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研修班的授课老师由以下四位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周铭孙教授,从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学成归国、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的盛原老师,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江晨老师,以及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的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钢琴艺术》副主编赵晓生老师。参加这次代表当今全国顶级师资力量的研修班,让我无论在钢琴学习、钢琴教学,还是在感悟师德方面都受益匪浅。
研修班的几位授课老师均提出“用脑子练琴”的思想。其中江晨老师对李斯特练习曲练习方法的讲述让我感触颇深。
李斯特练习曲历来被大多数钢琴学习者,甚至钢琴演奏家视为高难度的演奏曲目。曲中有许多八度音型;跨度大,难控制。这些被大多数习琴者及演奏者尤为头痛的高难技巧问题在江老师的讲解中则变得简单明了。如对练习曲中一段八度音型的演奏,江老师提出用大指找音的方法,即在练习一整串八度音时,单独先用大指找到旋律音走向,再加上小指。即单练大指,站稳小指,这就是被江老师称为的“大指认路法”。其长处在于,既可以保证旋律音的准确性,又可
以减轻由于长时间使用八度音程而导致手受伤的可能性。 同时江老师还特别强调了指法的重要性,并且介绍了一些安排指法的方法。江老师认为,谱面上标的指法不是惟一的,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手的大小来安排指法。由于谱面上的指法大多是作曲家根据自己手的条件写的指法,如李斯特、肖邦这些作曲家天生就有着一双大手,但大多数学琴者无法具备这样的手指条件,因此,就需要自己编配指法。如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中的开始音,双手均是四音和弦的琶音。按照谱面记谱,是由左手弹低音谱号的十度四音和弦,由右手弹高音谱号的十一度四和弦。对于手小的习琴者来说,要把这串波音弹得既快又准确十分困难。而江老师采用的是左手弹五个音,右手弹三个音的分解弹法,这样便可以准确、快速、轻松地弹奏。这就是江老师的“用脑练琴”方法。又如在本首练习曲中的变奏六,右手是快速的和弦音,江老师建议先用弹连音的方法找到连接和弦的指法,再用该指法去弹。这样便可以用最适合自己手指条件的指法来弹快速和弦,减少由于指法连接障碍产生错音的可能性。 关于读谱,江老师主张用逻辑分析法读谱。一段表面看来十分复杂的音型,如果找出其中音的排列规律,将会容易许多。因为通常作曲家都会用某个调性的一组音阶、和弦来作曲,所以那些表面看来十分复杂的音,实际上全都是某个调的调式音。如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第二首中第一
段开始的一串音阶,只需记下开始音同结束音的位置,便可以将其快速、准确地弹奏。
江老师还介绍了弹强音的方法。一般来讲,弹强音就是加大力度,但是一味地使用大力度很容易使手疲劳,甚至受伤。江老师提倡用“快速触键法”来弹强音。即通过加快下键的速度,使得击弦速度变快,从而发出大音量。 江老师在研究李斯特练习曲时,还提出李斯特创作手法的六大原则:1.“感情与形式相结合”原则,曲式与情绪结合紧密,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即兴性。2.“单一主题”原则,由单一主题展开多个主题。3.“动机充满个性”原则,动机鲜明反映作品人物的性格特征。4.朗诵原则,分句自然,贴近口语,感觉亲切。5.色彩原则,和声色彩丰富,打破古典和声局限性。6.“自由节奏”原则,打破传统常规重音及节奏。
江晨老师从技术、指法、创作原则这三个方面,对李斯特练习曲进行全面讲解。她所提供给我们的关于钢琴技术和指法的经验方法,对于我们在提高练琴效率,增强技术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李斯特创作原则的介绍则让我们对李斯特练习曲的认识由感性直观感受上升为理性原则理解,从而令演奏者在音乐表现上有的放矢,在音乐形象的想象和刻画上更加大胆鲜明。江老师细致严谨的讲解让我对李斯特练习曲有了全新的认识。
中央音乐学院的盛原老师的观点新颖而科学。盛老师全面阐述了钢琴演奏由“大脑”转为“小脑”的理论。首先,大脑将谱面上的音乐走向记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背谱,通过练习将其转为“小脑”意识。之后,“大脑”再将弹奏时需注意到的踏板使用、音色处理储存于大脑中,通过练习,养成肌肉及演奏习惯,同时转换为“小脑”意识。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最终达到在演奏中大小脑自由交替、运用自如的境界。因此,在音乐会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只要用“大脑”想音乐,其他的技术问题全由“小脑”在下意识中完成。如果演奏者能在平时练琴及演奏过程中充分理解并掌握“由‘大脑’转为‘小脑”’的理论,就可以在实际演奏中分工明确,保持放松的演奏状态,从而保证钢琴演奏会的高质量。 在钢琴教学方面,盛原老师就“如何让琴童爱巴赫”的问题进行讲述。对于从小接触单声部旋律的中国琴童来说,弹巴赫作品是件十分痛苦的事情。由于巴赫作品大多是分声部乐曲,于是盛老师采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让小孩先弹右手,单独记忆右手旋律;再单弹左手,记住左手音型特点。之后采用提问学生的方式,问学生是否能把两只手加在一起。即利用小孩好胜心强,提高学生的学琴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过让小孩自己给曲子加连线或强弱记号的方法,提高小孩学巴赫作品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盛老师对研修班学员们在钢琴教学中遇到的“如何进行
节奏教学”的问题,也做了具体、实用的讲解。盛老师用弹重复音的方法,让学生将每个旋律音重复弹两遍,来加强学生控制前后节奏的统一性。或是采用右手弹旋律;左手弹伴奏。即右手弹旋律的同时,让学生自己用左手给右手配伴奏的方式,给右手打节奏。
赵晓生老师是四位老师中最具个性的一位,他思维活跃,音乐知识广博。研修班上,赵老师着重对舒伯特的音乐进行了诠释,他指出舒伯特音乐最主要的特点是抒情性及歌唱性。由于钢琴是击弦乐器――由琴槌击弦发出声音。这种独特性决定了钢琴无法像小提琴那样轻易地发出十分歌唱的连音。于是赵老师指出了当今中国学生学琴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让钢琴演奏的音乐具有歌唱性。钢琴的音色分为两种:第一音色,第二音色。第一音色是由手触琴键,即琴槌击弦自然发出的声音;而第二音色则是由琴槌击弦之后,琴弦充分震动产生的泛音。要想在钢琴上弹出真正连音,就要使每个音在钢琴上完全发出声音,即每个音槌同其钢板上相对应的琴弦充分震动。这也是赵老师的“敲响杯子”弹琴原理。即要把杯子敲响,应采取加快敲击速度同减小敲击面积相结合。同样道理,要使钢琴持续发音(即琴弦完全震动),在琴槌击弦面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能加快击弦速度,即加快手指的下键速度,而且在快速下键后马上放松,为下个音的下键做准备。并且快速触键这一演奏方法,不仅用于强音的
演奏中,弱音的演奏也同样,只是在于弱音的触键比强音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封使钢琴歌唱。
研修班的四位授课老师中,年纪最大的当属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铭孙教授。但周教授在给我们的授课过程中却十分的谦逊、和蔼。对自己授课的内容,即舒曼的《蝴蝶》、《童年情景》和《狂欢节》,上课前,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及授课准备工作。上课时,他却说:“我只是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同大家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此朴实的话语,让每位学员心底无不涌动着重重的敬意……
研修班几天短暂的学习,让每位听课者在钢琴学习、钢琴教学方面均有很大的收获。周铭孙老师的谦逊、和蔼,盛原老师的严谨、负责,江晨老师的细腻、生动,赵晓生老师的幽默、博学,让学员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钢琴大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对学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无论课上课下,他(她)们都耐心准确地予以指导。四位专家的师德、艺德深深感动着我们。这正如傅聪先生所说:第一是做人,第二是做艺术家,第三是做音乐家,最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钢琴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