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农垦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研究
作者:骆争明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31期
[摘 要]粮食产业实地考察,推进项目发展,有效带动广东农垦粮食产业发展搭建坚实的平台。
[关键词]建立优质稻米、品种、种植基地、打造自有粮食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1-0315-01 一、项目概况
(一)地理人文和自然条件
雷州市南北长83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节气候,年平均气温23℃,平均降雨量为1488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二)粮食种植现况
雷州市东西洋地区农田连片面积22万亩(实际达25-26万亩),总产18.56万吨,平均单糙单产约400公斤。早糙450-550公斤/亩,晚糙300-350公斤/亩。东西洋地区水源充足,水质较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电灌较为普及,可确保农田旱涝保收。农户种植仍然以常规稻“特籼占”为主,由于优质稻产量低、售价不高等原因,农户种植意愿不强,优质稻种值较少。
当地农民直播插秧的生产观念较强,直播面积达到70%,机插面积仅有5%左右。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综合水平整体不高。东西洋地区主要施行“稻-稻-冬种”的耕作制,即两造水稻,一造冬种瓜菜。目前,东西洋地区的农业经营以农户联产承包责任田自主经营为主,种粮大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为辅。 (三)粮食加工现况
东西洋地区现有中小型粮食加工厂82家,但总体上加上企业实力弱,设备相对落后,精米加工设备薄弱比较突出,且大米品牌创建意识不强,目前未能打造出粮食品牌,约7成粮食为当地消费,市场占有率不高。
二、当前影响全县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
国家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在加大生产投入、提高粮食产量、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不够明显,同时,还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的诸多因素。一是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种田亩均纯收益不足10元,仅不足当前一个农民工1天务工收入的五分之一。纯种粮经济效益盈亏倒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二是种粮受自然天气影响较大。近年,自然气候变化无常,我县常常春季缺雨,影响农作物长势;秋季涝雨,影响大秋及复种秋粮收获,造成部分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加之,我县粮食生产主要以山塬区为主,农田基本水利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很难与自然条件抗衡,不能“旱涝保收”。三是粮食涨价农民得惠甚微。每次粮食涨价,都会伴随化肥、农药、农机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常常被抵消,农民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种粮劳力素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老人”农业和“妇女”农业现象严重,这些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把种粮当作“副业”,导致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体粮食生产。
(二)粮食储存量严重不足,农村储粮技术落后
在粮食全面市场化后,随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改制,我县农户储粮规模较以前大大降低,整体情况是,存粮相对较多的农户已非常稀少,山塬区农户储存略有结余,川区农户储粮严重不足,有些农户已无存粮。由于农户储粮观念和储粮技术落后,防范措施少,鼠、雀、虫、霉害多,农户的产后及储粮损失率在8%-10%之间,大大降低了粮食储存品质,也在储存环节形成了较大浪费。
(三)粮油商品化程度不高,难以引导粮食生产和适应粮食大流通的需要
由于缺乏粮油市场经营人才和有效的营销组织,粮油市场化运作层次低,只是简单的以收定卖,没有形成强大的营销网络,缺乏规模化、集约化营销策略,难以引导农户粮食生产,使粮油商品化程度减弱,无法适应现代粮食物流需要。尽管目前全县已发展形成了23户粮油经营户,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市场供应、解决部分农民卖粮难等作用,但这些粮油经营户大部分规模不大,库房较小,库存粮少,甚至是即收即卖,不留库存,而且有利则进,无利则退,无法分担区域粮食安全的压力。
(四)粮食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
由于土地的分块承包,多年来形成分户分散耕作种植的现状,日益呈现出弊端,粮食种植各自为政,难以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新格局,不利于集中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单产和粮食总产规模,导致粮食的产业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应对当前粮食安全形势的建议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粮食生产的机制体制
粮食是事关经济社会稳定的战略性商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建立新的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变以地定补为以种定补,实行多种多补、多奖,少种少补,并对稳定和扩大粮食生产作出积极贡献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给予特别奖励,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机制。鼓励手中耕地有限、家中劳力有限的农户将耕地整合流转,通过外出务工、返聘打工等其他形式开拓增收途径,切实增加收入;鼓励有头脑、懂经营、会管理、实力雄厚的致富带头人和种粮能手集中流转其他农户手中多余的耕地,整合耕地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种植,规模经营,力争实现粮食生产的总量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三是严格落实基本粮田保护制度。合理把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尺度,配套调整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导向,宜粮则粮,宜果则果,确保全县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面积不突破一定的底线,确保粮食生产在全县粮食安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切实加大粮食储备力度,提高粮食安全程度
一是加大县级粮食储备规模,做到“储粮于库”。充分认识地方储备粮在稳定市场供给、解决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销区保持六个月销量的标准,扎扎实实地做好全县储备粮建设工作,强化仓储管理,做到关键时期能够调得出、用得上、起作用。二是大力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作,做到“储粮于农”。粮食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深入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储粮技术,增强科学储粮、节粮、惜粮的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鼓励农民采用新式储粮法,引导农户多储粮、储好粮。县级财政设立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基金,对储粮农户进行储粮设施补助,并对多储粮、储好粮的农户开展储粮补贴,进一步调动农户科学储粮的积极性。 (三)扩大粮食流通,提高粮食商品化程度
着力培育粮食市场营销组织和营销人才,发展粮食专业经纪人队伍,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在粮食的规模化运营上做文章、求效益,使县内剩余粮食真正流得出、有效益,使县内欠缺品种粮源购得进,保障消费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四)着力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粮食产业化程度
粮食产业化是确保现代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一是要着力培育和发展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转化能力强的粮油精深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模式,全面提升转化加工产品的品位和市场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粮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开拓市场、引导生产、转化增值、销售服务的作用。二是引导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粮食经营企业的对接双赢。尊重市场规律和要求,积极引导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经营企业合作共赢,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促进粮食产销有效衔接,延伸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食产业链,形成集收购、仓储、转化加工、物流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双企增赢、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最大化成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