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科研故事吴琼

2024-04-1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科研故事

青山镇中心校

吴琼

教科研故事

吴 琼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以来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直观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逐渐产生怨学情绪。通过我对教育科研的研究使我感受到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此我将把“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教育科研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关键是让学生懂得“平均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轻而易举地分出4种:1和7,2和6,3和5,4和4,这时,启发学生观察,这4种分发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相同的都是按要求分成了两堆。不同的是前三组两堆都不一样多,后一组分法每堆都是4根,每堆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就叫做“平均分”。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的操作活动。最后教师要求把刚才8根小棒的前3组两堆分得不一样多的,怎样移动小棒就使它们“平均分”呢?让学生再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这样从分这个概念中引出“平均分”,最后再通过“移多补少”的运动变化,从“不平均”到“平均”,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二、关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使孩子们喜欢数学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老师。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迎接每一节数学课。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情感体验过程。低年级儿童理性的分析思辨能力差,相对地比较容易受情感的渲染。首先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面带微笑进入课堂,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用激情代替冷漠,

用微笑代替批评,用风趣代替呆板说教。在学生面前不要指手画脚,尤其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待优等生要表扬和激励,对学困生要给予关怀和帮助,善于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和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近,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才会有兴趣走进数学课堂。课后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你身边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学生走进你,走进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然后在下面摆6个“○”,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和“○”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哪一部分和“○”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比“○”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比“○”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比“○”多,“△”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多,“○”少,“△”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四、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听成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可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以此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0的加减法”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一天,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过了一会儿,小

猫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小猫跑去捉蝴蝶,追了一会儿,没有捉到,小猫又跑回来,接着钓鱼。刚坐下来,它又发现了一只蜻蜓,于是,它又去捉蜻蜓,结果蜻蜓又飞走了,小猫只好又跑回来钓鱼。这时妈妈已经钓了3条鱼,可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小猫不再伤心了,又继续钓起鱼来。可是天色已晚,妈妈只好领着小猫回家了。小朋友们,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谁能算一算,小猫和妈妈一共钓到了几条鱼?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学会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五、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巩固知识

当一节课的最佳时间过去,学生感受到疲劳,注意力比较分散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形式要多样,如:小竞赛、游戏等。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还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做两位数减法练习时,根据孩子们纯真、善良、乐于助人的特点,创设情景说:“邮电局的叔叔阿姨为了能够帮助人们互通信息、沟通感情,每人要按地址分很多的信,小朋友谁愿意来帮助他们呢?”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桌上放了1-10号10个邮箱,每封信差是几就放在几号邮箱里:

35-3 40-3 35-2 42-3 56-4 28-2 30-6 27-9 45-9 20-5 24-6 72-9 25-1 21-7 72-8 30-9 64-8 72-5

这时同学们都积极地来参与,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孩子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然在做练习时还要注意分层训练,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要让孩子们从小就热爱数学,就必须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孩子们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努力学习,达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教学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这是我从事教育科研以来受到的最大的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