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022-12-2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山中访友》片段,回答问题。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凉 清爽)!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见 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弯 弓)着腰,(俯身 低头)(凝望看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 仍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zhā zhá)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ɡuān ɡuàn) ,胳膊变成树枝,血(xiě xuè)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zhuàn zhuǎn)、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 (hé hè)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厚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第 1 页 共 46 页

1、为文中粗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平坦——( ) 喧闹——( ) 冷淡( )

3、用“ ”画出具体体现老桥德高望重特点的句子。

4、请用“﹏”在文中找出一个可以看出“我”和林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的句子。

5、理解句子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个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不但写出了桥的 ,而且也突出了它 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 。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第 2 页 共 46 页

☆这个句子用 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 、 这两位朋友间的 。

(3)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这样写的好处是

6、《山中访友》中作者拜访的老朋友指的是 ,表达了作者

7、在这个文段里,作者运用了 、 、 、 等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8、“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中的“撞”写出了作者的 。结尾也提到了这点,但更包含了访友之后的 和 。 二、阅读《草虫的村落》3--9段,回答问题。

1、“庞”查音序应查( ),查部首应查( )部。“勉”查音序应查( ),查部首应查( )部。

2、我会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2分)

第 3 页 共 46 页

①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

②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

3、“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这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2分)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表示转折

4、文段中写到“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蜥蜴和黑甲虫在交流些什么?根据提示写一对话。

蜥蜴说:嘿,小家伙

们,

小甲虫说: !

5、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足( ) 勤劳( ) 储藏() 疑惑() 炙烤()弹演()聚精会神()

6、请用在文中找出能体现“村民们”勤勉地奔忙的句子。

7、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第 4 页 共 46 页

8、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奇异想象和独特感受的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9、按课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1)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 )吧!

☆从这个句子,我感受到了—— 。

(2)甲虫音乐家们( )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 )流了出来。

☆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 。

10、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请写下来。

11、《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_______、对______的喜爱之情。

12、我给他们设计对白。(3分)

英勇的黑甲虫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娇小的黑甲虫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46 页

13、“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句话中的“优”是指( )

A、优良,美好(跟“劣”相对) B、充足,富裕 C、优待

14、“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句采用了( )和 ( ) 的修辞方法。

15、草虫的村落是迷人的而又有趣的。请你为草虫的村落写一句有关保护小动物的宣传标语:

16、 本文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中出一个拟人句,并仿写句子。

拟人句: 。

仿写: 。

(一)阅读课文《詹天佑》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

2、用“ ”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第 6 页 共 46 页

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 )的精神。

(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 )的仪器 ( )的计划 ( )的观察 ( )的勘测

5、用“_________ ”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6、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二)阅读《怀念母亲》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 )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 ),只①..在母亲身边待( )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①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

第 7 页 共 46 页

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 )十年如一日。 .

1.文段出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 ) .

(2)我痛哭了几天。 ( ) .

(3)抱终天之恨。 ( ) .

4.文中两个“只”字强调的意思不同,表达的情意也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只①强调了__________,应读出__________之情。

只②强调了__________,应读出__________之情。

5.文中“我的愿望”指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随母亲于地下 B.能够最后见上母亲一面

C.多一点时间陪陪母亲 D.大学毕业后供养母亲

第 8 页 共 46 页

6.写出你对画“——”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一)阅读《穷人》选段,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 没有人 上帝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 久久地坐在床前

1、请在 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第 9 页 共 46 页

2、(1)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部。

(2)“忐忑不安”中“安”的意思有:

A 安全; B安装; C安定。在文中应取( )。

3、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自食其果( ) 心神不宁( ) 好像( )

4、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地说明桑娜把西蒙两个孤儿抱回家后心情的词,并用这词造句。

6、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①话没说完。 ②人物在思索表示矛盾不安的心情。 ③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7、用“ ”画出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为什么忐忑不安?

第 10 页 共 46 页

8、“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是因为_____,“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这样做”指的是___________。 桑娜觉得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从中你体会到_________

9、“他会说什么呢?„„嗯,揍我一顿也好!”这里的“他”是指 渔夫 ,桑娜为什么会说“揍我一顿也好”?

10、文段最后说“桑娜深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请你发挥想像,说说这时桑娜可能在深思些什么?

(二)、阅读《唯一的听众》片段,回答问题。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觉、感受、感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

第 11 页 共 46 页

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名望、威望、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联系上下文,说说“声望”的意思: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偶尔( ) 众多( ) 凶恶( )

3、“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促使“我”努力练琴的动力

来自于___________ 。

4、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___________ 。“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使妹妹大吃一惊,妹妹大吃一惊是因为 ___________

第 12 页 共 46 页

5、作者“一直珍藏这个秘密”中“秘密”指什么?

6、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7、为什么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8、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

9、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这一句主要是人物的( )( )描写。

第 13 页 共 46 页

10、看完短文,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11、联系上下文,用“____”选择最恰当的词。

12、如果你是作者,听了妹妹的话后你会怎么样做呢?

(一)阅读《只有一个地球》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bó báo]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piān biǎ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质资源来说,它( )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 )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第 14 页 共 46 页

人类资源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 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乱用 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别的星球上去。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用“ ”为文中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或词语。

2、“赐”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__________ 部。

“赐”的解释有(1)赏给、给予;(2)敬词 。“恩赐”一词的解释应选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分)

随便( ) 保护( ) 吝啬( )

将来( ) 自私( ) 无限( )

4、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 )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赞美。

第 15 页 共 46 页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2分)

不是……而是……甚至 不但……还……

6、第三自然段中列举的可再生资源包括__ _、_____ 、___ 、 (2分)

7、文中划“ ”的比喻句,把 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 (2分)

8、“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结合本课及你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你想对我们人类说点什么呢?(3分)

9、这个片段运用了( )、( )、( )等说明方法说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3分)

10、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 )

1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人为的破坏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

1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___________ 第 16 页 共 46 页

13、地球给我们的印象是___________ (2分)

14、划“ ”的句子用了 __ 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5、划“ ”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_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___________

(二)阅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节选,回答问题。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gàn gān),就像血(xiě xuè)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1.在加粗字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2.在正确的答案后打“√”。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比喻句( )拟人句( )排比句( )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我们和大地上的动物植物都拥有自己的家园。( )

②我们人类和大地上的万物共同存在于大自然中,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 )

第 17 页 共 46 页

③大地上的山峦河流是我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的家园。( )

3.“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________有着________的关系。也预示着________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4.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________是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的________。

(一)阅读《少年闰土》片段1,回答问题。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biàn pián)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fú fó)面前许下心愿,用圈(juàn quān)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biàn pián)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 ”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我”急切地想见到闰土?

3、“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__________,“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闰土是一个住在

第 18 页 共 46 页

__________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写出了__________。从这些外貌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农村孩子。

4、用“ ”画出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5、用“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6、“好容易”的意思是:__________

7、这段话通过人物的 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身体__________闰土。

8、读了这段文字,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阅读《少年闰土》片段2 ,回答问题。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biān biǎn),撒下秕(bíbǐ)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fū fù)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

第 19 页 共 46 页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四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刺猬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 有胡叉呢 走到了 看见猹了 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 倒向你奔来 反从胯下窜了 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

“我们沙地里,潮汛(xūn xùn)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1、用“ ”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第 20 页 共 46 页

如许:__________ 单: 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4、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这些“稀奇事”是指__________ 6、文中已经用“‖”分为四层,这四层写了“我”和闰土的四件事,请你写出每件事的小标题。

7、闰土教“我”捕鸟,看似简单,其实是很讲究的,他是这样做的:

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方法: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勇敢机智 聪明能干)的人。(选择一个答案)

8、“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的原因是__________

9、“红的绿的都有”是说贝壳的颜色多,用一个成语代替是:__________ “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是写形状多,用一个成语代替是:__________

10、理解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说明:

第 21 页 共 46 页

__________

(2)“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________ __

(3)“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含义是:

__________

11、从闰土所说的几件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个__________ 的少年。文中主要是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 描写,来突出人物的个性,使闰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小读者的心里。

12、读画横线的句子,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 之情

13、你认为这一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读了文中最后一段,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闰土和“我”的朋友们。

闰土: __________ “我”的朋友们: __________

(一)阅读《老人与海鸥》节选,回答问题。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

第 22 页 共 46 页

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它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遗”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遗”字的解释有:

①丢失;②漏掉;③特指死人留下的;④丢失的东西。

在“遗像”中应选第 种意思。

在“路不拾遗”中应选第 种意思。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1分)

近义词:连忙(急忙) 凝视(注视)

第 23 页 共 46 页

反义词:缓慢(急速) 困难(容易)

3、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4、用“ ”画出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双引号的作用是

6、短文第三段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7、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发生这件事是因为海鸥们 ,它们在 表达 。

(二)阅读《最后一头战象》节选,回答问题。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第 24 页 共 46 页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

洛江畔。它站在江 (摊、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 (踩、踏)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 (昂、仰)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 (跳、蹦)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1.选段出自课文 作者 。

主要写了一头战象语段中还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我和波农丁,这段文字可以用小标题概括

2.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凝望 摩挲 久久 曾经

(2)反义词:膨胀 炯炯有神

3.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震耳欲聋”的“欲”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欲罢不能 B.求知欲 C.摇摇欲坠 D.欲盖弥彰 E.山雨欲来

4.第一自然段中,我们不仅从 、 、 ,送食物,可以

第 25 页 共 46 页

感受到寨子的人们对战象难以割舍的情感;还从从 和 两个细节,感受到战象对寨子及寨中的人们的依依不舍之情。它没有忘记寨子的人对它的救助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5.用小标题概括选段所描写的两个场面 、 。

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使用叠词增强了表达效果,其中“ ”一词写出了嘎羧走了很长时间,“ ”一词写出了嘎羧站在江畔的时间长。

7.选段中画线的句子从 三方面对嘎羧进行描写,体现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重情义的高尚情怀。

(1)“久久凝望”里,嘎索会想象到怎样的景象?

(2)嘎羧为什么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

(3)从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中,你听出了嘎羧在说些什么?

8.用“ ”画出选段中环境描写的语句。

第 26 页 共 46 页

9.原文填

空: 。

10.第三自然段中描写神态的语句有

阅读《伯牙绝弦》,回答问题。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 ②穷尽 ③走不通的 ④独一无二的 ⑤极、最

伯牙绝琴( )斩尽杀绝(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绝大多数( )悬崖绝壁( )

善:①擅长、善于 ②好 ③善良 ④容易,易于 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怀不善( )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终( ) 英勇善战( )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第 27 页 共 46 页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①句子含

义: 。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参考答案:

一、阅读《山中访友》片段,回答问题。

1.清爽 拜访 俯身 凝望 依然 zhā ɡuān xuè zhuǎn

2.陡峭 宁静 热切

3.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

第 28 页 共 46 页

月影 点拨:抓住德高望重的含义去找对应的句子。

4.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5.(1)比喻, “老桥” “德高望重的老人”,古老,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赞美和敬佩之情。 点拨:理解比喻句的定义和作用。

(2)拟人,鸟儿 、露珠 默契和深厚情谊 点拨:理解拟人句的定义和作用。

(3)联想。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物我相融的境界。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树与我融为一体的强烈情感。

6.山林中的一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结合全文去体会。

7. 比喻、拟人 、排比 、 反问 点拨:仔细阅读每个句子,找到句子的修辞手法。

8. 整个人沐浴在和风中的愉快心情。 收获 快乐 点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句子整体意思作答。

二、阅读《草虫的村落》3--9段,回答问题。

1. P 广 M , 力

2.

① 庞然大物

第 29 页 共 46 页

② 熙熙攘攘

3. A 点拨:理解破折号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

4. 没见过这样大的吗?不用怕,我们交个朋友吧!

好啊,带我们出去见见外面的大千世界吧! 点拨:结合蜥蜴和甲虫的特点,根据提示自由想象。

5.

驻足 勤勉 蕴藏 迷惑 烘烤 演奏 全神贯注

6.

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点拨:抓住勤勉奔忙去找对应的句子。

7.

答: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奔忙着;可能是小甲虫自我价值现实的快乐感,激发他们前进着

8.

第 30 页 共 46 页

答: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体会: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甲虫的喜爱之情。如:在夏天的夜晚,池塘里青蛙的叫声仿佛是音乐家们进行的一场大合奏,而蜘蛛却无心欣赏青蛙的演唱,认真地织网。

9.

(1) 茂盛的森林 游侠

☆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草虫的世界,体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的童心。 点拨: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2) 全神贯注 灵泉

☆ 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点拨:结合课文整体去作答。

10.

答:“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 也许是市场里,看到了甲虫们在做买卖;公园里,看到了大甲虫们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 点拨:从短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

11. 大自然、 小生物

第 31 页 共 46 页

12. 妻子,我终于回来了,这次出远门多惊险啊!好在能回来。

丈夫,你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啊,谢天谢地你终于回来了。 点拨:发挥想象去写。

13. A 点拨:把词语意思分别代入句子中,符合句子语境的即为正确答案。

14. 拟人 比喻

15.

小草虫,有生命,别伤它,积大德! 小草虫也有生命,你珍惜它吗?

16.

拟人句: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仿写:小鸟在树上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儿。

点拨:运用拟人句定义去写。

(一)阅读课文《詹天佑》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

1.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点拨: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段首或段末。

第 32 页 共 46 页

2.

答案: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体会到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3.

①答案;碰到的困难 ②答案;詹天佑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③答案。为什么要这样做。 点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去概括总结。

4.

(1) 一丝不苟,高度负责 点拨:结合对詹天佑的语言描写去体会。

(2) 精密 周密 周密 精密

5.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6.

第 33 页 共 46 页

答案:为中国工程师争一口气,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沉重的回击。 点拨:按照原文填写即可。

(二)阅读《怀念母亲》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怀念母亲 季羡林

2.cénɡ sānɡ dāi shù

3.逗留,停留 尽情 怀着

4.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短 遗憾(悔恨)

母亲在世的时间短(寿命短)痛惜

5.D 点拨:根据原文内容作答。

6.作者将失去的母爱看作是灵魂却使得一部分,写出了失去母亲给自己带来的打击之大。

7.感受到作者对母亲去世的极度悲痛之情。

(一)阅读《穷人》选段,回答问题。

1.

第 34 页 共 46 页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1) G 衣

(2) C

点拨:掌握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3. 自作自受 忐忑不安 仿佛

4.

答: 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作者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赞颂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点拨:理解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去概括总结,并根据主要内容去体会。

5.

忐忑不安

天黑了,明明还没有回来,妈妈的心忐忑不安。

6. ② 点拨:结合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去体会。

7.

第 35 页 共 46 页

答:“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

8. 害怕丈夫回来责骂她, 桑娜心地善良, 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 西蒙的孩子没人照顾会冻死、饿死的。 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点拨:结合全文内容体会桑娜的善良品质。

9.

答:桑娜热爱丈夫,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也反映她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

10.点拨:想象合理,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唯一的听众》片段,回答问题。

1、 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点拨:运用查字典的方法。

2. 常常 唯一 慈祥

3. 找回了自信 老人对我的鼓励 点拨:结合原文内容作答。

第 36 页 共 46 页

4. 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我”以前拉小提琴拉得很差,像锯床脚一样,但是我的琴技突然突飞猛进,教导“我‘的还是最有名望的小提琴家。所以妹妹才会大吃一惊。

5.

答: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点拨:根据课文整体内容作答。

6. D

7.

答: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

8. 答: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9. 神态 动作

答: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点拨:理解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定义和作用。

10.

第 37 页 共 46 页

答:我觉得老人是个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德高望重的老人。 点拨:结合对老人的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面去体会老人的形象品质。

11.

感受 声望

12.

答:我会大吃一惊,接着问妹妹:‘怎么我从来没发现,她竟然是教授,我拉了那么难听的音乐给她听,真是太糟糕了!

(一)阅读《只有一个地球》回答问题。

1. báo piān 毁坏 滥用

2. C , 贝 (1)

3. 随意 毁坏 慷慨

本来 无私 有限

4. B 点拨:理解拟人的定义和作用。

5. 不是……而是……甚至 不但……还…… 点拨:判断关联词语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

第 38 页 共 46 页

6. 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点拨:结合课文原文作答。

7. 地球 扁舟 点拨:掌握比喻句的定义和作用。

8.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过来吧!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

水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生活的大家园——地球!

9. 举例子 、 打比方 、 列数字 点拨:理解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的定义。

10. 引用 除了地球不能找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11.

乱砍滥伐导致我们这里经常浸水,生活很不方便,周围的空气污染使我得了过敏性鼻炎。 。

12. 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13.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4. 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

第 39 页 共 46 页

护地球。 点拨:理解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的定义及作用。

15.拟人、 比喻 母亲 、 摇篮 ,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

(二)阅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节选,回答问题。

1.gàn xuè

2.(1)比喻句 点拨:理解比喻句的定义和作用。 (2)②

3.大地 密不可分 土地

4.例如:溪流、山川、平原是我们的姐妹;太阳、空气、雨水是我们的兄弟。

(一)阅读《少年闰土》片段1,回答问题。

1. biàn fú quān biàn

2. 答: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3. 经常劳动.身体健康,“ 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少年闰土的可爱。 十分健康.可爱的

4.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 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5.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第 40 页 共 46 页

6. 好不容易

7. 外貌 , 结实健康 点拨:理解外貌描写的定义。

8. 答:闰土是一个经常参加劳动.经受风吹雨晒,身体结实健康的农村孩子。 点拨:结合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及“我”对闰土的叙述来体会闰土的形象。

(二)阅读《少年闰土》片段2 ,回答问题。

1. biǎn bǐ fù xùn

2. 如此 只 点拨: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去理解。

3.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新鲜)(希奇)

4. “。 , , 。 , , 。……”

5. 闰土给我讲的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看跳鱼儿。 点拨:结合课文全文去填写。

6. ①雪地捕鸟 ②海边捡贝 ③看瓜刺猹 ④潮汛看跳鱼 点拨:抓住关键词去写即可。

7.时间:下大雪 地点:沙地上 方法: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拉绳子; 动作:扫 . 支.撒下.拉 。结果:各种鸟都有。 聪明能干 。

8. 捕鸟须下了大雪才好

第 41 页 共 46 页

9. 五颜六色 奇形怪状

10.理解

(1) “我”根本没见过,说明“我”知识贫乏,也反衬出闰土知识丰富。

(2) 獾猪.刺猬和猹等小动物经常咬瓜,农民要细心保护,才有好收成。

(3) 作者和他的小朋友都生活在高墙大院里,生活天地狭窄,知识贫乏。

点拨: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去理解。

11. 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和阅历丰富的 。 外貌.语言.动作

12. “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之情。

13.答:写了少年闰土讲述了四件有趣的事给“我”听。表达了作者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之情。

14. 闰土: 见多识广 “我”的朋友们: 孤陋寡闻.井底之蛙

点拨:仔细阅读最后一自然段去理解。

(一)阅读《老人与海鸥》节选,回答问题。

1. O , 鸟 辶 , Y ③ ④

第 42 页 共 46 页

2.

近义词:连忙(急忙) 凝视(注视)

反义词:缓慢(急速) 困难(容易)

3.答: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因为它们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连声鸣叫呼唤老人。

点拨: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4.句子: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体会: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

5. 解释说明 , 特殊含义 点拨:掌握破折号和双引号的作用。

6. 答: 两次用了“扑”这个词,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多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

第 43 页 共 46 页

7.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用自己的特殊方式 对老人的留恋。 点拨:抓住课文整体意思去总结。

(二)阅读《最后一头战象》节选,回答问题。

1. 《最后一头战象》, 沈石溪 凭吊战场

2.按要求写词语。

(1) 凝视 注视 抚摩 抚摸 良久 许久 以前 以往

(2) 收缩 紧缩 暗淡无光

3. ( C )( E )。 点拨:先理解震耳欲聋中欲的意思,再去选择与其意思相同的词语。

4. 泣不成声 . 系纱巾 .绑黑布, 什么也没吃, 只喝了一点水 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点拨: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寻找答案。

5. 依依惜别 . 凭吊战场 。

6. “ 整整 ” “ 久久 ”

7. 神态 . 动作 . 吼声 点拨:掌握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定义,在理解句子基础上作答。

第 44 页 共 46 页

(1)嘎羧想象到浴血奋战的景象。

(2) 因为那块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3)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的灵魂;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在告诉战友,它即将来陪伴它们。

8.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

9.原文填空: 滩 踩 昂 跳

10. 炯炯有神 凝望

阅读《伯牙绝弦》,回答问题。

1.① ② ③ ⑤ ⑤ ③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点拨:把加点字解释分别代入词语中,符合词语意思的即为正确答案。

2. ② 点拨:根据句子意思去划分停顿。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第 45 页 共 46 页

☆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点拨:按课文原文填空。

① 伯牙奏琴,心中想的是高山,钟子期说道:“(弹得)好啊!那巍峨雄伟的气势就如同泰山啊!

② 钟子期是真正了解俞瑞的,是俞瑞的知音人。

☆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① 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知音,于是就就把琴摔了,终生不再弹琴。

② 知音难求和失去知己的悲痛 。

点拨:先理解句中字的意思,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进而写出自己的体会。

第 46 页 共 4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