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分析细节和对比的内容。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作者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2.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安排:2课时
学习方法指导:
第一课时:
熟悉作者 了解文体(借助课本《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诵读领悟,批文入情
第二课时:把握关键句,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及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感受文中母亲对儿子真切的关爱和用心良苦。
一、自主感悟:
1、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
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2、预习:阅读《秋天的怀念》,了解合欢树的常识。
二、感知课文:
1、阅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这三段中讲了哪几件事?(A)
2 、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先筛信息,再归纳)(B)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行为动作:
心理描写:
母亲的形象:
3、而作者对于母亲又是什么态度?你能理解他的表现吗?(B)
三、达标测试
1、朗读下列句子,说说把重音放在哪几个词上,才能充分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加“·”)
⑴(母亲)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
⑵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哪!”
2、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由没心思照顾到“不舍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
课后反思:
附资料链接: 一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二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
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
《合欢树》导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感受儿子对于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合作交流:
1、合欢树,落叶乔木,夏天开红色的花。得名由来:对称的叶子,入夜就两两相合的缘故。它的名字蕴含了吉祥意。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2、文章写母亲为主,合欢树为辅,命题为“合欢树”合适吗?
3、我为什么回避一直想看的合欢树?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5、写作特点:心理描写 对比手法 行文简洁 语言朴素自然
6、结束语: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史铁生
二、达标测试:
揣摩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⑴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
⑵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⑶怎样理解“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的含义。
课后反思
《合欢树》答案
第一课时
二、感知课文: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
“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
(1)给“我”治病
(2)鼓励“我”好好写作
(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2、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
2)、我生病后(二十岁)第二、三段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母亲的形象:
“我”l0岁时的母亲,年轻漂亮聪明有活力,自信、争强好胜。她热爱美、热爱生活。
我病后,母亲尽心竭力,无私牺牲,坚持执着为我治病。内心在希望——失望(绝望)——希望的交替中挣扎。为儿子操心劳力,对儿子安慰、挚爱以及鼓励,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儿子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唯一。母亲背着沉重的精神重负、人生责任,还珍贵地保留了一丝爱美爱生活的天性,移栽合欢树。
3、十岁:“我” 倔强, 怄气(“扫兴”、“故意笑”、“装作”)
二十岁:
“我”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三十岁: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苦心:
母亲:早逝 “心里太苦”“受不住”
“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
三、达标测试:略
第二课时
合作交流
1、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它既是无私母爱的象征,又是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事业成就的象征,它还是母子合欢的象征。
2、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寓,并折射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爱。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仍在健康生长,“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母爱永恒。
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作者以合欢树为题想必是为了借“合欢”寄托他们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憾,在这样的一欢一悲的两极间那份母子深情更令人为之震撼。
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是对母亲的回忆的寄托物.是作者写此文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的凭借物。如此说来.文章以“合欢树”为题应陔是合情合理的。
3、当人们提及合欢树时我“心里一阵抖”,足以令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他实际上情系“合欢”,情系母亲,只是因为害怕触物伤怀,才不愿直面合欢树而已。
合欢树承载了母亲的关爱和希望,如今,树已枝繁叶茂,我已功成名就,而昔日百般呵护我们的母亲却已撒手西归。睹物思人,作者回避的不仅仅是树,更是一个永远无法愈
合的伤口,一份永远还不清的恩情。
4、提示: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 ②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达标测试
(1)写出了母亲因无意把我烫伤而内疚的心理。
(2)母亲为鼓励我走上写作之路而费尽心血。
(3)提示: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回忆往事,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母亲作灵魂的交流,所以,悲伤也成享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