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全育人”模式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三全育人”的理念契合了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当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时代需要采纳的比较理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试图从“三全育人”问题的缘起谈起,通过分析“三全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从而提出构建其运作机制的思路和做法。
标签:“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一、问题缘起
(一)传统德育弊端凸显,德育实效性逐渐式微
中共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高校德育工作经过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传统德育体系显得过于封闭、单一,德育方式相对落后,德育内容相对过时,所以,传统德育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逐渐显露其弊端,传统德育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制约,德育的实效性渐感式微。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德育创新的要求,审视传统德育模式之不足,探索构建一种适应时代变迁需要的新的德育模式,才既能使其真正得以发挥实效性,也不负自身之责任和使命。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我国“中国梦”的实现,以人为本,创新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发展,必须立足于世情国情,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做指导,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大胆尝试实践探索,协调、整合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展。
(二)“三全育人”的理念契合了党中央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何谓“三全育人”?就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简称。“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或者空洞的原则,而是一种可以活化到我们德育工作实践中的机制和模式,已被教育者广泛接受并认可。笔者认为,“三全育人”的理念契合了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当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时代需要采纳的比较理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20多年后仍被采用,充分证明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作为一个并非崭新的教育理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提出并应用,但是今天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再次提出了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这就说明“三全育人”理念在当今时代不但没有过时,相反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景和现实意义。这是其必要性的一面。另外,这些年来,虽然也有很多学者对“三全育人”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研究,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对“三全育人”的德育模式的研究极少,所见观点不多,因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个课题仍然有很大的待研究挖掘和思考的领域和空间。本文试图从“三全育人”问题的缘起谈起,,通过分析“三全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从而提出构建其运作机制的思路和做法。
二、”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意义之所在
(一)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高高校德育科学性、实效性
在新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多元化趋势明显,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和抗衡日渐突出,各种政治势力对大学生群体的渗透和影响逐渐深入;在经济上全球化的大潮进一步袭来,不仅影响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过程,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思想文化方面,各种思想思潮相互碰撞,各种文化的激荡必然会影响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
取向。多元价值的出现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迷惑迷茫;在科技信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被广泛应用,新媒体大量涌现,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更宽广,网络对大学生的强势吸引,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行为问题,网络德育作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提上重要议程。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加速了各种思想思潮的传播和相互激荡,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科技及信息时代的“双刃剑”作用势不可挡。传统德育不但举步维艰,而且收效甚微。
从国内形势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处于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增强,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明显。再加上多元化利益群体的出现,使得各种社会问题频繁发生。可见,社会转型因素增加了德育工作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如何在多元利益及多元思想文化共存的时代和社会,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准则”;德育又如何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及时根据信息时代下德育的新特点新规律,了解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新困惑新问题,构建与时俱进的德育模式,进而卓有成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十分艰难而重大的课题。“三全育人”模式作为一种体系开放、系统完整、运行严密的德育模式,它强调整合校内、校外的各种德育资源,提升德育合力,让德育贯穿、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每个阶段、每个方面,追求“人人重德育,时时讲德育、处处抓德育”的良好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德育资源,挖掘了德育潜能,拓展了德育渠道,从而真正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提升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人才强国”战略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靠人才,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和“中国梦”理想的实现,更需要大批学识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创新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三全育人”格局,才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全育人”模式这种全面的,开放的,系统的育人模式,不仅能调动全部力量参与德育工作,确保德育工作发挥实效,而且利用一切时间从所有方面对大学生开展育人工作,做到多方努力,多管齐下,全程跟进,所以不但使大学生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锤炼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长了才干,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开阔视野。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最大成效。三、对“三全育人”机制建设的重点及策略的思考
(一)树立“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
1.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精细高效、面向全体、全面质量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情,也是所有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人员的事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靠大家来共同努力。全员育人,是针对教职工的职责而言;全过程育人,是针对纵向的培养环节而言;而全方位育人,是针对横向的培养领域而言。概括一下,就是“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需要整体的设计,整体的优化。
2.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基础,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过程督查,彰显管理特色,提高管理效能。
(二)建立健全“三全育人”的工作体制
1.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应把构建“三全”育人机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三全”育人工作的策划领导、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2.建立健全各岗位育人职责。制定并落实各岗位的育人职责,从校长到中层管理人员,从辅导员班主任到全体教师,从行政到后勤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育人责任,进而更好地落实育人措施。
3.加强督导检查。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家长满意度测评,防止工作流于形式。根据检查测评情况适时召开会议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4.定期开展活动。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育人案例、论文、反思、家访随笔评选等活动。
5.建立评价体系。学校出台“三全”育人工作考核细则,把教职工的工作和参与“三全”育人情况等联系起来,把考核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
(三)构建“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
1.全员参与——明确育人工作的主体和职责。要坚持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教师要有先进的育人理念,正确的育人思路,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超的育人艺术。要从每一门课、每一节课做起,把传授知识和培育人才紧密结合起来,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以塑造出良好的教风。管理工作者要把严格的日常管理和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以形成良好的校风。每
位后勤人员应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学生办好实事。
2.全程跟进——保证育人过程环节的完整严密。要做到全程育人并保证育人实效,必须采用全程跟进的措施,做好工作监督,不断提高工作时效性。
一是学校管理的全程跟进。学校要从招生宣传工作开始,在新生入学教育功能开发、方案制定,在校期间全过程的学业规划、素质提升、能力发展、就业指导乃至毕业后的跟踪服务、校友资源的整合,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利用好。学校的任何工作,都包含着教育功能,特别是要好好研究学生在大学的阶段性发展特点,精心指导。
二是育人工作的全程跟进。学生处、团委、各教学单位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进行规划指导,跟踪管理。
3.全方位培植——实现教育对象的可持续发展。全方位育人,应拓展哪些培养领域?要抓住那几个关键阵地?概括起来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和发展潜力。
(1)围绕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围绕“品德线、技能线、发展线”三条主线,依托第一课堂(教学主渠道),第二课堂(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认知课程+体验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提升道德品质的主要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职业观与职业道德、“三爱”主题教育、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养成素质教育、军事理论、党课和团活等。
加强职业技能的主要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专业社团讲座、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参观实习、职业行为训练、身体素质训练、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等。
挖掘发展潜力的主要课程包括:人文素质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实践课程、文體实践体验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各类讲座等。
(2)突出重点,强化模块训练。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根据三年三阶段的目标定位,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按照我院的育人思路,针对三年六个学期开展不同的模块训练,保证育人效果。模块训练包括:1)励志——入学适应教育与行为养成训练模块;2)敦品——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训练模块;3)定位——专业学习教育与职业定位训练模块;4)强能——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技能训练模块;5)拓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训练模块;6)成才——职业实践锻炼与顶岗实习训练模块。
(3)创造条件,搭建培养平台。六大平台是:1)课程平台,2)队伍平台,3)基地平台,4)拓展平台,5)文化平台,6)考核平台。
(4)增强实效,打造十大工程。十大工程是:1)青年骨干培养工程;2)职业素质训练工程;3)文明修身工程;4)阳光心态工程;5)职业技能竞赛工程;6)学风建设工程;7)职业体能训练工程;8)就业创业指导工程;9)人文素质教育工程;10)校企文化互动工程。
参考文献:
[1]范小凤.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丛发滋,刘新海,张金泉.活化“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应用——鲁东大学生科院“三全育人”理念践行及其启示[J].大学时代(B版),2006,(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