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平子简介
季平子(?—前505),即季孙意如,亦称季氏、季孙、季孙氏。春秋时期鲁国正卿(国相)。姬姓,季氏,谥平,史称“季平子”。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5年,谥号“平”。其封地即为现在临沂市平邑县。
2、季氏远祖
平子的远祖是周文王姬昌。商朝末年,纣王激起民愤,而姬昌礼贤下士,受到群众拥护。文王死后,其子武王姬发、周公姬旦起兵灭商,建立周朝。西周初年分封诸侯时,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为鲁国第一代国君,令于曲阜建鲁国国都。伯禽以后,鲁国国君王位传十世十六位至鲁庄公。
庄公在位32年。庄公的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其后代分别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史称“三桓”。公元前662年庄公死后,庆父乱鲁,两年内连杀两位鲁国国君,引起民愤。“庆父不死,鲁国难宁”。公元前659年,季友计除庆父,拥立公子申为鲁僖公。僖公即位当年赐予季友“汶阳之田及费”,费邑(城址位于今费县上冶镇鄪城)从此成为其永世的食邑。季友死后,其后裔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等相继担任鲁国正卿,实际执掌鲁国政权。
3、历史评价:
季平子是季友六世孙、季文子四世孙、季武子之孙。其父季悼子早死。公元前535年,季平子在其祖父季武子死后继任鲁国正卿。此时,距季文子开始专鲁国之政已近百年,历鲁国宣、成、襄、昭四位国君。季平子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当时大国争霸,中小国家朝晋暮楚、屡遭讨伐。鲁国西周时期是有名的东方大国,春秋前期亦较为强盛。但自齐桓称霸、庆父乱鲁、三分公室、四分公室以后,鲁国开始逐渐由强变弱,至春秋后期季平子执政时,鲁国公室衰败,国君早已实际上丧失政权。
季平子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人物。他任鲁国正卿31年。期间,经其认真治理,虽然和周围实力日益壮大的大国相比,鲁国已经降为中等之国,但经济继续发展,社会相对稳定,军事上仍有兵车千余乘,疆土也还相当辽阔。当时之人对季平子基本上都是予以肯定的。古代王侯将相死,将葬时根据其生平事迹议定谥号。季平子死后谥“平”,说明当时官方对季平子的评价也还比较公正。
4、平邑季氏宗谱
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伯禽(周公姬旦之长子,鲁国第一代国君,建都曲阜)→(国君王位传十世十六位至)鲁庄公→季友(鲁庄公之四弟,封地费邑今山东费县)→季孙氏-季文子→季武子→季悼子→季平子(季友六世孙,鲁国正卿,封地为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