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及其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作者:吴 焜
来源:《中国市场》2008年第14期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及其意义,指出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正在缺失,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对人性化设计的需求,并对如何构筑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城市建设
“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是一个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口号。在当今城市人口密集、人地关系紧张、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城市建设呼唤人本主义,城市呼唤公共空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潮流。然而在经济发展高速、城市化建设超速的我国,近年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却并不理想,人性化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则更显缺失。不少知名学者纷纷对我国城市建设的趋同化、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忧虑。
一、 城市公共空间及其意义
什么是城市公共空间(Urban Space)?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作为城市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空间的存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承载城市活动,执行城市功能,体现城市形象,反映城市问题等。具体来看:对居民而言,城市公共空间是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居民可以无拘无束光顾、自由自在活动的地方,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贸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城市公共空间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可以享受城市生活、体认城市风情,领略城市魅力;对城市而言,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形体环境中最易识别,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之处,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窗口”、常常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它为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最能为城市带来活力的空间。对于社会而言,作为重要介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增加社会不同人群的交流,人际交往,人们可以在其中寻找归属、共享其中,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至还能缓解一定的社会矛盾等。总之,无论对城市居民、对社会还是对城市本身,城市公共空间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 正在缺失的城市公共空间
和过去相比,现代城市生活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公共性,同时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经济增长、假日制度等带动了休闲产业的发展,这使社会对公共空间的需要增长;第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其所伴随的第三产业的兴起,和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与公共生活关系更为密切,这会相应引发城市公共生活总量上升,增加对公共空间的需求;第三,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大量闲赋的老年人口除了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外,还需要适宜的公共空间容纳相关的公共活动,从而带来对公共空间的需求;第四,从城市居民角度而言,由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过程中的积聚效应已使得城市居民越来越密集地聚拢到城市核心地带,随着城市日益拥挤和人群个体出现潜在的孤独感,人们在追求效率便捷的同时,身心遭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滋生了更多公共空间需求,他们迫切需要与人沟通、交流,需要散步、放松的空间环境。
然而,面对正不断上升的城市公共空间需求,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却是:城市正在被蚕食、城市公共空间正在被挤占、日渐萎缩,对现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正在缺失。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有学者分析,这是所谓“工具理性”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起主导作用而产生的后果,是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土地规划者的“工具理性”策划了当代被压缩的城市公共空间。对规划而言,“工具理性”原则把经济价值和土地利用的最大化作为城市规划的优先原则,某种程度上将城市的公共空间推向对立面,使公共空间成为被压缩的对象;同时,现代社会的“速度”忽略了城市公共空间重视物质表现的规划理论造就了“直线式”的城市改造思维和“推土机”策略。最后,全球化、商业化的迅速发展正在把人变成越来越独立的个体,人们不断扩张自己的私人空间,把公共空间压缩到最低限度,受到过分强调的私人空间也在不断挤占公共空间。可以说,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颠覆和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共同作用,导致了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公共空间危机,出现了诸如步行空间缺失、公共空间私有化以及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脱节等问题。
三、 城市公共空间呼唤人性化设计
现代城市建设正面临着困境(Dilemma),一方面是城市生活对公共空间的诉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是正在缺失的城市公共空间。然而城市公共空间缺失更为严重的是当前城市公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空间表现出来的人性化缺失倾向。其实在许多城市,我们能够见到的城市公共空间可能并未减少或消失,但要面对的现实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下降,个性魅力正在褪色,人文关怀的淡薄等。随着工业、后工业社会时代的到来,城市公共空间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人本尺度。当前人性化缺失的城市公共空间比比皆是,例如到处可见的大规模的景观广场、世纪大道,大型绿地蔓延成风,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和公共空间使人感觉到是仅他人观赏,而不是用来为公众所使用,城市设计遗忘了人性尺度,或为城市肌理带来突兀的隔离,并且动则运用僵硬的平面几何构图与植被设计,形成貌合神离的气氛。此外,城市建设中还有如下一些倾向,也是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缺失的主要原因:例如城市设计过于追求形式、过于追求规模和尺度,在构图上讲求严格的规则、对称,气氛上追求宏伟、大气,象征性,尺度上追求大,太重,公共空间形式单一、缺少个性,尤以国内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表现最为突出,这类公共空间常常忽略对空间的环境品质的塑造, 缺乏地方应有的文化地域特色和当地民从熟悉的生活氛围,这类设计正在使城市空间环境走向人性化的反面,离大众的情感距离也越来越远;另外,有的设计者常常以自身主观的形式美标准作为公共空间的评价准绳,过分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态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应当是最具人本主义特性的场所,这一根本属性往往在现实中被忽视了。
四、 构筑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
一个民主的、现代化的社会和城市,应该创造多样化、人性化的公共开敞空间,使空间为公众所使用和享受。面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缺失现象,著名的景观规划专家俞孔坚教授指出:“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神设计的,也不是为君主设计的,更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普通的人们设计的,这些普通的人是具体,富有人性的个体,而不是抽象的集体名词‘人民’”。的这一观点无疑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是城市的创造者,也是城市的使用者,城市设计必须以“人”为中心,城市公共空间应体现人文关怀,提倡人本主义设计理念,设计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这应当成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导思想,那么,应当如何来构筑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呢?
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原则,设计的核心是“人”,即人的需求,所有的设计应针对人的现实需要而展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braham H. Maslow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Hierarchy of Needs,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像金字塔一样的五个阶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生活需要,还包含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根本目的,要通过提高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先生提出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三个原则:第一,研究人在空间中的行为特征,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和爱好研究城市公共场所中人的行为或活动规律是做好城市设计的重要条件。第二,以“人的尺度”为空间的基本标尺,创造富有亲切感和人情味的空间形象。例如倡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无障碍设计,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身体不便带来的障碍,让儿童、老人、残疾人都可能享受户外公共生活的乐趣,特别是针对母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时也理应给予体贴关怀;第三,展现特定地域的文化,营造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个城市都是“生长”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并且由于历史、规模、性质、文化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格、品格和风格。
我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言:“一个城市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环境和氛围,应成为考评城市建设水平高低、管理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尺。”构筑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应当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设计,健全城市环境的文化生态系统。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也应成为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追求。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系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呼唤人性场所[J].城市环境艺术,2002,1:65-68. [2]邹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J].城市公共学刊,2006,5:38-41. [3]廖方.城市公共空间层次结构探讨[J].规划师 , 2007,4:71-72.
[4]杨保军.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新生[J]. 城市规划学刊 , 2006,6:92-94. [5]柳学军.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J]. 科技广场 , 2007,1:53-55.
[6]廖方.城市公共空间危机与建筑设计概念的拓展[J].建筑学报,2007,9:73-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