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运用夸张的好处在于

2020-05-0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运用夸张的好处在于:

①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② 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一)概念: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格。

(二)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的夸张形式。例如:(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1)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2)农民们都说:“看见这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3)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3)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四)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一)概念: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格。

(二)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的夸张形式。例如:(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1)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2)农民们都说:“看见这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3)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3)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四)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定义: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作用: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夸张写人:突出人物心理品质,性格遭遇等;

2、夸张写事:突出事物性质意义;

3、夸张写景:突出景物特征;

4、夸张抒情:使感情更强烈;

5、夸张议论:突出作者观点;

夸张的类型

一、扩大夸张 :

为了达到生动幽默效果,我们往往人为拔高事物特点,使之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神奇效果。我们先看《景阳冈》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课文把老虎的吼声惟妙惟肖地写出来了。这种在古诗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它的踪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例如在《我能行》中,“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二、缩小夸张

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倍缩小作用。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就是缩小夸张的使用。又如毛主席在《长征》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五岭山、乌蒙山分别视为细浪、泥丸,藐视它的小,突出红军的高大光辉形象。许多影视、

文学作品大量地使用缩小夸张,甚至把人缩小成比蚂蚁还小的人,从而展开神奇的故事。

三、时间夸张

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是先出现的,或者把先出现的事物说成后出现的。这样表面上看不合理,但通过夸张渲染,使内容得到强调。例如: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房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强调了李医生的医术高明。

练 习

一、用上夸张手法改写句子。

1.考场上静得很。

2. 寒风吹到脸上很疼。 3.天安门广场可大了。 4.小溪里的水清得很。

5.大海里的鱼非常多。

6.我们村口有一口古井占了村口很小一块地方。

7.花园里的花真香。

8. 他十分愤怒。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

2、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3、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

4、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

5、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6、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

7、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8、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 )( )

三、下面句子是夸张句的打√;并写出是哪种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时间夸张)

1. 团团如果跌一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 )

2. 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火箭样飞翔。( )( )

3. 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 )

4. 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 )

5. 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 )

6. .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 )

不光是这些影视节目中有夸张,成语中也有不少呢?你能列举几个吗?

学生:我想起来了,如: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三头六臂、怒发冲冠、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毛不拔、一尘不一、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雪花再大,也不可能会有席那么大;蜀道再难攀登,也是可以登上去的,不能与上青天相提并论。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扩大夸张的手法,极言燕山天气之寒冷、蜀道攀登之艰险。

二、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如“三年的时间,一眨眼的工夫就过去了。”“香港这弹丸之地。”显然,三年的时间不可能只有眨一下眼睛那么短,这里就是运用了缩小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时间过得很快。同样,把一个城市比做弹珠这样小的东西,也是用了缩小夸张,主要是为了强调香港的面积小。

三、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或同时出现的夸张形式。如“想念朋友的时候,就像饮酒,未举杯,人却醉了。”“看到这鲜绿的麦苗,我就闻到了白面馒头的香味。”按照常理,应该是先“举杯”,然后才会“醉”,通过超前夸张表现了浓烈的思念之情。看到鲜绿的麦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闻到馒头的香味,在超前夸张中突出表现了麦苗的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学生:听了您的讲解,我豁然开朗。那在运用时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老师: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地合理地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第四、运用夸张要力求新颖,不落俗套。另外,夸张往往与比喻、比拟等其他修辞手法连用,以增强描写性文字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学生:听了您的讲解,运用夸张我不怕了!

老师:修辞手法,悟出要领,运用时就会游刃有余,作文就会精彩。

【精彩链接】

1.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它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2.印象中,那个光彩夺目的教室门口,常站着一个皮肤白净、一身黑衣的男子。他总是潇洒地站在那里,修长的手指夹着一根烟,时不时深吸一口。听说,那是帅哥美女班的数学老师。那真是王中之王呀。听说,他大学一毕业就带高三,犹如英国王子上前线。听说,他很棒、很棒。——《穿黑衣衬衫的数学老师》

3.“上课——”人还未走上讲台,他的声音就已传入我们的耳朵。因为声音特大,余音要等一会儿方才散去。他一上课,总是用一双“贼亮的猫眼”不停地搜索着不听讲的“老鼠”。一双“不堪入目”的特大型的手在黑板上刷刷地写着“砖块”大的字,一块黑板三两下就被这“砖块”给塞满了。据说听他的课可以预防近视,此点绝对真实。他给我们的感觉像是一个“笑面虎”。上课时,他时常把嘴微微向上翘,露出一丝“阴笑”,这笑容真令人心里发虚。——《“特”老师》

4.这不,B君正在发呆。不料,被这位“teacher”的火眼金睛发现,你瞧,那目光足以杀死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老鼠,迸发熊熊火花,哈哈,这下又是一番谆谆教诲了。当离下课还有0.001秒时,他便习惯性地在黑板上写着:课堂作业,PXX第1、2、3、4、5题全做在练习本上。——《我班的“teacher”们》

点评:这些片段运用夸张之法,凸显了各位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取得了漫画式的效果。其描写形象,语言生动,幽默风趣,读之情趣横生,令人印象深刻!

【即学即练】

1.请判断下列句子的夸张类别。

(1)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

(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毛泽东)()

(7)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8)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2.试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夸张句。

(1)春天刚到,树木就一下子全变绿了。

(2)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

(3)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

(4)飞机在蓝天上快速飞翔。

(5)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

(6)李医生给人看病,保准药到病除。

参考答案:

1.(1)扩大夸张(2)扩大夸张(3)扩大夸张(4)扩大夸张(5)缩小夸张(6)缩小夸张(7)缩小夸张(8)超前夸张

2.示例:(1)春天到了,树木瞬间绿了。春天到了,树木绿得刺眼。(或:春天到了,树木一夜之间变绿了。或:春天到了,树木上的树叶犹如涂上了一层油似的,油绿油绿的。)(2)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3)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4)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火箭样飞翔。(5)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飞机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6)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染等。

三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

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他迈开比腿,一步登天了。

他一口气,吸干了长江之水。

他纵身一跳,一跃而起,上了三楼。

只有这么多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