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我国的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十分稀缺,需要加强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从加强社会的控制力,增强社会的促进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智慧产业。它所需要的素养比其他的产业都要强。我国的文化产业从事者千千万万,但是高端人才却十分稀缺。2009年,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发布,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针对我国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稀缺的情况,经调研后研究得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高校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
我国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科性质、学科归属一直没能得到明确的规定。文化产业一直属于边缘性学科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也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高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摇篮,是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直到2003年底,才有云南大学、山东大学等设立本科专业进行试点招生。据有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总计有40余所大学对文化产业设置专门的学科进行专门的教育。
1.1革新教育方法,树立教育理念
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的高校专业,它的创新性、服务性、公众
性和社会性更强。在教育专业人才的理念上必须结合文化产业的特色对各个不同领域的文化产业进行分别对待。一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培养专业性培养人才和管理人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专业地指导。同时,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培养学生掌握综合判断力和独立执行力。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革新,定期组织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最有效地把握,给予学生在专业定向上正确地引导,培养专业化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1.2 内外兼修,努力建构专业师资队伍
要实现培养从事文化产业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支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文化产业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别的或相近的专业转过来的,理论水平不是很强,也不够系统,知识结构并不合理,尤其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推进教师专业化并实现教师的转型,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已十分紧迫。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努力建设自身的专业教师队伍。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都离不开研究。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调整,特别需要通过产教研一体化模式来丰富实践经历与强化实践技能,通过产业运作实践,将实践中掌握的操作技能融入课堂教学中,解决许多教材众缺少的理论与实务操作
有机结合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积极主动与校外的专家、教授联系,请他们到校兼职,并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聘请社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实践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1.3建立专业培养基地,形成培养链条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当今社会最大的热点之一。对于新兴的文化产业专业很多的学生会产生一种畏惧感。因此,高校需要明确文化产业学习的专业知识并且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将学习与实践结合,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把培养基础,培养热点,培养模式,培养方式都纳入高校培养计划,形成文化产业专业独有的教育链条,防止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 2.国家、政府对文化产业进行必要地关注
我国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总体分布失衡,结构失调,分布不均。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必须对文化产业地发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地培养纳入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引导社会关注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文化产业发展必定要有它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只有有了政策地支持,文化产业才能引起人们地关注,得到应有地发展。 2.1构建人才培养机构,完善培养体系
鼓励高校试点招生,制定全国招生计划,引导培养方向,进行专业指导。同时,改革教育培育机制,形成一整套地教育培养规章
制度。从专业知识,专业考核、社会实践、岗前培训、学位认可等各方面进行规定,形成一整套培养系统。 2.2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政策是引导,只有引导作好了才能有后续地发展。政府的优惠政策能促进文化产业地发展。从而反作用于教育,使文化产业专业教育更加系统化、实用化,使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上升一个阶段。同时,解决文化产业研究困难,交流不畅,贡献稀少等问题。 2.3监督认证,严管高校课程教育
对于专业水平地认证一定要更加合理、严格,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扎实基础知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课程进行监督管理、实现专业知识为基础,社会热点为引导,新技术为技能的新型培养目标,把管理学、心理学、文艺学等融入文化产业的课程教育,提升文化产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2.4营造社会氛围,建立专业培养基地
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文化产业必须有自己的专业培训及实践基地。从学校到社会,学生需要一个过程。从各个不同的领域出发,必须使管理、动画制作,文学鉴赏与研究等分别开来,明确学生的方向,锻造学生的专业素养,达到与企业联合培养社会紧缺性人才的目标。同时,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氛围,从娃娃抓起,从九年义务制教育抓起,把文化产业的发展观念深入人心。
3.加强社会的控制力,增强社会的促进能力
理论不能脱离实践而独立存在,社会是实践的基地也是检验专业水平门槛。社会可以反作用于人才的培养。社会健全的人才使用系统和激励系统会改变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社会直接和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挂钩,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文化产业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要更多的激励,使专业一直填充有激情的血液,以促进文化产业专业化培养方式、方法的转型与革新。
我们若是要从社会方面着手,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完善文化产业企业化制度,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将文化产业的专业水平技术测量纳入考核标准。第二,促进文化交流,注重尊重文化产业人才,建立良性的文化产业人才准入机制,防止文化产业人才流失。 4.结语
总之,我们必须在立足自己国家实际的情况下,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加强高校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在社会上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使得有所学又有所用。最后,还必须加强与国际的交流,让我们不再跟不上步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