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卷第1期 2015年1月 铜仁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Vo1.17.NO.1 Jan.2015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新探 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思考 朱东国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ll105) 摘要: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五大板块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暴露出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课程 实用性不强,课程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模块 化课程体系是学校根据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岗位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分成若干独 立的模块,学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来完成课程学习的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 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设置; 模块化课程体系 文章编号:1673—9639(2015)01—0197—04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和 实践教学环节五大板块模式。公共基础课包括:思 才培养的重要阵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培养创新型人 才是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旅游管 想政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体 育、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包括: 管理学原理、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会计学、 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微观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主干课包括:旅游地理学、 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财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 理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强,与市场联系紧密的专 业。回顾3O多年来的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有些高校生搬硬套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有悖于自 己特有的学科背景和方向,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旅 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市场营销、现代服务业管理、导游理论与实践、 会展概论等;专业方向课包括:旅游企业品牌建设 与管理、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旅游公关礼仪、旅 游管理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旅游规划与策划实训、 旅游地营销实务、世界旅游业概况、旅行社产品设 游市场人才需求之问的矛盾愈演愈烈。高校专业课 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抓手和依托,它决定了培 养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品质和身心素质。因此, 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认真研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 体系构建问题,使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市场需求相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计、旅游美学、旅游商务英语、旅游策划原理、旅 游人力资源管理等。每一个板块又分必修课程、选 修课程,学生应根据教学计划修满相应学分。 二、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采用公共 这种课程体系是遵循“从尽量涵盖到针对性, 收稿日期: 2014—12.25 基金项口: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湘教通(2011)315号)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朱东国(1970-),男,安微来安人,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198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 根据专业方向细化课程体系”的思路而完成的llj,一 般设有课程50~60门之多,课程覆盖面广,学生自 主选择性强,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 )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 首先,专业基础课以管理学、经济学两门学科 的基础课程为主,而专业主干课、方向课,如旅游 财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 经营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企业品牌建设与 管理、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都会 涉及到管理学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旅游经济学、旅 游财务管理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出现知识点 的重合。由于各门课程一味追求体系的完整,对教 学内容、课时安排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免造成了相 关知识点重复学习的现象。其次,部分专业课程从 不同视角分析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现象, 由于专业课程过于“细化”,缺乏有效整合,从而导 致不同专业方向课程之间卜H现基本相同的授课内 容,浪费计划课时,也影响教学效果。 (二二)课程实用性不强,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传统课程体系,无论之前采用“公共课、专业基 础课、专业主干课I二层次模式’’,还是今天普遍采用 “五大板块”模式,课程设置都仅仅停留在普适性理 论体系传授的层面,很少考虑学校与地缘优势与特 色,不利于整合学校和地方优势教育资源以利于创新 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另外,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 大多偏重理论,缺乏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无形之中导 致了应用型旅游人才紧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 胜任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等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首先,本科生的课程计划是入学初期就拟定好 的,四年里按计划修学分,中途较少变动,这种课 程设置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国家 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市场人才需求变化进行适时应 变,容易导致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其次,我 国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进展较慢,知识更新落后于旅 游业的发展,教材更新速度更慢,从而导致课程设 置、授课内容难以跟上旅游发展的节拍。 (四)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实验(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 部分,教育部曾多次颁文强调要“大力加强实验(实 践)教学改革”,但是实验(实践)教学仍是高校教 学中普遍头疼的问题。受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难以 开展专项实验(实践)训练,也较难组织学牛到旅行 社、旅游企业、景区景点轮岗实习。绝大部分专业课 程修完之后,高校将学生的实践教学集中安排在[『=【=【年 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教师很少到实体部门跟班指导实 习,使得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相分离,不利于学 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构想与实施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模块化教学(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简 称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 究开发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使用于德国职业教育 中,现已在欧洲学士、硕士教育中普遍使用L2J。20 仕上纪90年代,“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在我国 职业教育中使用。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按照模块化教 学构想来设计的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学生未来从事 职业的岗位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分成 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学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求选 择合适的模块来完成课程学习。它旨在把一个复杂、 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教学模块,把 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相关的知识模块,实 现系统综合、整体优化Ij J。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设想 为了使课程体系更好服务于人才培养,我们以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总原则,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科发展规划为依据,以适 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标准为 起点,按照重实践、模块化、柔性化和系统化的原 则创新课程体系设置,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把 原来分散的课程组合成9大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 的知识模块。 通识知识模块:即原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 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体育、 计算机基础等,主要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原则; 经济学模块: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经 济学中相关知识进行融合;管理学模块:将管理学 原理、旅游财务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社管理、旅 游景区经营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企业品牌 建设与管理、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学中相关知识进 行融合,避免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数学与计 量知识模块: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会计学、概 第1期 朱东国: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新探 199 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组成,以培养学生对旅游中出 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数理分析的能力:专业基础知识模 块: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 游美学、世界旅游业概况等课程,要求学生扎实系统 地掌握好旅游基础知识;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块:包括 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规划与策划实训、旅游策划原 理、园林艺术、景观设计概论等课程,重在培养学生 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市场营销模块:包括旅游心 理学、公共关系学、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地营销实务、 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企业品牌经营管理等课 程,主要提炼与市场营销相关的知识点组成模块教学 内容;旅游服务模块:包括了旅游公关礼仪、导游原 理与事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商务英语、中外饮 食文化与食品营养、创新创业训练等课程;专项旅游 模块:由会展概论、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民族风情 旅游、生态旅游等课程组成。 从以上模块设计可见,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如 下特点: 第一,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为依据设置课程,打通了原来按公共基础课一一专 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一一教学 实践之间的界限,将原来“点状”、“线状”知识整 合成“块状”知识结构,有利于形成知识的链接,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运用能力,有利于 知识创新。 第二,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具有包含关系、相似、 相近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在同一知识模块中讲 授,既可以避免相同理论的重复学习,节省教学时间, 也可以摆脱教师过分依赖一本教材,学生将每一门课 看作一个孤立个体的现象,还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比 较、归纳,使课程体系更加紧凑化、系统化。 第三,模块化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 统一在各个专业模块中,如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块、 市场营销模块、旅游服务模块、专项旅游模块中都 穿插有专项实践训练,在学习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块 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景区、经典调查,在学习旅游 服务模块时可以让学生从事景点解说、导游服务等 工作,在学习市场营销模块时可以让学生组织问卷 调查,了解游客心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 种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较好实现“教、学、 做”的有机结合。 第四,模块化课程体系由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组 成,这些工作任务按由浅及深、由基础到专业的顺 序依次排列,它们既互相独立,又彼此关联,在教 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可以在讲授、练习中 掌握旅游管理的基础知识;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发 现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服务中的问题,搜集 数据,形成解释;可以是教师设计的某个问题,学 生运用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解答,也可以让学生 参与旅游产品设计、旅行社服务、旅游资源开发等 项目,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经典案例进行教学,将理 论学习直观、形象化。总之,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 灵活性,可以充分整合学校、地方优势教学资源开 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和 对人才的要求。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 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参与,同时对教学 内容设计、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要坚持模块内容的 开放性。我国的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传统的 课程设置模式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才培养带 来了弊端。模块化课程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学内容安 排的灵活性、针对性,所以,教师应利用这~特点, 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向学生补充介绍旅游学科、旅游 业发展的前沿知识,结合学校与地方资源安排有关 区域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的讲座,根据专业 方向的学习重点,自主选择模块内容以满足学生专 业技能培养与个性发展的要求。 2.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课程被划分为若干模块后,同一模块中包括 不同课程的内容,要求教师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了 解,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同 ~模板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来承担,要求教师就讲授 主题、评价方式、课时分配、实践安排等问题相互协 调,进而对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创新校企合作 机制。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 布以来,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已在我国得到一定程度 的推广,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出现了认 知实习、顶岗实习、订单教育、工作室培养、共建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合作研究和“双师型”师资培 200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 养等模式【4J,但是这些仍属于浅层次的、松散的合作, 要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十分重 参考文献: 要。模块化课程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利用学校、企 【l】邹统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 游 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使学生对所学 管理教学团队建设论文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工作实践进行整体 2011. 化理解,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 [2】王玮,李峻,陈鹤鸣.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研 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形 究——以信息类高校为例【J].阅江学刊,2013,(2).。 式的人才培养网络结构,形成~套以学校为主导, [3]王素玉,刘桦.模块化教学的应用设计与实践【J】.山东 企业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深层次合作机制,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让行业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参与课程设置、支持实 [4】何天祥,王月红.本科院校与企业互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训基地建设、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进行行业指 的长效机制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6). 导和专项技能训练。 A New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Design for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ZHU Dongguo (College of Tourism Management,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Hunan 4 1 1 1 05,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bachelor program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mainly adopts a five—module model:public elementary courses,major foundation courses,core courses,direction courses and practical teaching.This kind of curriculum design system has exposed the problems of the overlap of curriculum content.the lack of practicaI use which can’t meet the needs of sociaI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in this paper iS a curriculum design model tha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In this system,the university,based on diferent themes.divides the teaching content into several independent modul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uture employment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and students can choose an appropriate module to complete the COurSe stud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Key words: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Curriculum design.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责任编辑王小聪)(责任校对黎帅)(英文编辑韦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