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玉静
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35期
张玉静
(青州市畜牧局,山东 青州 262500)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占据一定比例,并不断发展壮大,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瓶颈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融资难;信用体系;金融创新
0 引言
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国发[2009]36号《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国发[2010]13号《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某些方面起到了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的概念是相对,它是指相对比较大企业而言,与大型企业相比其人员规模、资本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同时中小企业也是一个动态非静态的概念,现在是大企业的,将来也可能变为中等企业;而现在是小企业的,未来或许会发展成为大企业。中小企业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以及国际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重新划分主要采用定量标准,分不同行业特点依据企业职工人数多少、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制订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工业企业中小型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中型企业要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餐饮业中小企业要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要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变化分析
2.1 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经营出现难题
由于受国内外市场信息的不充分,中小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差、风险识别微弱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停业倒闭,剩余的仍然在艰难维持。表现在一是企业用工难人力
成本上升,二是受通货影响原材料成本提高,三是受国际环境增长速度放缓,外贸出口受阻,影响了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能力。
2.2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增加与供给减少造成失衡
由于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中小企业的产品出现滞销、库存增大,资金回笼时间长,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增加,经营过程中急需大量资金缓解压力。在资金供给方面,银行方面“嫌贫爱富”受自身风险考虑,对中小企业放款额非常少。银行的信贷资金大部分贷款还是投向优质企业,比如: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等政府支持项目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仍难以解决。
2.3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相对大型企业较高
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相比,中小企业无法享受各种优惠利率,在抵押和担保的方面,中小企业融资手续繁杂,中小企业因无主管部门给予担保,为寻求担保或抵押还要付出担保费、抵押资产评费等中介费用,这就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使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商业银行受自身贷款额度及风险控制的要求,对中小企业本身稳定性和抗风险性的能力采取更加谨慎的贷款政策,导致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额少且难。
3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现阶段要想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据当前经济状况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政策方面政府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力度
首先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贷款难很重要原因之一是抵押物少,而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中无形资产所占比例较高,缺乏可以作为抵押贷款的固定资产。银行放贷首选中小企业抵押物形式:土地证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建设物,所以必须完善银行信贷财产抵押制度,比如:知识产权、专利、团队信用评估形成的资本是否都能成为中小企业的抵押物,来给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松绑。我国的创业板和三板,在资本市场上解决了一部分中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是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这类主体的中小企业初创期由于收益不稳定和发展能力的不确定难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而主板上市或创业板上市,由于门槛过高,数量少,标准高,程序多,成功上市的中小企业非常少,由此,有待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开绿灯。
3.2 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健全内控制度
3.2.1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
要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除外部力量,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是关键。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企业实力是影响其银行融资的内在原因,也是畅通融资渠的重要环节。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应加强财务制度及内控制度的建设,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会计信息真实完整,防止中小企业融资资料由企业粉饰或包装,会计核算虚作假的行为,确保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有效。
3.2.2 完善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银行方面应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应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降低信用风险,增加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作用。首先,中央银行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使用、信用评价等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方便各银行获取中小企业基础资料和融资信息。其次,放宽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采用中小企业合适的评价标准,不断更新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为政府部门金融监督、银行放贷、社会中介担保组织和投资经营者提供及时完整的信用信息服务。再次,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违规的监管处罚力度。
3.3 资本市场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3.3.1 完善多渠道融资机构
专门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由国家投资基金、民间资本、外资和社会个人投资入股,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特色银行、社区服务银行、小额贷款中介公司以及政策性中小合作银行等,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采取公开公平的信贷政策,简化信贷业务程序,建立高效便捷的信用审批机制。
3.3.2 创新金融产品、拓展融资渠道,方便中小企业融资
积极开拓金融创新产品:多渠道开展金融期货、票据融资、典当融资、租赁融资等等融资渠道,针对中小企业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资金需求、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类中小企业推出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适合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时,银行方面需要不断地学习国际做法进行金融创新,推出适应我国国情的融资工具,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业主的信用评级标准适当放宽,试行商业性的信用风险,积极开办保本理财业务。此外,严格贯彻执行(国发[2010]13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确指导民间投资,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渠道。
【参考文献】
[1]周建群.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0).
[2]郭妍,耿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趋势、原因及约束[J].山东社会科学,2012(12).
[3]陈万瑞.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会计师,2013(15).
[责任编辑:陈双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