至我的一生。

7.经历了哪些事,作者才慢慢读懂了父亲?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4分) 8.结合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几个自然段写我对父亲的态度冷漠,有何作用?(2分)

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3分) 他们真诚的赞美如一篷一篷的花朵,绽放在我的眼前。

11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请从刻画父亲形象10.选文第○

的角度简析。(3分)

11.请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像,为文中第○ 12自然段横线处补写几句景物

描写。 (4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基伍湖——会燃烧的湖泊

①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在地球上,有个地方的湖水会自己燃烧起来。这并不是天方夜谭。在非洲刚果(金)与卢旺达两国交界处,有一个名叫基伍湖的神秘大湖,它就像一个装满燃料的巨桶,时刻都处于待燃状态,给周围生活的数百万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②这个大湖里究竟有什么可燃物呢?

③基伍湖是非洲最大和最深的湖之一。从空中鸟瞰,你会发现,狭长的基伍湖正处于东非大裂谷上,它南北最大长度约8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48千米,湖的面积达2699平方千米,海拔高约1460米,平均水深220米左右,最大水深489米。湖岸大多由岩石构成,悬崖峭壁,险峻壮美,是远近闻名的疗养胜地。

④这个美丽的大湖也引来了科学家的关注。他们发现,基伍湖的湖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自然地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湖水的矿化程度越高,密度也越大,从水深250米处继续往下,湖水便完全处于静止状态。

⑤不过,与它的另一特点相比,湖水的这个特点便不足为奇了。在基伍湖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潜伏着一个邪恶而可怕的魔鬼。科学家们通过探测惊讶地发现,大约有550亿立方米甲烷及其他气体溶解于深达300米的湖水中。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它也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及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基伍湖如同一个装满燃料的巨桶,如果550亿立方米甲烷全部燃烧,后果将不堪设想。

⑥基伍湖这个火药桶有怎样的危害呢?美国一位叫劳伯海基的教授曾经前往基伍湖进行科学考察,他提取了湖底的沉积物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5000年前,基伍湖中的所有动物曾全部消失,大量的陆地植被被冲入湖中。也就是说,当时湖中的甲烷曾经被点燃,整个湖水因燃烧引起大爆炸,导致鱼类和其他动物遭遇了一次大灭绝,冲天大浪还将岸上的植物卷入了湖中。海基教授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样的大灾难几乎每过千年便重复上演一次。

⑦不过,今天的人们都不相信自己正生活在一个巨型火药桶边。每天,大家照样在湖上捕鱼捞虾,照样在湖边的温泉中洗泡泡浴。从20世纪80年代起,当地一家啤酒厂还从湖中抽取甲烷,用以酿制啤酒。当地政府也急于大规模开发湖中的甲烷。科学家们却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基伍湖一旦爆发,不仅会释放致命的二氧化碳,还可能引起甲烷爆炸。这样一来,湖边数百万生命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⑧那么,该如何避免基伍湖的燃烧,拯救湖边众多生命呢?

⑨唯一的办法就是抽取湖中的可燃气体。2001年,科学家在非洲三大杀人湖中的尼欧斯湖安装排气管,抽取深层湖水中含有的气体。这一行动让生活在基伍湖地区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但是,科学家仔细分析后发现,同样的处理办法在基伍湖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基伍湖的面积是尼欧斯湖的2000倍,利用排气管抽取湖水中的气体,不过是杯水车薪,显然不太现实。

⑩为了排除隐患,卢旺达政府随后与某国际组织签署了一份合约,抽取基伍湖中的甲烷。这份高达8000万美元的合约实施后,人们开始采取一种便捷的办法为火药桶减压,即将管道伸向湖底,将富含气体的水抽出并喷向高空;水压减低后,气体的溶解度便缓缓降低,溶解在水中的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随即冒泡溢出。

11○ 卢旺达政府还计划将这些抽取出来的甲烷作为一种便宜的能源提供给本国和邻 国使用,甲烷还会因此提高卢旺达的能源产量。

12○ 为了更有效地阻止基伍湖里的甲烷燃烧,科学家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他们夜以继日地展开研究,期待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12.本文以“基伍湖——会燃烧的湖泊”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13.基伍湖的湖水两大特点是什么?(2分)

14.请指出文中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谈谈其作用。(3分) 15.本文的主要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1分)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节选自张岱《夏日赏荷》)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涟而不妖 .(《小石潭记》) .

外直 .人和(《岳阳楼记》) .菊 .也(《醉翁亭记》) .乎众矣 . 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文章结尾“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问句?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 19.同样是写莲,语段(一)和语段(二)在内容上有何不同?(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以“”字为着眼点,抒发了作者 之情。(2分)

21.“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几处”和“争”用得好,请选择一词赏析。(2分)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 奔跑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比 分针,

固定在一个规则的圈内, 不停地走着。 它没有秒针的速度, 也没有时针的宽容, 有的只是, 不快不慢, 做好自己。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