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多种波形发生电路的设计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 目: 一种简单的多种波形发生电路的设计 系 (院): 电子工程学院 学 期: 08—09—2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简的种形生

种单多波发电

第 1 页 共 11 页

评语: 成绩: 签名: 日期: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路的设计

1引言

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路中的特殊放大器,只要适当选取外部元件,就能构成各种运算电路,如放大、加法、减法、微分和积分等,并因此而得名。自20世纪60年代集成运放问世以来,运放各个系列产品层出不穷,以价格低、性能优得到广泛应用,现已持续不断地渗透到模拟和混合模拟一数字电子学的各个领域。集成运放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有基本放大电路、比较器电路、简单滤波器电路等。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等波形产生电路也可由此产生。在介绍运放组成相应电路的同时,也介绍一些典型的专用集成电路如集成测量放大器、单片有源滤波器、单片集成比较器及其应用电路等。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通过对波形发生器的原理以及构成分析,可设计一个能变换出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方波的函数波形发生器。

本课题采用由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管差分放大器共同组成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先通过比较器产生方波,再通过积分器产生三角波,再通过差分放大器形成正弦波,最后通过比较器形成锯齿波。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

2设计目的

(1)掌握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 (2)掌握迟滞型比较器的特性参数的计算。 (3)了解单片集成函数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能够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调试。 (5)掌握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6)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7)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

(8)熟悉常用仪表,了解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

3设计内容及要求

3.1课程设计的内容

(1)该发生器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锯齿波。 (2)函数发生器以集成运放和晶体管为核心进行设计 (3)指标:

输出波形: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锯齿波 频率范围:1Hz~10Hz,10Hz~100Hz

第 2 页 共 11 页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输出电压:方波VP-P≤24V,三角波VP-P=8V,正弦波VP-P>1V; (4)对单片集成函数发生器应用接线进行设计。 3.2课程设计的要求 (1)提出具体方案

(2)给出所设计电路的原理图。 (3)进行电路仿真,PCB设计 (4)输出波形的频率连续可调。 (5)三角波输出波形幅值连续可调。 (6)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

(7)用分立元件和运放设计的波形发生器要求先用pspice或ewb进行电路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正确后,在进行安装调试。

4总体方案设计

4.1原理框图

4.2 函数发生器的总方案

函数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矩形波及锯齿波、阶梯

第 3 页 共 11 页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波等电压波形的电路或仪器。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使用的器件可以是分立器件 (如低频信号函数发生器S101全部采用晶体管),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如单片函数发生器模块8038)。为进一步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实验调试技术,本课题采用由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管差分放大器共同组成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产生矩形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的方案有多种,本课题采用先产生方波—三角波,再将三角波变换成锯齿波和矩形波的电路设计方法 本课题中函数发生器电路组成框图如上所示:

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到锯齿波的变换电路主要由比例运算放大器来完成,而三角波到矩形波的变换主要是通过比较器和积分器来实现的。

5单元电路的设计

5.1方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集成运放A,电阻R1,R2,R3和双向稳压管组成反向滞回比较器,起开关作用;RC电路起反馈和延迟作用,电容C连到A的反向输入端,以控制滞回比较器的工作状态。滞回比较器输出电压Uo有两个工作状态:高电平+Uz和低电平-Uz,两个状态的翻转是通过RC电路的充放电改变滞回比较器的输入实现的。假设t=0时,电容C上电压Uo为0,输出电压为高电平,即Uo=+Uz,则集成运放同向输入端的电位U+=滞回比较器的第一阈值电压Uth1,即U1={R1/(R1+R2)}*Uz。输出端的高电平通过电阻R对电容C充电,电容电压Uc上升到略大于Uth1时,集成运放方向输入端电位U-大于同向输入端电压,输出电压发生越变,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于是集成运放同向输入端电压立即变为第二阈值电压Uth2,即U+=【-R1/(R1+R2)】*Uz,输出电压变为低电平后,电容C将通过R先放电再充电,电容电压Uc随时间下降,放电过程如下图(a)虚线所示。当Uc下降到略小于Uth2时,集成运放反向输入端电位小于同向输入端电位,滞回比较器输出状态发生另一次越变,输出电压从低电平重新跳回到高电平。C又重新充电,周期性地重复上述过程。在电路稳定以后,电容C的充放电时间常数相等,并且两次越变时电容电压变化的幅值也相等,所以在一个周期内Uo的高低电平时间相等,即Uo是连续的方波。如(b)所示。

第 4 页 共 11 页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方波发生电路图

5.2方波---三角波转换原理

第 5 页 共 11 页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图

波形图

电压传输特性

在图所示电路中,积分电路的输出电压Uo作为滞回比较器的输入电压,而滞回比较器的输出电压Uo1又作为积分电路的输入电压;由于采用反向电路取代RC电路,为满足相位关系,该电路选用同向滞回比较器。 分析同向滞回比较器可得其输出高低电平和阈值电压 Uoh=+Uz, Uol=-Uz; Ulrl=+R1*Uz/R2 Uth2=-R1*Uz/R2

当滞回比较器输出电压Uo1为高电平+Uz时,+Uz将通过电阻R对积分电容C反向充电,充电电流为-Uz/R,输出电压Uo按线性规律下降,当下降到滞回比较器的第二阈值电压时,集成运放A1的同向输入端电位U+=U-=0,再略下降就使得U+U-,U01从-Uz越变回到+Uz,电容又开始反向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由于积分电路反向积分和正向积分的电流大小相等,使得UO在一个周期内的下降时间和上升时间相等,且斜率的绝对值也相等,因而U0是三角波,U01是方波,波形如上图所示。

5.3三角波转化为锯齿波产生原理

如果把三角波输入到一个比例系数可控的比例运算电路,在三角波上升的半周期内,令运算电路的比例系数为1,事输出电压Uo的波形保持三角波的原有波形不变,而在三角波下降的半周期内,令运算电路的比例系数为1,使Uo的波形与原有波形反向,则Uo将为锯齿波。利用结型场效应管组成的电子开关实现了比例系数的可控性。当T得栅极电压为Uc为负,且幅值超过场效应管夹断电压时,T夹断。如果在输入三角波

第 6 页 共 11 页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电压U1上升的半周期内使场效应管的栅极控制电压Uc为负半周,则T夹断,根据虚

短和虚断列出方程组

如果在u1下降的半周期内,uc为正,则T导通,电路等效为集成运放A同向端接地的反向比例运算电路。所以达到了三角波变锯齿波的目的。

锯齿波电路和波形

5.4矩形波发生电路

第 7 页 共 11 页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电路如图,它由迟滞比较器和积分电路构成。二极管D1和D2将将电容C的充电和放电电路分开,这样就可以通过改变电位器RP1滑动点的位置来改变电容C的充电和放电的时间常数,最后达到调节矩形波的目的。电位器RP1的滑动点将RP1分为RP*和RP@两个部分,而忽略二极管D1,D2的导通电阻,则电容C充电回路的电阻为R+RP@,,而放电回路的电阻为R+RP*。如果RP@6电路的参数选择及计算

6.1.方波-三角波中电容C1变化

将C2从10uf(理论时可出来波形)换成0.1uf时,可得出波形。实际上,分析一下便知当C2=10uf时,频率很低,不容易在实际电路中实现。

第 8 页 共 11 页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6.2参数的选择

频率:0~10MHz(正弦波、矩形波),0~200kHz(其它),除干扰·DC 电源:AC100v/120v/200v/230v+-10%(自动切换)

电压设定量程:峰值±0.1V/±1V/±10V(分辨率0.01mV~1mV) 最小负载阻抗:40Ω 输出阻抗:50Ω±2%(DC)

上升与下降时间:45ns以内(10~90%,设定为通过过滤器,矩形波)

7总电路图

先通过比较器产生方波,再通过积分器产生三角波,然后通过比较器形成锯形波,再通过比例运算放大器将三角波转换为锯齿波。图所示电路由四运放和少量电阻电容组成。以集成运放为核心器件可将图分为四个部分。设集成运放输出电压最大值为+Uom,最小值为-Uom。A1工作在开环状态,且同向输入端接地,组成过零比较器。其输出高低平决定于集成运放输出电压的幅值。A2,R1,C1组成积分电路,其输出电压为U02=-U01(t2-t1)/R1C1+U02(t1).A3组成电压比较器为单限比较器,其阈值电压为-Uref,输出电平为2U0,输出低电平为-Uom.A4、R2、C2组成积分电路

A1及A2的电压传输特性

第 9 页 共 11 页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8系统所需的元器件

1模电实验箱 2双踪示波器 1台 3交流毫伏表 4数字频率计 5uA741*2 6电阻电容若干 7实验板 1台 8二极管三极管 若干

9参考文献

[1]王 远.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二版)[M].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谢 云.现代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 [4]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5]高吉祥 电子技术基础试验与课程设计 国防科技大学

[6]曾建唐.电工电子实践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心得体会

为期两个礼拜的课程设计转眼就结束了。在这两个礼拜的时间里,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研究的精神。

一开始,我根本什么都不会,以前虽然学习了电路和低频电子线路,但是那只是照本宣科,只能应付得了考试,让我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东西还真是头一回。没有实战经验的我,只能到图书馆把相关的书籍都翻了出来,然后一点一点地了解。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温故而知新。课程设计发端之始,思绪全无,举步维艰,对于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扎实的我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想起圣人之言“温故而知新”,便重拾教材与实验手册,对知识系统而全面进行了梳理,遇到难处先是苦思冥想再向同学请教,终于熟练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领悟诸多平时学习难以理解掌握的较难知识,

第 10 页 共 11 页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学会了如何思考的思维方式,找到了设计的灵感。

二、团结就是力量。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拦路虎,但是每组有九个人的我们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明确分工,积极合作。三个臭皮匠也顶过一个诸葛亮,更何况我们有就个人呢。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再困难的事情也能迎刃而解了。

三、实践出真知。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一直谨记其中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前虽然理解但却没有能够亲身体验这句话。通过这一次课程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动手动脑,验证了这一话的正确性。

四、创新求发展。“创新”目前在我国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地位,足见“创新”的举足轻重。因此,我们要从小处着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课程设计中不忘在小处创新,未必是创新技术,但凡创新思维亦可,未必成功,只要实现创新思维培育和锻炼即可。

五、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至善至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不从忘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换种思维方式,去恶亦是至善,改错亦为至美。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

这一次的课程设计只是我们大学生活的第一次课程设计,它说明我们离本专业越来越近了。这些实践性的课程不仅使学习方法多样化,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和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