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7-02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赵凤娟

摘要:目前诸如微课等多种新颖教学模式逐步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而微课以其直观和高效等特点,使语文学习的氛围愈加浓厚。但微课应用同时伴随着问题,对教学活动起到了一定阻碍。本文主要就微课在语文中应用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总结提升其效果的对策,以期为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作出贡献。

关键词:微课; 小学语文; 教学; 现状; 对策

引言:微课以其新颖性给教学带来更多优势,这便要求教师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将微课作用进行发挥,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语文魅力。同时教师要对微课相关应用问题进行重视,完善该课程模式,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微课基本概述及其特征

1、微课基本概述

我们现在所说的“微课”源自“微课程”这一概念。“微课程”主要是把建构主义等方法运用在教学中,使教学时长缩短。该概念是为了在线或者是移动学习而提出。现阶段,国内对微课这一概念并未统一,更多地认为微课(微型课程)将微型的视频作为教学载体,教师根据知识或环节来进行设计的在线化的课程。一般而言该课程时长要小于十分钟,因此其教学导向性强,主要是为说明单问题而制作。

2、微课相关特征

首先,该课程突出了相应的知识点。微课因为时长较短,因此其所含知识容量就十分有限,一般是一个或者少量知识点构成。其次,微课一般都将视、音频进行了有效结合,将视频作为主载体,并配备上音频、图面等等。第三,微课资源较小,因此使用时更为方便。一般来说,微课容量保持在100兆上下或者更小,再加上其格式多样,使得微课得到广泛应用。 二、微课在语文中应用现状

1、“伪”微课较为严重

现阶段,小学语文并没有很好地对微课进行利用。微课存在是为了更好减负,使他们可以轻松对待学习。而现阶段,部分教师并未对微课进全面了解或者是深入分析,使得教师无法在运用微课时引导学生,导致很多滥用微课现象的发生,也就是上述的“伪”微课。此外,教师并未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微课进行规律性地设计,导致微课无法与传统教学区分开来,其优势也得不到体现。

2、教师无法有效地设计与运用微课

诸如多媒体等新颖形式得到教学的逐步应用,这类教学方式在微课中也得到了很多应用。微课设计需要与多媒体相契合,但微课部分内容与多媒体存在矛盾,因此其内容需要利用板书等传统形式进行传达。鉴于此,应用微课要求教师把控、了解教材、学生具体情况等,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微课内容的设计,提升微课的教学效用。此外,微课运用时其效果有时不够明显。其虽然能够吸引学生,使其对课程内容留下印象,但受到教师制作能力限制,其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体现。 三、提升微课运用效果的对策

1、准确地进行重点把握

2、用微课来指引课文预习

学生对新课文的预习,可以使其对课文进行整体认知的同时,标记不懂之处等,从而可以做到听讲的针对性,提升自身听课效率。但实际预习时,学生无法對课文重点进行把握,再加上部分学生预习过于敷衍,这便使预习无法达到预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指引课文预习教学,可利用视频将知识点进行简单展示,从而使预习更具方向性。相对于以往预习模式,微课可以突出课程重点,提升小学生阅读欲望,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地预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脉络。

3、实现课堂时间的最优利用

微课虽然时间较短,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到此为止,仅仅是讲授时间进行了缩短。剩余时间应让学生自行地进行思考、探究等,从而让学生们可以对微课内的知识点进行充分消化,然后利用彼此间的交流来促进语文体系的构建,提升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文章《观潮》时,该课重点便是对涨潮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修辞手法。此时,微课便可讲解上述内容,为学生指明重点。在微课完结后,学生应借助剩余时间来内化上述知识,此时教师可指引他们朗读课文,把知识与文章紧密相融,提升其认知力。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差异与班级情况进行分组,通过小组来质疑并解答疑惑。此外,教师应布置与文章相应的描写作业,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景物描写,提升其组织语言的水平与描写、想象等能力。该模式还可以让课堂环节显得更为紧凑,满足课改要求。

【总结】总之,微课以其形式短而内容足等优势,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将更多时间用于内化与探究。同时,学生课下对微课的观看还可以及时地巩固语文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