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乘车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乘车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乘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教学内容。此内容要掌握是通过学生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最后达到能看图描述图意,看图列式,并能正确解答。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乘坐公共汽车这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并不陌生,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观察、描述乘车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德育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试题运算顺序的体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一边活动,一边想结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知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二、 新授

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1)指名按顺序说出结果(2)指名板演

根据一年级同学的心理特点,创设简短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比较自然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让学生观察板演的一行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同时板书课题。

学生汇报总结结果

鼓励小朋友进行发散思维,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小朋友的回答,让 感知 向 表象 过渡。

利用投影出示所授课中的彩图。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描述图意板演学生描述:2+3+2=7

学生描述理解图意的同时,会看图列式计算。理解两部运算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车上有5人,到站后下去3人,又上来4人,车上现在有几人?)列出算式算一算 5-3+4=6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了解其掌握的程度。

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乘车2+3+2=75-3+4=6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 1、准备激励性评价语言,对回答问题和展示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或是部分个别学生的点评建议。2. 2、学生对他人的学习与展示及时给予点评与建议。

1、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设计。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总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多次进行了合作探究,且学生的表演与展示自主化、多样化,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另外,在合作过程中,还增进了孩子间的感情,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情不自禁地说出了“我们……”,很让人感动。

2、注重练习的设计。

本课的练习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图片等多种资源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练习1是基础,较简单,但我并不是一笔带过,而是充分加以利用,让学生子表演,因其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2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把原本粗糙乏味的计算设计成开火车形式的小组比赛,既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掀起高潮,又巩固了新知,回归本来目的;练习3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小组根据图意列出了更多的算式,真是意外的收获;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

与学习,在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达到双重升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