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油光可签 粗制烂造 暗然失色 冥思暇想 B . 长嘘短叹 蜿蜒起伏 馈赠礼品 托泥带水 C . 杯盘狼籍 苍海桑田 迫不急待 莫衷一是 D . 抑扬顿挫 囊萤映雪 广袤无垠 不可名状 2. (2分)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半夜以后,小船又 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
⑵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 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 ⑶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 。
⑷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 。 A . 摇 拿 响应 赞赏 B . 飘 拿 反响 称赞 C . 摇 卷 反响 赞赏 D . 飘 卷 响应 称赞 3.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B .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C . 凭借超过42%的土地是绿地、林地这一得天独厚的“绿色财富”,吸引了许多企业落户。 D . 为了严防交通安全出事故,交警部门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交通管理。 4. (2分) (2015·朝阳)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滨孙用顽强的意志和充沛的生命力战胜困境,救出了黑人“星期五”,又从名叫“耶胡”的动物身上看到人性的贪婪和嫉妒
B . 《西游记》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其中孙悟空勇闯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搅乱蟠桃宴、娶亲高老庄…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C . 《童年》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历史,写的是高尔基亲身经历的往事,书中只有善良的外祖父像冷酷生活这片黑暗底色上的一线光明,给阿廖沙温暖
D . 《朝花夕拾》撷取阿长买《山海经》、急切盼望迎神赛会、远涉重洋到日本求学等难以忘怀的往事生活片段,选择生动的情节和富有个性的细节来描画人物,其笔下人物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
第 1 页 共 10 页
5. (13分) (2017七下·新乡期中)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叫爬山虎,在植物类中属葡萄科。我的卷须端长有吸盘,使我成为爬山爬墙的好手。
②我占地少,生长快,覆盖面积大。我国不少城市绿化覆盖率较小,房屋毗连,大量开辟庭院的可能性较小。例如上海市区人均公共绿洲地面积目前只有0.96平方米,绿洲地覆盖率只有11.7%。而我只需利用围墙一角,便能生根发芽,攀墙生长,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2年,墙面的绿洲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爬满。
③我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我的叶片较大、呈广卵形。宽10至20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我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又可以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室内温度。我的卷须式吸盘能吸收墙上的水分,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而干燥季节,有我遮蔽墙面,又可以保持房屋的温度。我的绿洲叶能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我的枝叶攀缘在围墙、房屋的墙面上,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还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④[ ],我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我喜阳,又较耐阴,耐干旱,种植后一般不需管理,只是在夏季久旱不雨、土壤过干时,浇些水就可以了。我既可地栽,又宜盆植,播种、压条、扦插都能繁殖生长,但最简单的是扦插。早春时剪取藤枝一段,直接插入土中,5月中旬就能生长发芽,倚墙攀缘。不久,我便能送给您一片绿阴。
(1)
在第④段[ ]内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A . 我耐干旱
B . 我生性随和,适应性强 C . 我的繁殖方法多种多样 D . 我能给您送上一片绿阴 (2)
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有哪些? (3)
②段“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中的“至”能不能改为“或”,为什么? (4)
读完后,你觉得本文与一般的说明文有所不同,于是,你想将它推荐给你的朋友,你会这样写道:________ 6. (25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①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②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
第 2 页 共 10 页
的。”【来源:21cnj*y.co*m】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是当年“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尤以雨季。草木繁茂,翠湖的绿树几乎覆盖了全部楼台亭阁。高处望去,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海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汪曾祺《翠湖心影》)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头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 “水月轩” 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栏,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的独唱,哪怕声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翠湖心影》的那份静谧。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 泼喇”一声,湖里果真跃起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 (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 ①张长 白族,原名赵培中,1938年出生于澜沧江畔云龙县一个叫漕涧的白族村庄里。曾做过乡村医
第 3 页 共 10 页
生。1957年开始创作,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云南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②汪曾祺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时,常常穿过翠湖去图书馆看书,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回忆往事,写下《翠湖心影》一文。
(1)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 (2)
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3)
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 (4)
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吗”的田园风光。(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5)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 【链接材料】
【材料一】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的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深入泥土中的老酒……
(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材料二】无论这世界多么大,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总有一个地点,让我刻骨铭心,它收藏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寻找和它的精神联系。
(王开岭《人出生的地方》) 7. (9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放任与自制
我们看一个淘气的孩子,在父母长辈的宠爱下,有时会说一些没大没小的话,做一些颠三倒四的事。家有客人,他更是调皮捣蛋,无一刻安宁,这就是所谓的发“人来疯”’。
当然,儿童的自制力本来就较弱,发一点“人来疯” 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为什么有的青年,到了已经懂事的年龄,还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呢?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放任自己。
比如抽烟,在开始不过是抽抽玩玩的,但有的人却从来不去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要抽烟,而只是盲目地听凭自己抽下去。于是一根两根,一包两包,直至成为嗜好,积习难改。这不是从放任自己开始的吗?
如果说,盲目纵欲是自制力的腐蚀剂,那么,反过来自制力是征服放任的有效武器。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描写的保尔·柯察金戒烟的故事。有一次,青年们就习惯能不能改掉这个问题发生了争论。有人说:习惯比人厉害,养成了就改不掉,抽烟就是一例。保尔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人应该支配习惯,但决
第 4 页 共 10 页
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不然的话,岂不要得出十分荒唐的结论吗?这时,有人挖苦保尔,说他吹牛皮,因为他明知抽烟不好但并没有戒掉。保尔沉默了一会儿,从嘴角拿下烟卷,把它揉碎,斩钉截铁地说:“我决不再抽烟了,要是一个人不能改掉坏习惯,那他就毫无价值。”从此,保尔果然不抽烟了。每一个不想使自己变得“毫无价值”的青年,都应该像保尔一样,下决心依靠自制力跟自己的坏习惯作斗争。
(1) 这篇短文所谈论的内容是________。
(2) 如果说全文可分为两个层次,那么第一层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 (3) 作者以“烟”为例来展开全文,其举例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4) 文中最后一段的论点句是________。 (5) 文中最后一段的结论句是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 (16分) (2020八上·临泉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上闻之,诏加一秩。
——节选自《宋史·安丙传》
(注释)①白:禀告。②振:通“赈”,救济。③徙:移走,改道。④知:做知军(知军是宋代军队长官)。⑤籴(dí):买粮食。⑥秩:官职级别。
(1) 解释下面句画线点字。
①且焉置土石 ________ ②始一反焉 ________ ③自是无水患 ________ ④上闻之 ________ (2) 下列句中画线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益其所不能 B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又凿石徙溪 C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D . 跳往助之/发常平粟振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第 5 页 共 10 页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
(4) 衣、食、住、行是人们关注并解决的民生问题:愚公为家人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安丙为百姓解决缺口粮的问题。请你为愚公或安丙的思想行为写一段50字以内的评语。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6九下·梁子湖期中)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
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 (2013·龙东) 古诗文默写。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诗经•蒹葭》) ②________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④________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了典故,表明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⑥在全市中学生足球联赛中,你校足球队连连败北,此时你被任命为队长,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说,这真是“________ , ________。”
⑦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对酒精情有独钟,请你写出含“酒”字的连续两句古诗(或词、曲):________ , ________。
六、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7分)
11. (2分) 不带“春”字表现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2. (5分) (2017·萧山模拟) 请根据下面的对话,拟写一则征稿启事,以文学社的名义去校广播室播报。
第 6 页 共 10 页
团委赵老师:2016年9月初,二十国集团峰会将在杭州举行,我校“八芽儿”文学社是否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社长王慧:嗯嗯,我们正打算组织一次“G20,我们在行动”的征文比赛活动呢。
团委赵老师:那好啊。中午就到广播室把这个启事播报一下吧。你来拟写广播稿的正文吧。 社长王慧:嗯……截稿时间到6月30日吧?
团委赵老师:行。用格子稿手写吧?其他字数、文体的要求也要规定一下,稿件交到一楼文学社办公室。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到时候在展厅里展览一下。
社长王慧:好的,那我去写广播稿了。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20八上·岐山期末) 作文
墨是留在中国文化记忆里的芬芳;背影是留在朱自清记忆里的芬芳;白杨是留在矛盾记忆里的芬芳;昆明的雨是留在汪曾祺记忆里的芬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人或物在你的记忆里留下无尽的芬芳,让你感受到美好。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5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悟。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
5-1、 5-2、5-3
、
5-4
、
6-1、6-2
、
6-3
、
6-4
、
6-5
、
7-1、
第 8 页 共 10 页
7-2、7-3、7-4、7-5、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1、8-2、
8-3、8-4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9-2、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
10-1、
六、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7分)
11-1、
第 9 页 共 10 页
12-1、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