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孟子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孟子·短文两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孟子·短文两篇》,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

一、 说教材

本文节选的两篇短文都属寓言,说明事理,富于形象,不仅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富有生活气息。

基础知识目标:(1)、背诵。(2)、复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巩固对《孟子》善于比喻说理特点的理解。

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目标专注、持之以恒的治学品格。(2)、学习孟子为了追求理想而推行自己学说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能力培养目标:(1)、翻译《孟子》的重要章节。(2)、解答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检测题。(3)、分析研讨《孟子》中的有关专题。

重难点:巩固对《孟子》善于比喻说理特点的理解。

课时:1课时

二、 说教法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展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

三、 说学法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学习无穷”。1、背诵法。 背诵,一要突出语感,二要讲究技巧。语言是有声的艺术,一篇古文佳作,其字里行间不仅渗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回荡着作者的声音。因此,我们的背诵,一定要放开声音读出语气,读出情感和气势。音随意转,气随声动,因情用气,以情带声,口诵心惟,追求最佳感受2、翻译法。3.小组讨论对文章质疑解答。4、语言积累法

四、 说过程

1、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大意。

这两篇文言文短小浅易,学生结合注释,通过自读就可以疏通文意。

2、 分析人物,运用成语,概括特征。

两篇短文共涉及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齐人、齐人之妻和学弈的两人,要求学生在熟悉故事的前提下分析人物性格并尽量用成语概括。

四人的性格特征分别是——

齐人:恬不知耻 妻子:知情达理

弈甲:专心致志 弈乙:心有旁骛

3、 重点关注,分析现象,探讨原因。

教师示范引导,可选取齐人做为分析和探讨对象。

①学生阅读并思考齐人恬不知耻有何表现?

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在“妻妾”面前鼓吹“饮食”有“酒肉”,结交尽“富贵”,可谓既欺人更自欺;二是在“东郭墦间”先是“之祭者,乞其余”,后又“顾而之他”,可谓既无脸且无赖。

②小组讨论并探究齐人为什么会恬不知耻?

经过讨论、发言和汇总,我们认为:

齐人“人生无目标”“肩上无责任”“生活无尊严”“待人无诚心”“胸中无志向”“言行无廉耻”最终导致他的人生“无追求”“无价值”“无意义”。

(要求学生在发言中既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能结合课文内容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充分和合理的解释说明。)

4、 围绕话题,运用论据、展开论证。

从第三步中,我们已经不难看出仅《齐人有一妻一妾》短文中的齐人故事就可作为论据运用到“目标”“责任”“尊严”“诚心”“志向”“廉耻”“追求”“价值”“意义”等话题

中。

要求学生自选一个话题,按照一个模式(论据﹢论证),写成一个语段,然后在全班交流。练习前教师做好指导,强调话题不同,论据引用和分析的着力点也应该不同。

5、 拓展训练,发散思维,鼓励思考。

前面四步可以说是在搭台子、举例子、作引子,其实两篇短文在论据运用上我们可以看得更开阔,想得更高远,教师做适当点拨。如齐人的恬不知耻和妻子的知情达理,弈甲的专心致志和弈乙的心有旁骛就是两组鲜明的对比,可以运用正反论证;又如在探讨齐人恬不知耻的问题上我们主要是在关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在弈甲专心致志的问题上探讨“怎么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紧盯目标,关注过程,抵制诱惑,克服困难,走向成功,那么由此又衍生出了更多的话题。拓展训练中可以不限制、不提示,让学生紧扣材料、打开思路、自由创作。

总结:这种教学设计,让学生既关注了课文,又积累了素材,既训练了思维,又美化了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