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 解读“日常生活审美化’’ 张鸿阁 (昌吉学院中文系 新疆 昌吉摘831100) 要:消费时代作为全球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改变了人类审美既成的文化背景与环境,形成 新的消费意识形态.导致当代审美转向更广泛的文化、生活领域;消费时代人类审芙的重要表征是转向日常生 活的审美化,其按心是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及价值形态的重建。消费时代的审美观念与实践也呈现出诸多的矛 盾与问题.需要美学研究申的深入思考与辨析。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引导其处于理想 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时代;审美文化;日常生活世界 中圈分类号: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一6469(2009)03—0033—03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首先起于西方, 正式命名的是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通,其根本要 一直是一种附带性的研究题目,一直被认为是派 生性、边缘性、女性化的,是生产和经济这些更男 性化的中心领域的对立物。但是在现在,消费文 化在社会结构和文化系统中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地 义是艺术与生活间距离的模糊与交融。‘德国沃夫 冈・韦尔施的《重构美学》和美国理查德・舒斯特 曼的《实用主义美学》都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讨 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与消费两者都在社 论,这一现象在我国出现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 会组织内部起着更为关键作用的新阶段。全球时 代的到来,除了引起世界经济一体化,科技标准 化,媒体普遍化等想象的出现外,消费意识形态的 扩展,乃至消费文化的出现,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 的文化特征。而且他还进一步指出消费时代审美 的内在含义指的是日常生活审美呈现问题。在这 一代以后。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的民主性和传播技 术的演进,艺术似乎逐渐走出了少数人的“樊笼” 而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化生活成为一个 日益民主的文化的标志。其实,审美的生存方式 早就被哲学家们理想地讨论过,克尔凯郭尔、尼采 等人都主张艺术不应只限于少数人和特定的场所 (博物馆和音乐厅),而应该成为普通人的日常生 活。及至海德格尔,亮出“诗意栖息”的旗帜,提出 了在一个日益官僚化和工具理性化的世界中如何 存在的问题;当代哲人福柯,更是主张一种生存的 阶段“艺术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现实,它进入 了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因而一切事物,即使是日 常事物或者平庸的现实,都可以归于艺术之记号 下,从而都可以成为审美的”。[2 正像许多学者所 指出的,当代社会已进入一个消费主义文化时期,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的组织 原则已成为一个现实的中国问题。 如何看待消费时代的审美及消费时代与日常 生活的审美化之间的关系,首先,日常生活的审美 策略,以及“审美的生存”。而“日常生活审美化” 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人类的生 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所充满,在大众生活的衣 食住行用之中美的幽灵无处不在。[1] 一、消费时代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化是消费时代人类审美的集中体现,二者在本质 上是统一的,它表达了人类审美的一种新的价值 英国后现代理论家迈克・费瑟斯通在《消费 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指出,消费文化在过去 取向,即趋向个体的日常生活过程,趋向人类现实 收稿日期:2009一O3一O3 基金项目:昌吉学院院级课题(2oo6YJQD0o3) 作者简介:张鸿阁(1977一),女,河南禹市人.昌吉学院中文系。助教。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33 吕吉学院学报 的生存价值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审美文 化就是指一种消费形态的文化,一种重建人的日 2009年第3期 繁琐的日常事物中。与影像图像中展现的生活内 容相比,日常生活是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就是这 、常生活质量及自由度的文化,所谓消费文化,它是 样可以直观的一个平面,人却是在这样的平面中 .指人类所创造的各类相关因素的综合。文化中那 些影响消费行为的部分,或文化在消费领域中的 具体存在形式,都可以称为消费文化。由于消费 文化总是关联着人的生活质量,是对人的生存的 舒适、便利的程度以及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 趣的体现与确证,因而,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艺 术和反映艺术成就的产品,在经济发展中将越来 越占到重要的地位。我们没有理由主观地假定, .披“发现和被创造”出来的。在给予日常生活形式 之前,它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些自然而然的事,无所 .谓意义。但是日常生活可以被赋予形式,人可以 赋予日常生活意义。达达主义的代言人扎拉在 1916年发表的《安替比林先生的宣言》中公然宣 布:“艺术并不严肃”。【3 日常生活就是艺术,日常 生活的一切物品似乎都可以成为艺术品,日常生 活的噪音也能成为音乐,日常生活中的人可以成 、科学和工程上的成就是人类享乐的最终界限。消 费发展到某一程度上,凌驾一切的兴趣也许就在 于美感。 为模特和演员。审美趋向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 被审美发现了。更值得重视的是媒介技术的发展 使日常生活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摄影、录像, 其次,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消费活动即人的 大量的图像和符号表现出对生活极大的兴趣。我 们的吃穿用行全部处于一种有谋划的艺术包装 中。影视、媒体为我们提供无休止令人惊异神迷 的影像和仿真的超负荷信息 我们的日常生活因 为审美的发现而成为艺术,成了文化,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休闲文化、性文化……种种文化都在号 、日常生活。这种生活的本质是指个体生活质量的 提升,它呈现了个体存在的本真性。应该说,日常 生活及过程代表了个体人类存在之根。人类生存 的“在家感”、“归宿感”是以日常生活为基本寓所。 由于日常生活代表了个体生存的真实状态,是个 体生活质量的客观体现,因而是审美活动关注的 重要领域,也代表了美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价值 论转向。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其核心是人的日 常生活世界的审美性重建。然而消费时代代表了 一召我们要文化地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影 视媒体这些影像技术和视觉手段不同于语言,它 超越了某种系统化结构,通过偶像化形象固定地 指代某种意义。而这些偶像化的形象风格迥异, 他们的穿着、行走的步态,包括某种不正常的姿态 种特殊的文化语境,它在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 的审美观念与现象的同时,由此也给审美实践带 来新的挑战与问题。消费时代的审美并非是一片 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它在造出新的审美风尚与 范式,为当代人提供和营造出感性的生存氛围的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矛盾和问题,带 和眼神全都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流行代码。他们怎 么穿,怎么用,怎么行,他们做什么成了所有影视 作品和媒体介绍的潜台词。在电视的影像面前, 生活从来没有那么醒目地存在过,与以往的任何 一个时代相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以前所未有 来新的人性分裂与新的人性误区。如审美价值取 向方面的功利感与极端商品化倾向,审美生活中 的数量迅速地涌入我们的眼中。人们不再停留在 观看的层面,作为个体存在如何呈现在日常生活 中,人们意识到自己也能被审美表现,并在这种表 现中获得认同和特权 仅仅认识生活是不够的, 的盲目性与急功近利态度,审美消费中的感性沉 沦与行为扭曲现象,以及本能欲望的泛化,自我根 基的丧失与精神价值的消解。 二、审美泛化情形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对生活的重新发现是为了改变生活,日常生活审 美化并非一个全新的话题,乃是人类审美意识发 展史上早已存在的一种客观事实,只是传统美学 长期以来以艺术为中心,有意无意地遮蔽这一事 实而已。审美作为精神性活动,是对现实物质生 活的超越。但是这种超越并非如以往的学术研究 所描述的那样,将现实生活一分为二:一部分是物 质生活,另一部分是精神生活。人类的审美活动 日常生活是直观的、琐碎的、重复的,是无可 挑剔与回避的。日常生活是可被直观到的平日事 物的整体,这本身就是一个被直观到的事实。这 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特质,日常生活的其他特质 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日复一日在固定的 时间重复同样的事情,对生活存在的感知淹没在 34 昌吉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 并不能凭空产生,它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现实环节, 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图像化、网络化等途径 那就是日常生活,整个人类审美意识产生于日常 实现的。在审美趣味上,比较偏向于迎合市民社 生活审美化,它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则是超越日常 会的世俗化生活与审美情趣。在价值取向上,比 物质生活的具体途径。 较追求感性欲望的满足或本能情感的释放,追求 三、大众生活中的“审美日常生活化” 人生的游戏化、享乐化。总之,从当今审美文化转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另一面则是“审美日常 向的总的趋向看,是一种“向下”运动的态势,即由 生活化”。如果说,“日常生活审美化”更多关注于 象牙塔走向民间,由精英走向大众,由高雅走向世 “美向生活播撤”,关注美学问题在日常现实领域 俗,由理性化的精神超越走向感性化的精神愉悦。 的延伸的话,那么“审美日常生活化”则聚焦于“审 这样我们应充分肯定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根本方 美方式转向生活”,并力图消抹艺术与日常生活的 向,另一方面,应通过切实有效地美育活动,让社 边界。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当代欧美“前卫艺 会公众懂得:审美不只是感官刺激,它有其丰富深 术”,又以另一种“反美学”的姿态,走向观念即观 刻的精神内涵,应当弘扬中华自然美与生活审美 念艺术;走向行为即行为艺术;走向装置即装置艺 传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感受精神幸福, 术;走向环境即环境艺术,也就是回归到日常生活 大力普及艺术教育让人们在高雅艺术欣赏中感受 世界。当代前卫艺术在努力拓展自身的疆界,力 审美精神,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当代大众日常生活 图将艺术实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度,从而将人 审美化的精神层次,使当代审美走向健康发展的 们的审美方式加以改变。在这种“艺术生活化”的 方向,让审美有益于先进文化建设,有益于当代大 趋向中,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变得日渐模糊。 众精神幸福。就理想状态而言,审美当是从生理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进程的不断 快感到精神愉悦,全面丰富的精神性活动。 推进,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当下日常生活的变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越来 在广大民众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和丰富的同时, 越丰富,无论是消费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还 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包括审美文化要求也不断 是形形色色的文化类型都无一例外以日常生活为 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当今审美文化的 载体,美的活动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时间中,日常 转向,即由过去比较追求高雅化、经典化、意识形 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被赋予的形式中,日常生活与 态化的审美文化形态,走向大众化、世俗化、消费 审美的相互渗透势不可挡,美与日常生活越来越 化的审美文化形态,也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或 不可分割,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必将会越来越 “审美日常生活化”。从当今审美文化进入日常生 模糊。 活的方式看,主要是借助信息数码技术、计算机网 参考文献: [1]刘悦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J].荧学,2005,(3). [2]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1. E33河清.现代.太现代了!中国——比照西方现代与后现代文化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0 (责任编辑:代琴)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