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朝佛教传播概况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020-01-2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30卷第7期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7月 Vo1.30 No.7 J0URNAL 0F LANZH0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u1.2014 南朝佛教传播概况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胡大伟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佛教以一种外来宗教的身份到达中国,在中国经历了输入、初步发展、盛行和衰落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 是在不同历史背景的作用下进行的,中国人认识佛教,将其较完整地引入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魏晋,南北朝为我国佛教大发展时期,此时,佛教在我国各地发展迅猛。本文通过对南朝宋齐梁佛教传播的概况、方 式、宗派形成及社会影响的探究,以期加深人们对佛教为何能在此期间得到初步发展且产生广泛影响的认识。 [关键词]南朝;佛教;文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4)07-0003-02[收稿日期]2014—03—28 两汉之际,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沿着丝绸之路 (二)南朝齐时佛教的传播 逐渐传人中国,在中国经历了输入、初步发展、盛行和 在萧齐皇窒当中,对于佛教同样也特别崇信,比 衰落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在不同历史背景的 如当时专门从事佛教教理讲论比较出名的就是中武 作用下进行的,中国人认识佛教,将其较完整地引入 帝(483—493)的儿子竞陵文宣王萧子良(460—494), 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 广招宾客学僧,在多年的佛教教理的讲论过程当中, 因为这一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处 相继有《维摩义略》《净住子净行法门》等佛学著作问 于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拜倒在“佛”的 世。并且对当时流行的经纶,普遍涉猎。梁之后则将 脚下,企图解脱苦难,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同时,乱 他对佛教宣扬的文字进行总结成集达到16帙,116 世的福祸不定和生死无常,也使得豪门贵族和大小君 卷,造经35部之多。在这一阶段,荆州的名士刘虬则 主崇佛,以求冥冥之中的神灵保佑,统治阶级也需要 对于佛理进行精细研读,就曾经对于顿悟成佛等义进 寻求新的思想武器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并以罗致高 行讲述。相继撰写了《注无量义经》《注法华经》等佛 僧、推崇佛教的方法为他们一统天下奠定思想基础。 学著作。萧子良还曾经专门修书一封邀请刘虬对法 因此,南北朝为我国佛教大发展时期,佛教在我国各 义进行共同讲论。 地发展迅猛。下面通过对南朝宋齐梁佛教传播的概 (三)南朝梁时佛教的传播 况、方式、对文学影响的探究,以期加深人们对佛教为 在宋齐梁期间,整个佛教达到全盛则是在梁武帝 何能在此期间得到初步发展且产生广泛影响的认识。 萧衍(502—549)手里,他甚至被称为“中国信佛帝王 一、南朝佛教的传播概况 第一人”。_】 最初,武帝是对本土的道教大肆推崇,可 (一)南朝宋时佛教的传播 是在即位之后的第三年时间的4月8日,令人意外的 南朝宋齐梁期间往往有着与东晋同样对待佛教 则是率领两万僧俗,在重云殿这样重要的地方,亲自 的态度,这一阶段的统治阶级与一般的文人学士都对 拟制文章发表自己的愿望,舍弃道教而皈依佛教,从 佛教大肆崇信。而宋文帝(公元424—453)则是整个 而开始信仰佛教。在这一阶段当中,相继有着同泰、 宋代对佛教最为重视的皇帝。当获悉佛化能够对政 光宅、开善、爱敬等大的寺庙建成。从所建造的佛像 教提供帮助,则立即致意佛经,频繁地与慧观、慧严等 来看,在同泰有十方佛银像,在爱敬有丈八旃檀像、铜 佛学大师谈论与研究佛理。随后相继命令法瑗、道猷 像,在光宅则有丈八弥陀铜像,在南朝都是罕见的富 等人对于道生的顿悟义进行申述。随后的孝武帝也 丽宏大。当时就曾经举行盂兰盆斋、水陆大斋等这样 对佛教特别崇信,在主政的10年时间内相继建造了 的斋会。而且当时还将僧曼等作为家僧。史书上说: 新安与药王这两座寺庙,不仅先后让法瑗、道猷等人 “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徐)勉撰仪 住到新安,并且亲自前往新安听讲。慧琳则受到孝武 注。”|2 特别是曾经在四部无遮大会当中相继四次舍 帝的充分信任,并且参与到政事当中来,后人因此将 身作为同泰寺的寺奴,通过要朝中的群臣一亿万钱将 其叫成“黑衣宰相”。 其奉赎回宫,凭借这种做法的实施,使得寺院的经济 [作者简介]胡大伟(1987一),男,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想史研究。 4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3O卷 得到有效的充实。三论学的开山鼻祖就是梁代僧朗, 到将真切形象地对事物外部体貌特征描摹作为一种 虽然他是属于辽东人,可是在很早就进入到关内对僧 表现技能。佛典翻译文学到了这一时期,对于一般文 肇与罗什的教义进行学习,而在后来也到建康,碰到 学的影响更大,运用佛典的理趣、风格及故事人诗文  周颐而降这一学派的教义向其传播。据日人安橙《中 的作家比前代亦更多。在诗的方面,宋时有谢灵运、论疏记》卷一本说:“高丽国辽东城大朗法师(即摄山 颜延之,齐时有沈约、王融,梁代有武帝、昭明太子、简 僧朗),远去敦煌郡昙庆师所,受学三论。齐未(应为 文帝、阮孝绪等。特别是作为此时“杰出的佛教诗人” ‘末’)梁始来人摄岭山也。” 的谢灵运_4j,所作有《佛影铭》《祗洹像赞》《无量寿 梁武帝对于佛教的翻译工作特别重视,公元503 颂》《维摩诘经中十譬赞》等。沙门智恺、智藏也是佛 年专门下达命令让僧伽婆罗与扶南沙门曼陀罗来对 教诗人。在文的方面,宋代有宗炳、颜延之;齐代有明 佛经进行共同翻译。受到梁武帝的盛情邀请,特别有 名的佛教翻译师真谛则专门从扶南赶来。他对禅师 宝志显得尤为尊敬。任命《十诵》名家法超为都邑僧 正,并且自己有担任白衣僧正的想法。而在随后的时 间内将律部繁厂,命法则对《出要律仪》十四卷实施超 撰,在撰写完毕之后则向境内进行分发,遵照相应的 规章制度来执行。除此之外,梁武帝在长期信佛过程 当中对《涅架》等大乘经断禁肉食进行大力推崇,这对 后世有着极大影响,促进了汉代之后僧徒食三净肉这 种习惯。他还创立忏悔法,号“梁皇忏”。梁武帝对义 学更是多方提倡,自梳 涅架》《净名》等经典,自讲 《波若》义,自立《伸明成佛》义,诏编《众经要钞》《经 律异相》《义林》等佛教类书,推崇《成实》论师和《十 诵》律师。他发动王宫朝贵6O余人,对范缜的《神灭 论》进行文字围剿,强制推行佛教因果报应的神不灭 论。武帝对佛教的笃爱,在他的影响下,长子昭明、太 子萧统、第三子简文帝(550—551)、第七子元帝(552 —554)都喜好佛教。 由此可见,佛教在南朝非常盛行,并向社会深层 广泛流传。相传,在宋代就有1913所寺院,僧尼数量 达到3.6万人;齐代寺院有2015所,僧尼数量达到3. 25万人;梁代有寺院2846所,僧尼数量达到8.27万 人,比东晋时寺院增加1千余所,僧尼增加三倍多。 因为种种原因,这些统计数字并不准确,但大体能够 表现出佛教在南朝的发展速度,是异常迅猛的。可是 也会滋生出一定的流弊,随后在不久就发生侯景之 变,大量的僧徒被杀害,相当数量的寺塔被毁坏,佛教 呈现出衰微的态势。 二、佛教传播对南朝文学的影响 由于宋齐梁这段期间属于佛学在我国广泛传播 并且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冲突融合、之后被崇尚佛学 的人们选择性融通吸收与自觉研习的阶段,在佛学思 想当中的“示观”“方便”理论、自然观也对当时的人 们观形象、观山水,从而能够观法身的认识思维方式 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些认识思维方式对于人们读事 物外部形象重要性的创作意识做到有效强化,而且做 僧绍、周颞、沈约;梁代有江淹、刘勰等。这时期的佛 教文学作品,多数是说理的论文,而尤以宗炳的《明佛 论》及周颐的《三宗论》最为世所称。刘勰(后来出 家,改名慧地)的文学造诣很深并长于佛理,当时京师 寺塔及名僧的碑志大都请他制作。 佛教对世界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诸行无常,即 不论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 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不论是微观还是宏观,不论是 近处还是远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佛教中的这种新 变观念影响了南朝文学中的新变思想。这种影响尤 为明显地体现在永明文学上。永明文学的基本特征 就是新变。《梁书・庾肩吾传》中说:“王融、谢胱、沈 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佛教由于对文人思想观 念的影响至深,必然地反映到文人的文学创作上。尤 其是当时的竞陵文学集团。竞陵集团不仅是文化集 团,也是佛教集团,而且,竟陵集团是当时文学风尚的 引领者,是文学“新变”的主持者和实践者。所以,佛 教的新变教义和观点促进了文学的新变观,在佛教逐 渐国家化的过程中,永明文学的新变不能不说受到佛 教的影响。不只是帝王,王公贵族和一般的士子文人 也写了大量的佛理诗,这都是和帝王的直接推动有着 密切的关系。虽然宫体诗在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有很 大的弊端,但无可否认,它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也 是不可抹杀的,这也是和佛教的影响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严耀中.中国东南佛教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85. [2]李延寿.南史・杜之伟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 [3]敦煌藏经洞.大正藏(卷65)C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4:22. [4]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第一册)[M].北京:知识出版 社,1980:23. [责任编辑:白彩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