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________。“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器人。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大约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他最终_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文字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_。( ),人工智能还只是执行简单、重复性的创作输出,而人类可以聚焦更富创造性的智力劳动。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日新月异 各显神通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B . 蒸蒸日上 各显神迪 不孚众望 庸人自扰 C . 日新月异 崭露头角 不孚众望 杞人忧天 D . 蒸蒸日上 崭露头角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B . 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大约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C . 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D . 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第 1 页 共 16 页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目前人工智能创作还只是基于大数据的模仿,而离真正人类的创作智能还差得很远 B . 真正人类的创作智能和人工智能相差很远,目前人工智能还只是基于大数据的模仿 C . 目前人工智能创作已超出真正人类的创作智能,它已不仅是基于大数据的模仿 D . 真正人类的创作智能超出人工智能很远,目前人工智能还只是基于大数据的模仿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太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伦理治理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挑战。一些新兴科技带来的涉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隐私保护、家庭和社会关系、生态安全、资源分配等的科技伦理问题,使既有科技管理体制面临巨大挑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社会风险,并影响科技本身的持续健康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科技伦理问题,现代社会对新兴科技及其应用的伦理规范已不再局限于道德层面,许多国家已将科技伦理规范纳入制度和法律之中,不断加大治理力度。科技伦理治理作为审慎型、控制性治理,对科技创新在给予激励的同时,也从伦理道德出发加以必要的约束或管控,治理不轨行为,从而保障科技健康发展,实现科技更好造福人类的目标。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治理方式转型。对于科技伦理治理,传统治理方式基于先行原则,简而言之就是“做了再说”。现代治理方式基于防范原则,强调紧盯科技研发和应用的最前沿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加强监管,是一种“适应性治理”方式。从实践来看,实验室里的研究无法完全验证现代科技不可预知的风险,传统“做了再说”的治理方式往往难以有效应对某种颠覆性新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因此,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应推动治理方式从传统的“做了再说”向现代的“适应性治理”转型。
完善监管制度。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科技伦理监管的真空地带越来越多。一些案例表明,体制内监管的不完备和体制外监管的缺失,很可能会导致科技伦理领域的“灰犀牛”事件或“黑天鹅”事件。因此,有必要构建体系严整的科技伦理监管制度,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强化监管机构的横向联系,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完善伦理规制和监管程序,使监管过程有理有据、有机衔接。应改进科技伦理监管制度,实现对新技术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过程监管,实现对科研工作者伦理问题的终身追责,有效防范违反科技伦理的事件发生。
建立自律机制。科研人员能否遵循科技伦理,很大程度上依赖其自律。为防范新兴科技滥用和其他风险,在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时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科技伦理自律机制。比如,大型科技企业内部建立伦理审查机制,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相关行业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科技伦理规范培训,引导科研人员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增强各学术团体
第 2 页 共 16 页
的监督意识,确保自律规范落到实处,营造重伦理、讲道德的创新环境和学术氛围。
推进科技伦理法律化。随着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必要推进科技伦理法律化,借助法律的刚性约束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把科技伦理中的一些重要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目的是用法律的特性和优势更好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我们要善于通过立法,借助法律的权威,进一步巩固科技伦理治理成果,增强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的伦理意识,使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在面对科技伦理问题时的行为选择有明确的依据,更加有效调节和控制科技发展及其后果。
(摘编自李泽泉《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包括科技伦理治理,现代科技要稳健发展必须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B . 现代科技引发的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伦理规范从道德层面上升到制度和法律层面。 C . 实现治理方式转型就要完全摒弃“做了再说”的治理方式,实现防范性的适应性治理方式。 D . 遵循科技伦理对自律的依赖并不是靠科研人员自我约束,而是靠完善的科技伦理自律机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首先提出了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的必要性,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如何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的观点。
B . 文章首段指出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科技伦理问题对现有科技体制形成巨大挑战的现实,说明了健全科技伦理体制的必要性。
C . 文章从强化监管机构的横向联系和完善伦理规制及其监管程序两个方面,论证了构建体系严整的科技伦理监管制度的必要性。
D . 文章在指出建立完善科技伦理自律机制的必要性后,从天型科技企业内部、相关行业、各学术团体等方面举例说明建立自律机制的方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科技创新进行一定的约束和管控是必要的,但不能压制其发展,影响其造福人类的目标。 B . 科技是双刃剑,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因此科技伦理的治理将是长期任务。
第 3 页 共 16 页
C . 把科技伦理中的一些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就可以有效调节和控制科技发展及其后果。 D . 如果科研人员的道德意识不强,就有可能在新兴科技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做出错误的选择。 3. (9分) (2020高三下·双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地铁在叮咚声中关上门,车厢里的人挤作一团。手机不在手上,你开始默不作声地观察周围的人。这个符合审美的多看几眼;那个不敢恭维的就此作别。前方的小伙子满头大汗,大概是要迟到了。短短几站,你感觉自己已经观察过了车上各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却对你一无所知。
②别被这美好的感觉骗了——其实别人也一样在观察你,只是你没意识到而已。最近,耶鲁大学心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对其他人的观察总是要多于其他人对他们的观察,仿佛他们在挤地铁或者在餐厅吃饭时,都是穿着隐形斗篷在看别人。
我看你,我看他,你们却不看我?
③研究者艾莉卡·布斯比等人做了六个实验来证明这“隐形斗篷错觉”的存在。他们先从网上招募被试,让他们在完成一个无关测试后回答一系列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你会多常观察自己周围的人”或“一个普通人会多常观察他周围的人?”这样的问题。结果表明,被试们倾向于认为自己会比一般人更常观察别人,而觉得随机某个人对自己的观察会较少。
④这种效应并不只存在于想象的场景当中。他们的另一个实验地点更加生活化——耶鲁大学一个大受欢迎的食堂门口。刚吃完饭的学生们被要求回忆自己刚结束的午餐,回答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在观察别人,又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有人在观察自己。提交答卷之后,研究人员会给学生们发糖作为酬劳。
⑤结果显示,尽管这些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在对诸如餐桌这样的物体上投入的关注度没什么差别,但96%的被试认为自己在餐厅里看别人的次数要比别人看自己来得多。后续实验发现,哪怕这个“别人”不是某个陌生人而是自己的朋友,结果也是一致的。甚至,就算只有两个人共处一室,这种错觉也还是存在。
第 4 页 共 16 页
(上图):隐形斗篷错觉示意图。箭头的颜色从浅到深表示观察量从少到多。研究显示,被试(自己)相信他或她观察他人最多(路径a),他人观察自己最少(路径b),而他人之间的相互观察介于两者之间(路径c)。但自己和他人对非社交物体的观察大致等同(路径d、e、f)。
⑥更显尴尬的是,就算出现了两人目光相接的情形——你都看到对方在看你了——也还是只有24%的人相信这是有人观察自己被自己发现了,而剩下的76%都认为那应该是自己在偷偷观察别人然后被对方发现了。不得不说,这真是无药可救的谜之偏见。
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⑦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托马斯·基洛维奇表示,隐形斗篷错觉体现了人类那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主义——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基洛维奇自己也发现过类似的偏见:当他让学生穿上图案令人尴尬的T恤时,他们会认为自己获得的关注变得高于平时(尽管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偏见叫做“聚光灯效应”。
⑧乍看之下,聚光灯效应与隐形斗篷错觉描述的心理似乎恰恰相反呀?但实际上,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在最后的实验中,布斯比等人召集被试两两会面,一人负责看对方,另一人负责被看。当被看的人穿上一件正面印有巨大人脸的长袖T恤时,他们会显著高估对方对T恤的关注,尽管对方其实不在乎他或她穿的是什么。然而,当评价对方对自己(这个人)的关注程度时,他们又会低估了对方。换言之,他们显眼的T恤触发了聚光灯效应,却没能让他们感到自己也引人注目起来——隐形斗篷错觉得以同时存在。
第 5 页 共 16 页
(上表):在目标穿着自己的衣服或实验室提供的特殊衣服这两种状况下,研究者调查了观察者观察、注意及想到目标(图a)或目标的衣服(图b)的频繁程度,以及目标认为对方投入这些关注的程度。评价通过一个7分量表进行,1表示从未关注,7表示很多关注。
⑨为什么这个错觉看起来如此稳固?研究者推测,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人们总是能很容易意识到自己在观察别人,却很难捕捉到他人观察自己的目光,这加剧了偏见本身。
⑩在多数人的生活中,观察别人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察言观色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别人的行为及态度,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研究者指出,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获得了更多关于别人的信息,而非相反。这种“掌控世界”而不被世界掌控的感觉,可能给人带来了某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这可能成为人们愿意躲在隐形斗篷错觉中生活的动机之一。
⑪现在,轮到你来选择了。我知道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停止观察别人的(因为这实在是有趣),那么,你会愿意沉浸在隐形斗篷错觉中获取一些虚无的掌控感,还是面对现实,接受观察你的人比你想象中多?——摘自果壳网,有删改
(1) 下列对“聚光灯效应”的相关信息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对其他人的观察总是要多于其他人对他们自己的观察。 B . 其根本原因是人们总是很难捕捉到他人观察自己的目光,因而更加剧了偏见。 C . 当自己出丑时总以为别人会注意到,但别人或许并不会像自己那样关注自己。 D . 为了克服聚光灯效应,个人应该更多关注观察他人来预测他人的行为及态度。 (2) 下列对材料信息、结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示意图和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的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和易懂,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第 6 页 共 16 页
B . 文章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入实验者的调查,这样循序渐进,符合读者认知过程。 C . “每天坐地铁都在偷偷摸摸观察人家?别人也望着你呢”可作为本篇文章的标题。 D . 文章的结尾以类似对话的方式引发了读者阅读思考,有利于文章表达写作目的。 (3) 第⑪段“现在,轮到你来选择了。”结合本文,谈谈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及理由。 4.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城里乡下 刘平
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5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努力。”
现在,他们有23万元了。
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6000元钱。翠玉在制衣厂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每个月租金要1000元。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4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要孩子。他们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每个月存5000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8元一盒的烟,3天两盒,后来翠玉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
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6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32万。焉瓜嘴甜,说:“李阿姨!再少点?”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有了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好吃。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第 7 页 共 16 页
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
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焉瓜把照片发到网上,标价15万元。焉瓜想,13万也卖。
隔三差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6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13万。
“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
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11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3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
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太“妈”。
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13万。
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出租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的地方。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
翠玉说:“当然是城里人啦!”老娘在厨房里做着好吃的。 焉瓜和翠玉也打算要孩子了。
偶尔,焉瓜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喜欢城里的日子。 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第16期)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虽短,但情节也有波折,如写焉瓜两口子梦想在坡里买房,但存钱不够,琢磨着要卖掉老家的房子,就是卖房也有小波折。
B . “不想买房子,想咋抽就咋抽”,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表现女主人公为了攒钱在城里买房于,希望丈夫少抽烟的心理。
第 8 页 共 16 页
C . 小说通过对老家“牵中花香椿树”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既显示了乡村自然环境之美,又反衬了城里育人环境的优越。
D . 小说中香椿树的故事情节的展开起着很大的作用:既体现着老房子的独特之处,又是买房人喜欢的原因;还寄托着焉瓜对老家的情感。
(2) 小说中焉瓜的形象有哪些主要特征?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以“城里乡下”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一上·天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 , 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第 9 页 共 16 页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释】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吃 B . 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踞:倚,靠
C . 与项王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D .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特:单独,独自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 . 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 .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 .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举例说明“而”的三种用法。 ①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 ②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③举例说明“而”的三种用法。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第 10 页 共 16 页
6. (7分) (2016高二下·包头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2)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 其他 (共1题;共1分)
8.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剧作本身的角度分条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每条不超过8字。
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世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该剧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
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三上·青浦期末) 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第 11 页 共 16 页
在庄严肃穆的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看到一群来南京研学的小学生在墓碑前大声喧哗、欢奔乱跳;一对对年轻的情侣在园内谈情说爱;一些中老年人或翩翩起舞或舞刀弄剑……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
4-1、 4-2
、
4-3
、
第 13 页 共 16 页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第 14 页 共 16 页
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六、 其他 (共1题;共1分)
8-1、
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1、
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5 页 共 16 页
、
、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