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2023-05-2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C.夭夭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B.“文协”C.中国诗歌会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B.胡适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B.黄遵宪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B.《漂流三部曲》C.《爱情三部曲》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 A.庐隐B.凌叔华C.苏雪林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B.《火》第三部C.《第四病室》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B.《离婚》C.《在酒楼上》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14.被誉为“七月”派“小说重镇”的作家是(D)。 A.绿原B.鲁藜C.胡风D.路翎 15.话剧最初被称作(A)

A.文明新戏(“新剧”) B.爱美剧 C.歌剧 D.戏剧 16.《金粉世家》的作者是(B)。 A.徐枕亚B.张恨水C.周瘦鹃 D.包天笑 17.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阵地是(B)。 A.《新诗》 B.《诗镌》C.《诗创造》D.《诗》 18.1938年成立的“文协”的全称是(A)。

A.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B.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敌协会 C.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 D.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日协会 19.三十年代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的主要是(C )。 A.新月派B.京派C.论语派D.“自由人” 20.无名氏的创作总体上倾向于(B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

21.田汉创作的以刘金妹、梁若英、李新群三位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是(B)。 A.《三个叛逆的女性》B.《丽人行》 C.《三姊妹》D.《漳河水》 22.老舍笔下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的主人公是(C)。 A.“张大哥”B.张天真C.“老张” D.“张先生” 23.《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是(C)。

A.土改积极分子 B.地主C.赶车老把式 D.小商贩 24.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剧本是(A)。

A.《终身大事》 B.《泼妇》C.《幽兰女士》 D.《咖啡店之一夜》 25.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的理论建设文章是(B)。

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人的文学》 26.以主人公赵惠明的日记暴露国民党特务统治黑幕的小说是(C)。 A.《第四病室》B.《蚀》C.《腐蚀》 D.《灭亡》

27.曾在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编辑《红黑》、《人间》等杂志的作家是(A)。 A.沈从文B.郁达夫C.柔石D.徐志摩

28.以老子《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作题记的作品是(B)。

A.《原野》 B.《日出》C.《子夜》 D.《骆驼祥子》

29.以浓郁的异国风光和人物的流浪生活、求生意志为内核的新型浪漫抒情小说的作者是(D)。

A.许地山B.郁达夫C.沙汀 D.艾芜 30.艾青到达延安以后创作的诗作是(D)。

A.《火把》B.《吹号者》C.《北方》D.《黎明的通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作品中,合称为“农村三部曲”的有(BD)。

A.《幻灭》、《动摇》、《追求》B.《春蚕》、《秋收》、《残冬》C.《惶惑》、《偷生》、《饥荒》

D.《青龙潭》、《香稻米》、《五奎桥》E.《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

2.收入鲁迅所编“奴隶丛书”的作品有(BDE)。

A.《八月的乡村》B.《丰收》C.《祝福》D.《生死场》E.《呼兰河传》 3.以下作品中,历史小说有(AB)。

A.《采石矶》B.《屈原》C.《大泽乡》 D.《子夜》E.《上海屋檐下》 4.有关“萧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

A.是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小说别体B.力求写真而不浓抹重彩 C.结构严谨、情节紧凑D.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完整E.词藻华丽、文采飞扬 5.以下剧作中,在延安解放区较有影响的戏剧有(BDE)。

A.《刘胡兰》B.《白毛女》C.“好一记鞭子” D.《王秀鸾》E.《兄妹开荒》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

1.乡土小说: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2.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 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2、 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 3、 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

2.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充满个性解放思想和对封建思想道德的反抗,表现出五四时代精神;艺术上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直接和强烈的抒发,重视戏剧氛围和情境的诗意渲染,在浪漫气氛中流露青春期的感伤和留恋。

3.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

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和成就:人物各个性。描写农民既写出他们的革命性,也不回避小生产者思想上的一些弱点;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主要有张裕民、程仁、老家民侯忠全。张裕民是村党支部书记,土改运动的主要骨干,工作踏实,人很能干土改工作组组长文采真实不信任他,但他能找土改工作组其他成员谈心,主动介绍村里复杂情况他阶级警惕性高,当地主要提前卖果子时,他便于工作将果园管起来,以保护土改成果和农民利益;对被地主拉拢腐蚀的村治安员张正典的异常举动,他看到眼里,指斥他的错误言论。他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团结广大群众,终于斗坐侄了恶霸钱文贵。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1927年~1937年的文学思潮的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大文学思潮的并存和论争。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太阳社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与鲁迅、茅盾等开展革命文学论争,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影响巨大;但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代表的初期革命文学思潮无论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1930年左联成立,革命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团结了广大革命作家和文学青年,不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倾向,形成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思潮。1936年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左翼文学界发生两个口号论争,革命文学运动和革命文学思潮向抗日救亡运动的思潮转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特点是强调文学与革命、与政治的联系,文学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艺脱离政治而自由。这时期的“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虽然具体文学主张各有不同,在文学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上,程度有轻重,却有其一致性,汇成本时期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其中有些流派和革命文学发生思想论争。以上就是文艺与革命、与政治的关系而区别的新文学的两大文学思潮。就创作态度、创作道路和艺术方法而言,则这时期新文学仍以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基本是是现实主义的,上一时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团体创造社、这时期提倡革命文学,其主干作家都向现实主义转化,如郭沫若、郁达夫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加重,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成为中国诗歌会的主干人物;浪漫主义戏剧团体南国社转向,主干人物田汉剧作中现实主义的成分加强,茅盾等左翼作家创作了《子夜》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小说。这时期,巴金、老舍、曹禺等民主主义作家创作了《家》《骆驼祥子》《雷雨》《日出》等现实主义杰作;文学研究会叶圣陶、李劼人等作家,创作了《倪焕之》《大波》等现实主义长篇;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北方的“京派”作家,其创作也多数属于现实主义。这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作为文学语法的现实主义文学,在这时期更为发展壮大结出丰硕成果的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前一时期相比大大减弱,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向,湖畔诗社等已停止活动;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这时期却有所发展。以

戴望传舒为首的现代诗派是本时期诗坛的重要流派,后期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化,汇成一股不小现代主义思潮;在小说方面,以施蜇存为代表的心理分析派,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是这时期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小说流派;戏剧方面,曹禺的《原野》是本时期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五四时代精神,是一种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精神,是民族觉醒的反帝爱国精神。郭沫若《女神》正是充分表现了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彻底否定,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的狂飙突进精神,热烈抒发了爱国情思。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女神〉的个性解放要求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个性解放不仅是个性本身,而是将个性解放作为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个体与社会、大众、民族、国家为一体。因此,〈女神〉中的“自我”不令是诗人自己,而且是包含上述内涵的:大我。《天狗》中天狗的形象,把日月星辰和全宇宙都吞了,“我便是我了”。这我便是全宇宙了。这里也有着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形象,《炉中煤》中的炉中煤形象,也类此。第二个特点:个性解放要求既表现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也表现为破坏一切旧物实现新我的精神,《天狗》中的“我是一切星球4 底光”,“我是全宇宙底能的总量”便是对自我价值肯定的夸张的诗意表现;而这具有如此巨大的光和能的得的“我(天狗)在飞奔、狂叫、燃烧,在自毁,要爆炸,这种冲决一切罗网,毁灭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五四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意的极度夸张。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这是和上述个性解放要求密切相关的一个内容。对黑暗罪恶的旧世界旧中国及一切旧事物旧礼教的反抗叛逆精神是《女神》的主要精神,在《凤凰涅磐》中,凤凰积午木自焚,自焚前的凤歌与凰歌,对旧世界发出了最强烈的诅咒,倾诉了在这黑暗世界中的痛苦、羞辱,并借群鸟歌鞭挞、嘲讽了这黑暗世界同流的各类人等。反叛旧的为了创造新的,凤凰自焚后更生,不仅凤凰更生,而且是“一切的一切”更生,更生的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热诚、热爱、欢乐、和谐、生动、自由、悠久的凤凰和新世界,表现出诗人的理想和向往。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么凤凰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炉中煤》中诗人就把祖国比为“年青的女郎”而以有着“火一样的心肠”的炉中煤自喻,为“年青的女郎”燃烧,献身。郭沫若《女神》的主要思想是个性主义、泛神论、爱国主义。这三者交融为一体,郭沫若从泛神论吸取“本体即神,神即自然”不断的破坏和不断的创造是事物发展的法则的唯物主义成分。泛神论思想使《女神》中的自我,常和民族、国家、宇宙成物融汇一体。因此,我们上面分析《女神》的三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也窃相边。《女神》这互有联系的几方面的思想、精神,最充分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1.鲁迅在《狂人日记》的文言小序中写道:“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

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2.在老舍嘲讽的“洋派青年”中,还有《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等。

3.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青年杂志)》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4.《日出》主要选取了陈白露的客厅和一个叫“宝和下处”的三等妓院作主要场景。

5.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6.对后来的郭沫若研究启发最大的是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所作的导言。 7.鲁迅曾受到严复述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

8.茅盾原名沈雁冰,早在他192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之前,就已经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著名的

批评家和组织家了。

9.老舍写于1932年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在“文革”中曾受到严厉批判,并直接导致了老舍的噩运。 10.民众戏剧社创办的《戏剧》月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戏剧刊物。 11.鲁迅与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并称“周氏兄弟”。

12.《离婚》主要描写的是北平某财政所一群公务员的思想矛盾、生活纠葛的家庭风波,主人公张大哥把做媒当作最大的快乐和享受。

13.曹禺的五大话剧杰作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家》。

14.“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15.《幻灭》以大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为背景,主人公章静(章小姐)是上海S大学的女学生。

16.《雷雨》中的“命运观”问题是批评家李健吾(刘西渭)在30年代首先发现的。 17.“左联”的全称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8.《女神》共分三辑,第一辑由三部诗剧组成,它们是《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 19.在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中,除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之外,还有一类市民形象,他们是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

20.《春蚕》写于1932年11月,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杂志的第二卷一期,1933年5月与后发表的《秋收》、《残冬》,合为《农村三部曲》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出自鲁迅的( D )。

A.《示众》 B.《马上支日记》 C.《祝福》D.《呐喊·自序》 2.话剧《获虎之夜》的作者是( A )。

A.田汉 B.陈大悲 C.洪深 D.丁西林 3.茅盾对小说《倪焕之》评价最高,这部小说的作家是( C )。 A.郁达夫 B.鲁迅 C.叶圣陶 D.废名

4.老舍曾为自己的幽默流入“油滑”而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终于为他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开始于小说( C )。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四世同堂》

5.从《雷雨》到《日出》,曹禺剧作风格的变化主要受到一个外国剧作家的影响,这个作家是( C )。 A.奥尼尔 B.莎士比亚 C.契诃夫 D.布莱希特 6.鲁迅创作的最后一篇现实题材的小说是( C )。

A.《故乡》 B.《风波》 C.《离婚》 D.《祝福》

7.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除了《卓文君》、《王昭君》外,还有( D )。 A.《蔡文姬》 B.《屈原》C.《武则天》 D.《聂嫈》 8.茅盾在《春蚕》中说到的“长毛造反”是指( C )。

A.“一·二八”事变 B.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起义D.武昌起义

9.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其中,二强子的女儿是( D )。

A.小文 B.大赤包 C.虎妞 D.小福子 10.《雷雨》中的“鲁妈”是( A )。

A.侍萍 B.周萍 C.蘩漪 D.四凤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以残忍的“典妻”现象作为创作题材的小说主要有( B、C )等。

A.《潘先生在难中》 B.《赌徒吉顺》C.《为奴隶的母亲》D.《湖畔儿语》

2.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有许多“诗剧”,其中主要有( A、B、C、D )等。 A.《女神之再生》 B.《棠棣之花》

C.《湘累》 D.《凤凰涅槃》

3.鲁迅表现“看/被看”模式的小说主要有( A、B、C、D )。

A.《狂人日记》 B.《示众》 C.《阿Q正传》 D.《药》 4.《子夜》描写了五条重要的线索,其中重点描写的“三大火线”是( A、B、D )。 A.资本家在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B.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

C.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和吴荪甫“双桥王国”的美梦彻底破灭 D.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 5.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有( B、C、D )。

A.曾文清 B.金子 C.陈白露 D.瑞珏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上)平时作业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京派”的后起之秀萧乾是蒙古族的后裔。

2.“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锁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道‘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3.《沉沦》是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

4.《赞美》最核心的情感和信念是:“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也是穆旦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 5.在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创作了两部历史剧,其中,直到今天仍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保留节目的是《蔡文姬》。

6.茅盾小说人物塑造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系列”,一是“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二是“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

7.在《雷雨》中,周朴园曾与侍萍同居三年,生育了两个儿子,即周萍和鲁大海。

8.40年代,郭沫若曾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批判沈从文是“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粉红色”的文艺家。

9.1946年,上海诗人杭约赫与臧克家等人创立星群出版社,出版了《诗创造》杂志。 10.《黄昏之献》是风格与何其芳相近的散文家丽尼的散文集。 11.周作人最欣赏自己的散文《知堂说》。

12.鲁迅30年代对“五四”散文发达状况的评价是:“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13.穆旦在清华时的同学王佐良说,穆旦写的是“雪莱式的浪漫派的诗,有着强烈的抒情气质,但也发泄着对现实的不满”。

14.九叶诗派得名于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人诗合集《九叶集》。

15.有的学者将现代散文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一是“闲话体”,一是“独语体”。其中,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应归属于“独语体”。

16.《倾城之恋》是一个关于调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弃妇的故事,是一个弃妇在进行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之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张爱玲版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一个

关于逃离的故事。

17.沈从文生长在湘西沅水流域,他出生的凤凰县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18.《苍蝇》中旁征博引,其中有希腊史诗、日本俳句、我国的《诗经》等。

19.“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出自作品《影的告别》。

20.施蛰存在《又关于本刊的诗》中说:“《现代》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另外一处的吊脚楼上,又有了妇人唱小曲的声音,灯光摇摇不定,且有猜拳声音。我估计那些灯光同声音所在处,不是木筏上的簰头在取乐,就是水手们小商人在喝酒。妇人手指上说不定还戴了水手特别为从常德府捎带来的镀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只手理着鬓角,多动人的一幅画图!”这段描写出自作品( A )。

A.《鸭窠围的夜》 B.《边城》 C.《萧萧》 D.《柏子》 2.张爱玲最不喜欢的新文学作家是( C )。 A.鲁迅 B.老舍 C.冰心 D.茅盾

3.“京派”最有代表的美学家和评论家是( A )。 A.朱光潜 B.周作人 C.凌叔华 D.沈从文

4.1977年2月26日,穆旦逝世于天津。他的绝笔之作是作于1976年12月的( D )。 A.《死》 B.《电》 C.《夜》 D.《冬》

5.刘西渭的《〈边城〉与〈八骏图〉》以印象主义批评对沈从文小说以热烈的赞美。这个刘西渭实际上就是“京派”作家( B )。

A. 萧乾 B.李健吾 C. 林庚 D.李广田

6.对九叶诗人现代派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30年代现代派诗人是( B )。 A.戴望舒 B.卞之琳 C.何其芳 D.李金发

7.阿Q认为,他一生“行状”上的惟一的一个污点在于( C )。 A.被革命党剪了辫子 B.死前没能唱戏文 C.画圈画不圆 D.被抓进又抓出

8.周作人在《美文》中作为榜样的欧美现代小品文家有( D )等。 A.艾略特 B.兰波 C.里尔克 D.兰姆

9.《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其主人公曹七巧是( B )。 A.曹公馆的二奶奶 B.姜公馆的二奶奶 C.曹公馆的七奶奶 D.姜公馆的七奶奶

10.王佐良在《一个中国新诗人》一文中的一句话,被后来的穆旦研究者奉为圭臬的经典评价,这句话是( A )。

A.“用身体思想” B.“诗即不同张力的和谐” C.“抒情的放逐” D.“丰富而且危险”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在40年代,对穆旦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诗人主要有(A、B、D)等。 A.艾略特 B.奥登 C.普希金 D.叶芝

2.鲁迅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主要有( A、B、C )。 A.《在酒楼上》 B.《伤逝》 C.《孤独者》 D.《明天》

3.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并不完全像有人说的是虚伪的表现,比如(A、B、C、D)。 A.爱穿侍萍绣过的衬衣

B.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

C.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过的家具 D.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

4.祁老太爷最喜欢长孙媳妇,是因为她(A、B、D)。 A.已经给祁家生了儿女,教他老人家有了重孙子孙女 B.既会持家,又懂得规矩,不像二孙媳妇那样闹得荒 C.虽然识字不多,却很有学问,常常能猜到老太爷的心思 D.一家十口的衣食茶水,与亲友邻居的庆吊交际,都由她一手操持 5.张爱玲“上海系列”的作品主要有(A、C)。 A.《金锁记》 B.《第一炉香》 C.《封锁》 D.《倾城之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