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期
英语教师
课题与实验
基于隐喻相似性的汉英口译选词策略研究
赵燕红
潘不寒
以Richards的隐喻互动理论及束定芳的相似性分类为理论基【摘要】概述隐喻相似性的内涵。
形状相似和功能相似三种类型,并归纳口译中隐喻词础,将隐喻相似性分为心理相似、汇的选用情况。结合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汉英口译实例和部分典型的隐喻词汇,探究隐喻口译的选词策略。
汉英口译;选词策略【关键词】隐喻相似性;引言
分析隐喻相似性对理解隐喻和恰当使用隐喻有着受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似性作为隐喻的基础,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探本文将在回顾已有的隐喻相似性研究的基础上,讨隐喻相似性视角下汉英口译中的具体处理策略。
一、隐喻相似性的内涵
一般来说,相似性是指两个事物之间具有共同的特征或相似的功能与意义。人们对相似性的理解另一方面源一方面来自大脑中的隐喻性思维机能;
于对日常生活用语及事件的习惯性归纳,与其认知水平息息相关。
刘长青(2003)李佐文、运用隐喻的思维推理机奥特尼制阐释了相似性对于隐喻性思维的重要性。也曾指出所谓相似性,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属其重要性不性。因此,隐喻相似性作为隐喻的基础,言而喻,且历来是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
国外对隐喻相似性的探讨主要可分为四种理论(吴二民2011):(1)隐喻替代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隐喻替代论认为,替代是用一事物直接替或直接用替代物来表达代另一完全不相干的事物,
两者之间的替代关系。该理论的主要关注点在词方认知水平的限制,该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比较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词与词之间语义特征的比即隐喻成立。但同时,由于较,找出两者的相似点,(3)互动理论的代表等同关系难以找寻。互动理论。理论指人物Richards(1936)所提出的“隐喻互动”出,人们在使用隐喻时将两种不同的思想拼合到一个词语中,其中一项为“原生的”所说或所思的深层(theprinciple概念(theunderlyingidea)或“主题”
subject),另一项为“借来的”,隐喻义即产生于两者。(4)该理论主要强调相似性的的“互动”创新理论。创新问题,认为当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世界相结合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创造新的相似性。
完善的西方四大隐喻理相较于已经相对系统、
但也取论,我国在隐喻相似性的研究上虽有不足,得了一些成果。我国学者认为,隐喻相似性的提出《周礼》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所表现。汉代郑玄注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时就提及:“比,这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就是借助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人里的“比”和“兴”中提到的主观感受来表达其意。《淮南子·要略训》以相譬喻”,即要寻找不同事物间的的“假象取偶,
加之当时对隐喻的其他方面未有过多的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存在和产生的基础,面,
反而使得而言,鲜有学者将隐喻相似性与口译策略相结合。相似性广泛存在于词与词的全部特征中,
12
ENGLISHTEACHERS
相似性。近代相关隐喻论也认为具体事物与抽象事物之间属于隐含性相似性,它只是本体与喻体在某种情况或某种状态上的相似,
而不是喻体的显著属性。国内学者束定芳(2011)认为相似性就是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相似的地方,
他曾用“Metaphorisaso-lareclipse”来描述在认知领域,隐喻在表达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时,也会使得其他方面的差异性弱化,这就是认知突显的结果,即在隐喻中,寻求相似性就是突显本体与喻体在某一范围或某一属性上的相似,一旦确定两者的共性,
隐喻随之生成。因此,相似性可以是事物在客观世界中所表现出的物理状态和客观属性,也可以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心理感受上的相似,同时还受人类认知水平的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译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具体口译实例进行分析,提供隐喻口译选词策略参考。
二、隐喻相似性的分类与口译中隐喻词汇的选用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对隐喻相似性进行了多种分类,Richards(1936)在互动理论中提出本体和喻体之间需要“喻底”(ground),此“喻底”就是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见图1)。Chesterman也曾提出触发性相似性和归属性相似性。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中提出了物理相似性、心理相似性及记号性。李佐文、刘长青2003)也提出了主观相似性和客观相似性,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交融的整体里,所有的事物都存在主观属性和客观属性。王文斌2006)提出了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感官相似性和超感官相似性。
吴二民(2011)则认为相似性可分为感官相似性、
归属性相似性和情感相似性。图1EnglishTeachers
Vol.17No.18
但在这些主要的隐喻相似性分类中,心理相似往往在某种程度上的表达要优于物理相似。从主观相似性与客观相似性上看,
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有赖于主观情感的限制,主观情感的把握又基于客观世界给予的感知,
因此主观相似是建立在对客观相似的认知基础之上的,
两者区分难度更高于物理相似、心理相似,显得过于笼统单一,这是其一。其二,Sperber和Wilson(1986)提出的关联隐喻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明示交际行为,必须保证自身的最大关联,如果话语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听话人又只需要付出最小的努力,那么话语就具有最大关联。这就要求译员口译时在相似性分类这一角度上达到最佳效果。因而本文结合Richards互动理论和束定芳提出的隐喻三要素及以上相似性分类参考,将相似性分为心理相似、形状相似和功能相似。下面,简单地对隐喻词汇的选用情况进行归纳:
(一)“心理相似”
词汇心理相似是以人类认知水平和主观感受作为相似性判断标准的,它利用两事物在客观基础上构成的主观认知上的相似,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将两者给人在心理感受上的相似表达出来。此类词汇主要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利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两事物所代表的涵义能够同时被双方文化所接受和理解。在会议过程中,此类词汇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又可以更好地传达意思,主要用于说话人情感表达或
其隐喻中所带有隐含情感的情况。
(二)“形状相似”
词汇形状相似不仅是指人类认知中物理状态的形状,同时也指词汇隐喻中源域与目标域在意象表达上的相似。所谓形态方面的相似,即在某一认知领域中,一事物的形态或形状与其相映射的另一事物的形态或形状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相似性,简单来说,就是两事物之间存在直观上的相似,让人一眼明了。而形状或形态作为事物的物理属性之一,在人类的认知形成中早已成为了下意识的反应,
且很多形状相似型隐喻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使用。
((2017年第
18
期
英语教师
比如“波涛汹涌”被翻译成Thewavesranhigh,其中的waves和high不仅展示了波涛的形状,同时也表达了其汹涌的状态。由于口译的特殊性,译员必须在紧张的环境和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对应的词汇,所以对“形状相似”的把握十分重要,这有助于听话者把握大意。
此类词汇对于听众来说是最容易理解的,因为从字面上就可以听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不需要展开太多联想,主要用于隐喻意象的表达。
(三)“功能相似”
词汇功能相似一方面是指隐喻词汇在功能表达方面的相似;另一方面则侧重于说话人在借助该类词汇时想要达到的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采用的大部分都是外交辞令,其中的某些话语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所以对译员来讲,在词汇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只要找到能够准确传达目的的词汇即可。比如在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习惯用UNESCO来表达,但这要建立在双方具有共识的基础上。此类词汇主要是指选取的词汇之间可以分属不同领域、
不同文化维度,但其在表达功能方面是相同的,本体与喻体之间在表达情感、彼此属性或特征时,
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选择空间大,以传达说话人目的为目标,
必要时可以舍弃隐喻或者改变源语隐喻形象,这要求译员拥有强大的信息库,并且对说话双方有充分的了解。
三、隐喻口译的选词策略
在口译过程中,隐喻词汇的选用好坏不仅关系到译员是否将说话者的意图表达清楚及听话者是否理解正确,同时也在某一方面反映了译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平。因此,隐喻词汇的选用极为重要。本文选取了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典型口译实例,对其隐喻相似性词汇进行了分类探讨,并在其言语、情感及功能表达方面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心理相似性词汇的选择
心理相似性词汇主要用于说话人所传达的隐
14
ENGLISHTEACHERS
喻中具有较为强烈的情感表达或情绪色彩的情况,所以能够给人带来更为深入的主观感受。以下的例子,笔者抽取出本体与喻体之间在功能及情感上所存在的相似性,并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例1:中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译文:Oneshouldnotfearthechangesundertheheaven.Oneshouldnotblindlyfollowpastconventions.Andoneshouldnotbedeterredbycomplaintsofothers.(2008年总理答记者问)
例1中所使用的是典型的中国式隐喻。该句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意为“我们不必畏惧天象的变化,不必非要效仿祖宗的陈规礼法,也不必担心别人的议论,
只需坚持自己心中信念,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温家宝引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信念和决心及不顾一切去实现它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而译文“Oneshouldnotfearthechangesundertheheaven.Oneshouldnotblindlyfollowpastconventions.Andoneshouldnotbedeterredbycomplaintsofothers.”在通俗地解释这句话意思的同时,其心理相似性词汇heaven和pastconventions的灵活运用使得听话人在即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情况下也能听懂。
这样的隐喻表达不仅准确表达了总理对于解放思想的坚定信心,而且能让听众从语气、选词和句子结构中明显地感受到此时此刻说话人的心情和决心,达到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二)形状相似性词汇的选择
前文提到,形状相似不仅是物理状态的形似,同时也指意象表达的相似。因此,这更多地取决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程度以及联想能力。使用形状相似性词汇会给人更加直观的感受,易于理解。本文选取了以下例子,从词汇的本意、隐喻表达的完整度及听话者的感知方面进行了如下分析:
例2:中文:“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
是‘杀手锏’
。”译文:
Wemustmakesurethatthelawwillworkasapowerfulandeffectivetoolinfightingpollu-tioninsteadofbeingassoftascottoncandy.(2015年总理答记者问)
在例2中,首先,“杀手锏”的中文意思是“取胜的绝招”,“锏”是一种古代兵器。一听到这个词,听众能产生的即时联想就是某一事物很厉害,很了不起,因此apowerfulandeffectivetool的翻译就很接地气,
直接引用其引申义进行阐释,且tool与“锏”的物理属性是相对应的。而“棉花棒”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由棉花和小木棒制成的日用品,它在人脑中就是一个微小的、效用不大的形象,其所隐喻的就是环保法的执行效力太小。Assoftascottoncandy的翻译用candy来代替“棉花棒”就更能体现出它效力小的特点。而李克强在这里是想表明环保法的执行,
不是“棉花棒”一样的随意挥挥,而是必须要像使用“杀手锏”一样,直击要害,达到目的。译员在这里采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形象,
将其意象的象征意义与说话人的意图表达相对应,使得翻译更加立体丰富,让听众更容易理解。
例3:中文:“对于我们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人不顾事实地歪曲和指责,甚至说是不必要的代价。”
译文:
SomepeoplemadeaccusationsaboutChi-na’spackageplanindisregardoffactsandtheyevensaidthatwepaidanunduepriceinthisprocess.(温家宝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
“一揽子”是指对各种事物不加区别或选择,包揽一切,在政治、经济领域,就有一揽子经济、一揽子交易的说法。而例3中所译的packageplan就很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这个词的意思,package本身就有“打包,包揽”的意思,用在此处极为恰当,形象地将政府工作的大局性和整体性展示在听者面前。相比其他隐喻,此类隐喻的明示性更强,给人一种简洁又扣重点的感觉。
EnglishTeachers
Vol.17No.18
例4:中文:“今年确实是我的本命年,我也在这里祝我们的祖国,祝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如虎添翼、蒸蒸日上。”
译文:
Asyousaid,indeed,Iwasbornintheyearofthetiger.Ihopethatourgreatmotherlandandourfriendshipandmutuallybeneficialcooperationwithothercountrieswillforgeaheadwiththevigor
andvitalityofthetiger.(2009年3月7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新闻发布会)
在例4中,“如虎添翼”,本意为如同老虎长了翅膀一样,以借此比喻强有力的人或事物在得到帮助之后变得更加强大。
vitality指一个国家或者机构的生机,生命力。老虎(tiger)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强大、有力的象征,杨洁用如虎添翼这个成语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译员的vitality也生动地描绘出了老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形象。这样的表达使得听众的脑海中很快就浮现出生机勃勃的老虎形象,并很快地联想到未来中国与各国之间合作关系的飞速前进,很好地达到了形状相似性隐喻表达的目的。
(三)功能相似性词汇的选择
相对于前两种词汇而言,
功能相似性更加具有目的性,必要时可舍弃源语意象,在合理范围内对隐喻进行阐释。当说话双方来自于不同文化国度时,面对其中一方的独有文化,可以寻找对应的隐喻来表达,但当这种方法失效时,就要采用功能性表达词汇,直接对源语进行阐释说明,便于听话者的理解。本文选取了以下几个例子,就词汇本意、隐喻功能表达的完整性及是否舍弃源语意象方面进行了如下分析:
例5:中文:“在最后一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
译文:
Inmylastyearinoffice,Iwillbeascom-mittedaseverasanoldsteedandIwillcontinuetomakemyutmosteffortstoservethepeople(.2012年总理答记者问)
在例5中,“负轭老马”
在中文中的意思是指拉ENGLISHTEACHERS
15
2017年第
18
期
英语教师
车的老马,有年龄虽高但仍然刻苦工作的意思。在这里表达了温家宝兢兢业业地为中国发展、人民权益而不断奋斗的状态。steed意为ahorsetorideon,在前文中温家宝强调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在这儿又以“负轭老马”自比,oldsteed的选用无论是在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给人的形象都是勤恳正直的,这很生动地向听众传达了温家宝为人民谋福祉的勤劳形象,
同时也展示了温家宝的辛苦。“绝不松套”,其实这里的“套”指的是老马头上的套子,
这里隐喻的是温家宝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松懈,要坚守在岗位的意思。而makemyutmosteffortstoservethepeople并没有将“套”这个意象表达出来,而是选择用释义的方式来向听众传述隐喻的意思,这种词汇我们可以称之为功能性词汇,
以目的为导向,只要能达到表达意义的作用,对隐喻的要求可以适度降低。
例6:中文:“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译文:
Westoodfirminnotadoptingstrongstim-uluspolicies.(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水漫灌”
是农业生产中采用的一种灌溉方式,指直接将水灌倒在地里,但这种粗暴式生产会带来一系列的土地问题。这里隐喻的是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行不会采用强刺激性模式来加速经济发展,而是采用符合实际状况的方式实现经济稳步增长。strongstimuluspolicies没有采用源语隐喻形象,因为在西方人的认知里可能没有这种方式,所以译员直接将其释义为policies,源语意象虽被舍弃,但这更有助于听者的理解,同时也准确地表达了说话人的意图。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三类相似性词汇的处理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译员不可能逐个进行筛选,而将词汇进行相似性分类处理可以使得译员在这个过程中减少压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言语输出效果。
16
ENGLISHTEACHERS
结束语
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事物来表达另一事物,这一关键点就在于两事物具有相似性,
如何准确表达隐喻相似性,关键又在于词汇的选择。语言与文化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在口译过程中,对隐喻词汇的选择也是通过两种语言的相似性来进行的。在表达隐喻时,首先要在大脑中搜索并找到其相似性,在此过程中,大脑的认知机能会通过类比或推理的方式将B概念映射到A的概念域上,而这个过程就可以看成隐喻相似性词汇的输出选择。
作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
不仅要拥有海量的词汇,还需要对词汇进行筛选分类,这样在口译过程中才会显得从容不迫。本文通过对隐喻相似性研究的概述,梳理了词汇相似性分类,结合相关理论,以政府工作报告和总理答记者问中的隐喻词汇为范例,
对隐喻口译的选词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对译员和口译学习者有所启示。引用文献
李佐文,
刘长青.2003.论隐喻的相似性基础[J].河北大学学报,(3):
63-67.束定芳.2011.隐喻与转喻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吴二民.2011.隐喻相似性构成分类再考[D].河北大学.
王文斌.2006.再论隐喻中的相似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
125-130.Richards,I.A.1936.ThePhilosophyofRhetoric[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30.
Sperber,Dan&DeirdreWilson.1986.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注:
本文系2016年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的科研成果,项目编号201610504150。
作者信息:430070,湖北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