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预制构造柱[实用新型专利]

2023-12-1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8293902 U(45)授权公告日 2018.12.28

(21)申请号 201820436501.8(22)申请日 2018.03.28

(73)专利权人 天津中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经济开发区(西

区)香港街3号G座108、109、110室(72)发明人 吕鑫 (51)Int.Cl.

E04C 3/34(2006.01)E04C 5/03(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8293902 U(54)实用新型名称

预制构造柱(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建筑物构造,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构造柱,包括柱体,柱体包括龙骨和混

纵筋为四根,纵筋凝土柱,龙骨包括纵筋和箍筋,

均纵向设置呈矩形排列,箍筋横向套设在纵筋外侧且与纵筋固接,纵筋上下两端均凸出混凝土柱,混凝土柱与砌体的连接面为加固面,加固面在纵向上开设有多个水平的安装孔,安装孔贯穿柱体,安装孔内植入有拉结筋,拉结筋的两端均穿出安装孔。本实用新型在砌制砌体的过程中,能够将植入在安装孔内的拉结筋砌入砌体中,通过拉结筋的作用能够增大砌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大抗震强度;另外,拉结筋贯穿安装孔,能够使得构造柱两侧的砌体通过拉结筋互相连接,增大构造柱以及构造柱两侧墙体的整体性,提升抗震强度。

CN 208293902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预制构造柱,包括柱体(1),柱体(1)包括龙骨(11)和混凝土柱(12),龙骨(11)包括纵筋(111)和箍筋(112),纵筋(111)为四根,纵筋(111)均纵向设置呈矩形排列,箍筋(112)横向套设在纵筋(111)外侧且与纵筋(111)固接,纵筋(111)的上下两端均凸出混凝土柱(12),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柱(12)与砌体的连接面为加固面(121),加固面(121)在纵向上开设有多个水平的安装孔(124),安装孔(124)贯穿柱体(1),安装孔(124)内植入有拉结筋(2),所述拉结筋(2)的两端均穿出安装孔(1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加固面(121)沿纵向向内开设有梯形的加强槽(1211),砌体与加强槽(1211)的槽底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柱(12)上加固面(121)一侧均设置成马牙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安装孔(124)之间间距为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拉结筋(2)为螺纹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构造柱,其特征在于,纵筋(111)和箍筋(112)为螺纹钢。

2

CN 208293902 U

说 明 书预制构造柱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建筑物构造,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构造柱。

背景技术

[0002]构造柱通常设置在外墙的四角,与砌体连接,用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构造柱按成型方法分为现浇构造柱和预制构造柱,预制构造柱是预制成型,使用时拼接放置即可。

[0003]如图1所示,现有的预制构造柱包括龙骨11和混凝土柱12,混凝土柱12是以龙骨11为主要支撑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龙骨11包括纵筋111和箍筋112,纵筋111为四根,纵筋111均纵向设置呈矩形排列,箍筋112横向套设在纵筋111外侧且与纵筋111固接,纵筋111的上下两端均凸出混凝土柱12。在使用预制构造柱时,先将预制构造柱下端的纵筋111与预制楼板的钢筋焊接,之后浇筑固定;随后再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纵筋111的上端焊接后浇筑固定,最后再砌制砌体。

[0004]砌体与混凝土柱12的连接面为加固面121,其不足之处在于,加固面121与砌体之间没有其他的加固方式,抗震能力较弱。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构造柱,增大了预制构造柱与砌体之间的抗震强度。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0007]一种预制构造柱,包括柱体,柱体包括龙骨和混凝土柱,龙骨包括纵筋和箍筋,纵筋为四根,纵筋均纵向设置呈矩形排列,箍筋横向套设在纵筋外侧且与纵筋固接,纵筋的上下两端均凸出混凝土柱,混凝土柱与砌体的连接面为加固面,加固面在纵向上开设有多个水平的安装孔,安装孔贯穿柱体,安装孔内植入有拉结筋,所述拉结筋的两端均穿出安装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砌制砌体的过程中,能够将植入在安装孔内的拉结筋砌入砌体中,通过拉结筋的作用能够增大砌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大抗震强度;另外,拉结筋贯穿安装孔,能够使得构造柱两侧的砌体通过拉结筋互相连接,增大构造柱以及构造柱两侧墙体的整体性,提升抗震强度。[0009]较佳地,加固面沿纵向向内开设有梯形的加强槽,砌体与加强槽的槽底贴合。[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砌制砌体的过程中将砌体与加强槽的槽底贴合,在加强槽的限制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增大砌体与预制构造柱的连接强度。[0011]较佳地,混凝土柱上加固面一侧均设置成马牙搓结构。[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面设置成马牙搓结构能够增大砌体与构造柱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大构造柱与砌体的连接强度和抗震强度。[0013]较佳地,安装孔之间间距为500mm。

3

CN 208293902 U[0014]

说 明 书

2/3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之间间距500mm能够使用最少的安装孔,使砌体与

构造柱之间达到较佳的连接强度。[0015]较佳地,拉结筋为螺纹钢。[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螺纹钢能够增大拉结筋与砌体和构造柱的摩擦力,增大拉结筋与砌体和构造柱的连接强度。[0017]较佳地,纵筋和箍筋为螺纹钢。[00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0019]1、通过在构造柱内植入拉结筋,能够增大砌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达到增大砌体与构造柱的抗震强度的效果;[0020]2、通过在构造柱的加固面上开设贯穿柱体的安装孔,在穿过安装孔的拉结筋的作用下,能够增大构造柱以及构造柱两侧的砌体的整体性,达到了增大砌体与构造柱抗震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现有技术中预制构造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0025]图中,1、柱体;11、龙骨;111、纵筋;112、箍筋;12、混凝土柱;121、加固面;1211、加强槽;124、安装孔;2、拉结筋。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7]如图2所示,一种预制构造柱,包括柱体1和拉结筋2;柱体1包括龙骨11和混凝土柱12,龙骨11包括纵筋111和箍筋112,纵筋111为四根(如图3所示),纵筋111均纵向设置呈矩形排列,箍筋112横向套设在纵筋111外侧且与纵筋111固接,纵筋111的上下两端均凸出混凝土柱12;混凝土柱12与砌体的连接面为加固面121,加固面121在纵向上开设有多个水平的安装孔124(如图4所示),安装孔124上植入拉结筋2。拉结筋2的一段植入安装孔124内,其他段砌入砌体内,这样能够大大增强砌体与柱体1的连接强度,增大砌体与构造柱的抗震强度。

[0028]如图2所示,优选地,安装孔124贯穿柱体1,植入安装孔124内的拉结筋2完全穿过安装孔124,且拉结筋2的两端均穿过安装孔124。这样,在拉结筋124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构造柱两侧的砌体互相连接受力,增大了构造柱与构造柱两侧的砌体之间的整体性,达到了增大砌体与构造柱抗震强度的效果。

[0029]安装孔124之间的间距最好为500mm,这样能够使用最少的安装孔124,使砌体与构造柱之间达到较佳的连接强度。

4

CN 208293902 U[0030]

说 明 书

3/3页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大砌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固面121可以沿纵

向向内开设有梯形的加强槽1211,砌体与加强槽1211的槽底贴合;还可以将混凝土柱12的加固面121一侧均设置成马牙搓结构。[0031]优选地,拉结筋2、纵筋111和箍筋112为螺纹钢,这样能够增大拉结筋2、纵筋111、箍筋112与混凝土柱12或者砌体的摩擦力,增大强度。[003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5

CN 208293902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6

CN 208293902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7

CN 208293902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3

8

CN 208293902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4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