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严经云:「云何说诸蕴,诸蕴何有性,蕴性不可灭,是故说无生,分别此诸蕴,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灭,此是无生义。众生即如是,诸佛亦复然,佛与诸佛法,自性无所有,能知此诸法,真如不颠倒。」
2、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3、.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4、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5、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罗嗦。
6、.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7、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8、.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
9、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10、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
11、是非生灭,一由自心,若能无心,于法即无碍、无缚、无解,自体无缚名为解脱。
12、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13、荷泽:「真如之体不可得,名为空,能见不可得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故不言\"空\"。」
14、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
15、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一切法无体,体惟净性,即是一切法体惟净性,所以诸法一如,称为一真法界。
16、.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
17、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18、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19、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20、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21、.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底人。现在诸圣贤,亦是修心底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22、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得有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名为外道。
2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2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25、.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26、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27、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28、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29、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30、.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31、空闲自在,样样现成,不假外求,无须造作。
32、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33、荷泽:心起「即色」,不可得,故「即空」,法性妙有,故「即色」,色妙无,故「即空」。又曰:「为未见性,是以说空,若见本性,空亦不有。」
34、佛说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35、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36、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37、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38、.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39、无心似镜,与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
40、赵州:「诸方难见易识,我这里易见难识。」
4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42、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
43、.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44、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45、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
46、无:体性空寂也,而本智妙用。
47、心即我也,我即心也。非我有此心也。我有此心,则心与我二矣。
48、.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49、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50、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51、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
52、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53、二性空是体,知二性空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54、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55、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56、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57、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58、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59、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60、大珠和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
61、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62、.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63、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64、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
65、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百千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66、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67、.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68、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69、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70、.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71、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72、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徹。
73、佛是无心道人。
74、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5、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76、.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77、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78、欲得作佛去,不舍众生心,但莫污自性,即是解脱义。
79、身心以自性为见。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明鉴无心故。
80、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棲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81、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82、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83、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84、心住无住处;心不住一切处;心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无住心也。
85、.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86、.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87、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88、观心得悟,一切俱了。
89、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90、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91、性乃本具,万古恒常,非由因缘聚会而生者也。
92、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93、离相为离念之方便,离念为离相之究竟。
94、.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95、.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
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
96、心不迷不随生死,业不系不受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盖。
97、佛是无心道人。
98、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99、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100、无相行者,即是安乐行。
101、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102、.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103、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104、.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105、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106、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
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107、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108、以不着相故,虽事来即应,而天君泰然不为所动;以相非断灭故,虽心不着相,而条理秩然毫无废事。
109、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110、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11、好恶是非,一时都放,则心无住处。心无住处,则无有心,即无有心,亦无无心,有无总无,身心具尽。身心尽故,泯齐万境。万境无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无不寂。以寂为体,体无不虚,虚寂无穷,通同法界。法界缘起,无不自然,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112、本性:具足永恒的快乐,无量的智慧。
113、真如妙体,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无事不应。
114、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15、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
116、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117、.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118、解一即千从,迷一即万惑,若人守一,万事毕。是悟道之妙也。
119、禅:不二、绝对。
120、.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贪嗔也。
121、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122、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123、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124、.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25、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126、.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
127、心外见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离生死,即是涅槃。
128、古灵神赞禅师:「世界如许大不肯出,钻他故纸做什么。」又作偈:「空门不肯出,投窗亦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130、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131、五蕴皆属空寂,与佛性本体无异。
132、解在行处,行在解处。
13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34、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之性,无取无舍,何得有别。
135、.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136、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137、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
138、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139、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
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140、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41、.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所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污染,亦不住在无污染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
142、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143、.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44、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145、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46、.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147、即色即空,名为等觉;二性空故,名为妙觉。
148、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工夫。
149、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150、但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知。
15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52、.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153、.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154、欲遣我执,最妙观空。
155、荷泽:心起「即色」,不可得,故「即空」,法性妙有,故「即色」,色妙无,故「即空」。又曰:「为未见性,是以说空,若见本性,空亦不有。」
156、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157、.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158、.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159、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善恶一切,皆由自心。
160、.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161、.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162、.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163、.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164、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165、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66、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167、无相行者,即是安乐行。
168、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16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70、华严经云:「云何说诸蕴,诸蕴何有性,蕴性不可灭,是故说无生,分别此诸蕴,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灭,此是无生义。众生即如是,诸佛亦复然,佛与诸佛法,自性无所有,能知此诸法,真如不颠倒。」
171、修行须依经中所明之理,返照自性。
172、真正佛法的人生观,他是真能见着万法皆空,便立于这个空上。他又真能见着万法不空,便立于这个不空上。因为他立于这个空上,他便熄灭贪嗔痴三毒,灭除人、我、众生、寿者四相。因为他立于这个不可空上,他便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173、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174、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175、.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176、佛说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性。
177、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178、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179、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名为无相行。
180、.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矣;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顾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181、.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汎般若船。
182、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183、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184、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之性,无取无舍,何得有别。
185、解在行处,行在解处。
186、.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87、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188、古德云:一心是万法之性,万法是一心之相。
189、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190、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191、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192、好恶是非,一时都放,则心无住处。心无住处,则无有心,即无有心,亦无无心,有无总无,身心具尽。身心尽故,泯齐万境。万境无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无不寂。以寂为体,体无不虚,虚寂无穷,通同法界。法界缘起,无不自然,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193、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
194、.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
195、.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196、认定死语,重增虚妄,辗转惑乱,无有了期。
197、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
198、.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
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199、.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200、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201、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202、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20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04、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205、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206、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207、.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208、凡安心之法,一切不安,名真安心,顿止诸缘,妄想永息。
209、.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210、.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211、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棲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12、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213、志公:「无有一法可得,翛然自入无余。」
214、.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215、.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216、.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217、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218、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19、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220、深潭月影,任意撮摩。清谈对面,非佛而谁。
221、.心不迷,不堕生死。业不繁,不忧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累。
222、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百千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224、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225、.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22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227、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228、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29、夫众生处处执着,一言执着,便有能所。就能执一面言,无非妄念。就所执一面言,便是诸法。
230、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231、摄心一处,便是功德业林,散虑片刻,即名烦恼罗刹。
232、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233、.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23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235、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
236、.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237、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238、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
239、本性:于中一法不立,故名「空相」。于一法不实,故名「实相」。空实一如,是为妙明真心。
240、.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241、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242、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243、见性门中,唯在一念生信。
244、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245、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246、.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247、欲遣我执,最妙观空。
248、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249、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
250、妄念无生,乃名真心不动。
251、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252、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253、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254、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已。
255、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256、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257、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258、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百千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259、.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260、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261、好恶是非,一时都放,则心无住处。心无住处,则无有心,即无有心,亦无无心,有无总无,身心具尽。身心尽故,泯齐万境。万境无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无不寂。以寂为体,体无不虚,虚寂无穷,通同法界。法界缘起,无不自然,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26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63、不分彼此随处随时,皆是现量,这就是平等独立,大无畏,本来的面目。
264、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265、森罗即万象,一法之所印。
266、修行须依经中所明之理,返照自性。
267、.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矣;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顾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268、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269、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270、.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271、.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272、.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73、.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
274、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275、身心以自性为见。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明鉴无心故。
276、.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
277、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278、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
生说不生。
279、.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80、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
281、.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282、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283、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284、竹节虚心是我师。
285、.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286、.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87、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288、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289、心不厌细,功不厌繁,事不厌周,法不厌备。
290、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291、.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292、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293、平常心是道。
294、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无所念,一切处无心。
295、.竞利奔名何足跨,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296、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297、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298、妄念无生,乃名真心不动。
299、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300、取相之病若除,则内而五蕴,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严经所说咸是妙净明心净明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