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习障碍儿童案例

2022-04-0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六节 学习障碍儿童的康复

一、学习障碍儿童概述

(一)学习障碍儿童的概念

儿童学习障碍,也称学习困难。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正常范围,其智力测

验分数(IQ)大于70,但在学校的学习中却有严重困难。具体说,即在一门

或几门主要课程(语文、数学等)的学习中有特殊障碍,常常达不到教学大

纲规定的及格要求。如:有的孩子在拼音、汉字等符号的再认、阅读方面存

在障碍;有的孩子在字词的书写方面存在障碍;有的孩子在数学计算、推理

方面存在障碍;还有的上课无法专心听讲,注意力有障碍……·这些障碍导致

了儿童学习吃力,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学习困难儿童中大多数对

学习无兴趣、求知欲低,经历失败的机会较多,容易形成自卑、自信心不足

等不良的自我意识。

(二)学习障碍儿童心理与行为特点

第 1 页

学习障碍儿童最基本的特征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他们一般没有明显的生理缺陷,因而从外表来看与正常儿童一样,但仍有着

不同于正常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1.在日常生活方面

(1)健忘;

(2)动作迟缓、不灵巧;

(3)不考虑时间与场合乱开玩笑、恶作剧;

(4)自理能力差;

(5)时间概念差; ‘

(6)鞋子左右不分,服装不整洁,仪容不整洁;

’(7)不能理解游戏的规则;

(8)在学校里常忘记做值日。

2.学习方面的特征

第 2 页

(1)不能记住汉字与英语单词的拼法,会读错形状相似的文字,读文章

跳行、跳字; ·

(2)不能按进度进行语文、算术的学习,写字慢、完成作业、考试等比一

般孩子需要时间长;

(3)在集体场合下不能理解别人的讲话;

(4)即使能听声音,对关键的音不能接受,常常将单词的音搞错;

(5)不能正确书写,常写镜像文字(反字)、漏字、错字;

(6)文章杂乱,容易搞错介词,只能写格式化的文章;

(7)对图形的理解、定位困难;

(8)不能理解题意,逻辑思维差,推理判断困难;

(9)说话没有条理,词不达意,对方难以理解;

(10)现在时、过去时概念不清。

3.人际关系的方面特征

第 3 页

(1)不能融人集体,被同学排斥,没有朋友或者朋友很少;

(2)从不主动与同学讲话或邀请朋友玩;

(3)不能连续会话;

(4)不认生;

(5)不加思考,简单地按别人说的去做;

(6)不关心集体,不知道同班同学的名字。

4.运动能力方面的特征

(1)手指不灵巧,不能很好地使用剪刀、筷子等;

(2)不能很好地解扣钮扣,系鞋带;

(3)走、跑时手脚动作不自然,常常表现为同手同脚;

(4)对球类运动、跳绳等全身运动协调困难。

5.其他方面的特征

(1)容易被人欺骗;

第 4 页

(2)方向感差,常常迷路;

(3)容易产生恐惧与不安;

(4)多动,注意集中困难;

(5)内向,害羞;

(6)自我控制力差,粗暴;

(7)固执、任性。

二、学习困难儿童康复案例

学习成绩训练案例①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明是某初级中学一年级学生。自从上初中以来,他一直很苦恼。因为

每次考试,他都是班里的最后几名,爸爸妈妈很着急,老是数落他;教师经

常批评他,同学瞧不起他。他说,自己上课都认真听讲,每次考前都仔细复

习了,怎么成绩老是上不去呢?他很烦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主动找了

第 5 页

学校的心理教师,告诉她自己的苦恼,让她帮忙想办法。小明的情况引起了

心理教师的注意,为此,她专门走访了他的家长与教师,了解情况。

据小明家长介绍,他母亲25岁怀孕,小明是足月顺产,出生后一切正

常。小明在家中是独生子,与父母同住。父母是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但

家庭完整,与邻居关系与睦。小明在学校与同学关系良好,并不存在孤独

感,并且一直生活在上海,不存在文化差异。他4周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

后进入中班与大班;7周岁上小学,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水平;12周岁勉强

进入初中,上预备班时,学习成绩在班中属于偏下水平。

升入初中后,他学习成绩特别差,入学摸底考试的三门课总分是76分,

年龄又比同班同学大一岁。他的教师这样介绍他:“做课堂练习时,别的同

学都完成了,他还是慢慢悠悠地做。简单的题目还能做一点,稍微有点难度

的,就完全不能动笔,对于知识点多的内容,他的接受能力有问题,对于需

要动脑筋的题目,他的反应就更慢了。”

第 6 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明的情况,心理教师对小明做了一些测试先测试他

的智力,智商为1Q3,正常;后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是心理健康。教

育学评估主要通过语、数、外三门主课在班级中的排名来确定,见表11—11。

表1 1—1 1 小明在预备班时各次考试的成绩及名次

┏━━━━━━━━━━━┳━━━━━┳━━━━━┳━━━━━┳━━━━━━┓

┃ 考试日期 ┃ 语文 ┃ 数学 ┃ ┣━━━━━━━━━━━╋━━━━━╋━━━━━╋━━━━━╋━━━━━━┫

┃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41 ┃ 24 ┃┣━━━━━━━━━━━╋━━━━━╋━━━━━╋━━━━━╋━━━━━━┫

┃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 50 ┃ 20 ┃┃ ┃ ┃ ●‘ ┃ ┣━━━━━━━━━━━╋━━━━━╋━━━━━╋━━━━━╋━━━━━━┫

┃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 46 ┃ 27 ┃第 7 页

英语 ┃ 班级名次 ┃

15 ┃最后第二名 ┃20 ┃最后第二名 ┃ ┃ ┃

18 ┃最后第一名 ┃

┣━━━━━━━━━━━╋━━━━━╋━━━━━╋━━━━━╋━━━━━━┫

┃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 33 ┃ 35 ┃ 17 ┃最后第一名 ┃

┗━━━━━━━━━━━┻━━━━━┻━━━━━┻━━━━━┻━━━━━━┛

小明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超过50分,在班中总是倒数第一、二名。这表明,其学习效果极其低下,不能达到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经相应的医学检查,小明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属正常,无明显的视觉、听觉障碍,走路姿势正常,手脚灵活,喜欢运动,喜爱打篮球,无感觉运动障碍。

根据我国对学习困难的定义,要判定一个学生是否学习困难,有几条标准:(1)智力正常;(2)学习效果低下,长期且稳定地达不到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3)排除感觉运动障碍,精神与情绪障碍及环境、文化、经济不利因素等原因。根据这个标准,小明属学习困难问题。小明的思维还停留在具体形象阶段,对抽象的概念不太能理解。与同龄儿童相比,他的思维确实发展滞后。另外,小明的短时记忆比同龄儿童差,表现在对基础知识遗忘较多。

根据对小明的观察,我们分析了小明学习困难的原因。首先是学习动机不恰当。小明上课时虽然没有什么小动作,但也没有认真听讲,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其次是学习策略有问题。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与效率、有目的有意义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据教师反映,小明复习形式单调,死记硬背、不动脑筋,看书不做记号,听课不做笔记,不会有效利用时间。 .

。(二)训练计划

第 8 页

根据上述原因,我们拟订了训练计划,运用思维训练的最新理论,并结

合当代信息加工理论,组合成“可逆性思维模型”,即可逆性一注意一计

划一操作一知识获得模型。

我们主要对小明进行可逆性思维训练。训练过程分为可逆性注意过程、

可逆性计划过程、可逆性操作过程与可逆性知识获得过程四部分,见表11—

12。

表1 1-12 对小明思维训练的具体项目

表11一12中共20个项目。每周对小明训练一个项目,时问为2-3课时,共训练一学年。具体训练以其中的4个项目为例。

1.色词朗读 ‘

‘ 色词朗读的任务有两种:一是要求又快又准地朗读颜色词;二是读出字

第 9 页

体颜色。色词表可用以下方法制作:

绿(用黑色书写“绿”字)、灰(用蓝色书写“灰”字)、红(用青色书写

“红”字)、蓝(用红色书写“蓝”字)、紫(用紫色书写“紫”字)、黄(用绿

色书写“黄”字)、黑(用黄色书写“黑”字)……,使词义与所标出的颜色

不同或相同,色词表可设置4行,每行可设置15字。

学生可进行多种操作,如,隔行或隔列交替朗读颜色字与说出字体颜色。训练材料富含可逆性、,学生朗读颜色词时,会受到字体颜色的干扰,说出字体颜色时,又会受到颜色词本身颜色含义的干扰。学生由注意色词的汉字变为注意色词的字体颜色:两种思维交替互逆。

2.分解图形

分解图形的任务:(1)根据样本模型,将若干个不重叠的部分合起来;

(2)左边是样本模型,右边是其中的某个部分,要求在相应部位填写数字。

分解图形任务是知觉性的分析与综合性的思维操作。

3.关系归类

关系归类的任务包括言语式与图形式两种。言语式任务:以你为中心,

第 10 页

确定你与你亲属之间的称谓关系。

(1)爸爸的妈妈是你的

(2)姐姐的丈夫是妈妈的

(3)儿子的儿子是你姐姐的

(4)妈妈的哥哥你应该叫——。

图形式任务:以你中心,确定你与你亲属之间的称谓关系,并在家谱分

析图的空白处填写合适的称谓。 ,

关系归类是训练可逆性很好的手段,学生在理解各种情况的亲属关系

时,总是在不断地变换角度与改变观察点。

第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