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型煤炭交易模式对煤炭市场的影响分析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2年第2期 煤炭 工程 新型煤炭交易模式对煤炭市场的影响分析 曲剑午 ,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2.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山西太原030021) 摘要:通过研究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索了新型煤炭交易模式的发展思 路,并从国家、区域、企业三个层面,探讨了推动煤炭交易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在山西省 乃至全国煤炭市场及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炼焦煤资源储备情况、 供应形势及新型煤炭交易模式在炼焦煤资源保障过程中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新型煤炭交易模式;煤炭市场;炼焦煤;供应形势 中图分类号:TD一9 1 煤炭交易发展现状及趋势 1.1 国际煤炭市场发展现状 总体而言,国际煤炭交易模式正呈现出从年度订货向 期货交易发展的趋势。20世纪9O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了 煤炭柜台交易。2001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进行煤炭期 货交易。2006年9月,欧洲洲际交易所也推出了煤炭期货 合约,尽管当年交易量仅为90万t,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接 受和认可,交易逐渐活跃,2010年交易量已达10.4亿t, 年均增幅583%。目前煤炭金融衍生品合约种类已达9种, 范围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从全球煤 炭交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中国发展新型煤炭交易模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959(2012)02-0115-04 展都有重要意义。 2新型煤炭交易模式 2.1 新型煤炭交易模式的内涵 新型煤炭交易模式是在煤炭订货会取消以后,煤炭市 场交易体系发展的新方向,目前来看,有两种趋势:一种 是煤炭的供需双方根据需要,建立起来的一种战略合作关 系,主要通过企业之间相互参股、融资等方式锁定煤炭资 源,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供应模式;另一种就是目前发展势 头比较强劲的煤炭交易中心模式。为研究的方便,文章只 探讨煤炭交易中心模式。 煤炭交易中心模式是目前煤炭行业中出现的一种新兴 市场模式,其既不属于买方,也不属于卖方,是建立在现 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电子交易平台为技术支撑,为煤炭 供需双方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交易市场。即所谓煤炭交易中 心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集中型的煤炭交易平台,是一种能够 为多个煤炭供需主体同时提供信息、交易、物流、金融、 结算服务的电子交易平台和物理场所的有机结合体。 其中,煤炭交易中心的信息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交 式,已是大势所趋。 1.2 国内煤炭市场发展现状 商品交易市场包含商品现货、中远期、期货交易,是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共有56家在 国家商务部备案的现货及中远期市场,分布在近20个省 市,交易对象涉及金属、能源、化工、农畜等各类大宗商 品。期货市场已形成了庞大的交易规模。 就中国煤炭市场来说,特殊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 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从中国煤炭市场在商品交易体系 中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相对于外汇、粮食、石油、金属 易中心通过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加工信息产品、研究发 布煤炭价格指数和煤炭产需信息,引导煤炭消费,指导行 业生产,间接地调节煤炭供需关系。 等许多成熟的商品期货交易,煤炭交易还远未成熟,依然 处在由长期协议向现货交易过渡的较低发展阶段。虽然中 国目前存在一些从事煤炭中远期交易市场,但由于资源、 运输、质量标准化等问题尚未解决,其交割量很少,与现 交易中心的金融、结算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交易中心 除可以提供基本的电子结算服务外,还可以与相关银行及 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仓单质押等供应 链融资和金融服务。 货市场相对脱节,未能真正发挥商品交易所具有的功能。 基于此,研究探索新型煤炭交易模式,对我国煤炭在市场 体系中有序销售、流通,乃至我国稀缺煤种的健康持续发 收稿日期:2011—10—25 交易中心的交易、物流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入市参 与交易的供需企业,通过交易中心的电子交易平台进行网 上协商、议价、定价之后,交易中心可以通过独立的第三 作者简介:曲剑午(1966一),男,山西定襄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业工程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资源经济与管理。 115 煤炭工程 2012年第2期 方物流调度指挥平台为购煤主体提供配送、仓储等服务。 2.2新型煤炭交易模式的特点 综合来看,煤炭交易中心模式有三大特点:公平、公 开、高效。 首先,交易中心既不属于买方也不属于卖方,是一个 独立于供求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本身并不参与煤 炭交易,这种中立的身份决定了交易中心业务的公平性。 其次,交易中心所掌握的一切信息都是公开的。市场 的供需情况、价格变动等都会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对外及时 发布,减少了在传统销售模式下,由于产需信息不对称而 造成的价格虚报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盲目性。交易 中心模式的这种市场化、公开化的特点,有利于降低交易 成本,提高煤炭市场的透明度。 再次,煤炭供需主体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可以直接协商 议价,减少了传统销售模式下的某些中间环节,缩短了洽 谈程序,节约了交易双方的时间成本。同时,在现代网络 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交易中心可以有效整合信息、资金、 物流等有关资源,在合理调节调度的基础上,提高煤炭的 流通效率。 ∞ ∞ 2.3 新型煤炭交易模式的发展思路 % % % 成熟的现货市场是中远期、期货市场的基础。因此, 中国煤炭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应从完善现货交易体系、建立 现货交易市场人手,再逐步向煤炭中远期和期货交易发展。 即在新型煤炭交易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应在保证传统销售 模式向新型交易模式平稳过渡的基础上,首先从煤炭产地 现货交易起步,适时开展中远期合约交易,研究探索煤炭 期货交易。同时,以煤炭交易为核心,建立完善煤炭物流 配送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克 服传统模式下煤炭销售的流通和运输障碍,切实做好煤炭 交易的各项工作。 3煤炭交易模式转变的意义 3.1 对全国的意义 1)提高运力资源配置效率。虽然目前中国煤炭市场受 运输瓶颈的制约明显,但随着近年来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 运输瓶颈预计可于2015年前后得到有效缓解,运力配置体 制也有望产生新的变化。发展煤炭交易、尤其是产地煤炭 现货交易,有助于体现和发现运力这一特殊资源的市场价 值、提高运力与资源之间的配置效率、推动铁路运力市场 化改革进程。 2)促进电力市场定价机制形成。理顺煤电价格关系、 完善电价定价机制是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点。推 动煤炭市场体系建立,形成竞争有序的煤炭定价机制,既 可以促进电力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又可以通过交易价格 信号为政府实现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3.2对山西省的意义 1)积聚发展资金。从中国每年数以百万亿计的商品期 l1 6 货交易额也可看出,商品交易在资金集聚方面对国民经济 的重要意义。郑州商品交易所2010年交易额62万亿,直 接沉淀在河南的交易保证金达2000多亿,这些资金沉淀为 河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发展煤炭交易,开展中 远期、期货交易同样可以为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 的资金支持。 2)调整产业结构。长期以来,山西存在着第二产业所 占比重过大的结构性矛盾,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十分突出, 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2010 年,山西第二产业增加值5161.2亿元,占全省GDP比重高 达56.8%,居全国第二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lO个百分 点,如图1所示。 %% 日第一产、№比重-第 产 ̄lktL重口第一产 ̄lktL重 图1全国与山西产业结构对比 但客观来看,山西数十年发展的支点是煤炭,山西的 转型跨越发展不能脱离省情,不能抛开已有的经济格局和 产业结构,更不能否定具有核心地位的煤炭产业来另起炉 灶。2010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应当依 托这一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找准目标,将煤炭交易作为 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点。煤炭期货交易属于最具杠杆效应 的金融服务业,同时其延伸所形成的物流和信息产业也均 属新兴服务业范畴,这些均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 效应,对于山西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能源经济和能 源金融、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目标有重要意义。 3)减少利益流失。多年来,传统落后的交易模式导致 市场交易不透明,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价格反应迟钝。 这样便造成了以下三方面的利益流失。 一是定价机制落后。煤炭价格不能及时全面地反应煤 炭资源的稀缺性和安全性成本,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二 是中间环节繁多,并层层盘剥。市场好时,大部分涨价效 益落到了中间商的口袋;市场不好时,压力又转嫁到了煤 炭企业。这样便形成了无论市场好与坏,都是用户不少出 钱,生产企业不多受益。三是由于市场监管难以到位,煤 炭销售税费流失严重,造成了区域和国家利益的流失。而 新型煤炭交易模式实行的公开化、透明化、产需自主选择 交易对象的操作过程,可以及时准确地披露煤炭市场的价 格和供需信息、有效地减少传统销售模式的中间环节,从 而有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煤炭价格。 % ∞ 加 O 2012年第2期 3.3对煤炭企业的意义 煤炭工程 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和主要调出省。同时,焦炭 在全国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2010年山西焦炭产量约 为850o万t,约占全国焦炭总产量的22%,居各省份之首。 3)进出口:近几年来中国煤炭市场与国际煤炭市场的 联系越来越紧密,进出口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008年中国煤炭净出口460万t,2009年,首次由煤炭净 煤炭产运需企业可通过煤炭交易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以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所产生的风险,保证生产经营的 平稳进行。在美国,大多数企业主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入商 品交易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中国,尽管商品交易市 场建立的时间不长,但黑龙江农垦集团、江西铜业集团、 嘉陵有色金属集团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多年来通过商品交 易市场开展套期保值,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澳大 利亚必和必拓集团有关人员曾指出,过去因为缺少完善的 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全年净进口煤炭达1.03亿t。2010 年净进口煤炭1.46亿t,同比增长41%。 对于炼焦煤来说,这一形势更加明显。近几年炼焦煤 煤炭交易机制,其集团在煤炭业务上一直无法建立比较好 的风险控制手段,每年煤炭业务受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 要远远大于石油、金属方面的损失。近年来随着国际煤炭 期货市场建立和发展,集团几乎每一笔煤炭现货交易,都 会在煤炭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达到锁定成本,规避 风险的目的。 此外,对于煤炭生产企业来说,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煤炭市场。虽然近些年来煤炭市 场形势较好,但也不能忘记97、98年的艰难时代。一旦煤 炭市场形势发生逆转,煤炭企业将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为 此,要抓住当前大好时机,未雨绸缪,努力创新,大胆尝 试,积极参与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各种交易模式, 建立健全各种新机制,为企业规避风险提供现代化的工具 和手段。 4煤炭交易对中国炼焦煤资源保障的影响 4.1 中国炼焦煤资源储备及供应形势分析 1)全国:从储量来看,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种类齐 全,但炼焦煤资源相对较少。据统计,2oo9年已查明煤炭 资源保有储量13097亿t,其中炼焦煤2871亿t,仅占 22%。从产量来看,炼焦煤产量增幅低于原煤总产量增幅。 原煤产量由2001年的14.7亿t提高到2010年的32.4亿t, 增幅120%,但同期炼焦煤产量仅从5.5亿t增加到lO亿t, 增幅为81.8%,特别是2006年以后,炼焦煤产量基本稳定 在每年lO亿t左右,未来产能提升空间非常有限,甚至部 分省份已进入资源衰竭期。从储量和产量的对比来看,炼 焦煤储量占煤炭总储量的22%,但长期以来炼焦煤产量却 占煤炭产量的30%以上。由此可见,中国炼焦煤资源一直 处于一种过度开采的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为此,2011年2月底国家能源局正式提出要制定特殊 和稀缺煤种管理办法,对炼焦煤等稀缺煤种实施保护性开 发。2011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 “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 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这 一思路。 2)山西:山西炼焦煤资源储量大,品种全,质量好, 查明保有储量1503亿t,约占全国储量的52.4%;2010年 山西炼焦煤产量约为3.4亿t,占全国炼焦煤产量的34%, 进口量逐年增加,20o6年进口466万t,20o8年进口686 万t,2009年进口4182万t,2010年进口4727万t。进口来 源也逐渐多元化。 4.2煤炭交易对炼焦煤资源保障的作用 对于近几年中国炼焦煤资源保障及供应形势,尤其是 炼焦煤进出口形势,应该辩证看待:一方面,对于中国这 样一个每年炼焦煤消费近10亿t的大国,从国外进口一定 量的优质炼焦煤,是补充和优化中国炼焦煤资源结构的有 效措施。但另一方面,更要清醒地意识到,从国外进口的 不仅仅是炼焦煤,随之而来的还有国外炼焦煤的定价机制 和交易模式,这些对中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比进口炼焦 煤本身的影响更为严重。 因此,有关各方要在学习引进的基础上,尽快探索中 国自己的煤炭交易模式和价格形成机制,这样才能真正从 市场层面对中国炼焦煤资源形成保障。 就当前形势来看,从炼焦煤人手,率先在山西省开展 新型煤炭交易模式,比动力煤等其他煤种具有更多的有利 条件和更高的可操作性:一是炼焦煤市场化程度高,价格 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较小;二是炼焦煤资源稀缺性程 度高,更易形成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定价机制;三是山西 在炼焦煤市场具有特殊地位,在山西建立和发展炼焦煤市 场交易体系,更能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作用。 5结论 1)在煤炭市场建立新型交易模式对煤炭企业、煤炭大 省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全国层面来说, 新型煤炭交易模式有助于推动铁路运力市场化改革进程, 促进电力市场定价机制形成;其次,从地区层面来说,新 型煤炭交易模式有助于区域积聚发展资金,调整产业结构; 再次,从煤炭企业层面来说,新型煤炭交易模式可以为企 业提供规避风险的现代化工具和手段,帮助企业有效规避 市场价格波动所产生的风险,保证煤炭生产经营的平稳 进行。 2)合理的煤炭交易模式在炼焦煤资源保障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一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炼焦煤消费大国来说, 进口一定数量的炼焦煤是保障我国能源经济、资源结构的 (下转第120页) 11 7 煤4.2位移分析 炭工程 架在使用阶段的挠度。 2012年第2期 网架负荷加固施工过程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该施工方 案的各个施工阶段所有节点产生向上的变形趋势,竖向位 移满足规范 要求。原网架x、Y两个方向的下弦跨中节 点,在各个施工阶段的竖向位移变化图,如图4所示。 g l0 。 5结论 1)网架结构负荷条件下加固,根据相关规范并结合实 际工程选择合理的加固施工方案。考虑了焊接残余应力对 结构的影响,通过对焊接杆件施加等效温度荷载的方式模 拟焊接时的热胀冷缩。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单元生死功 鑫。 。.... 10 20 30 一一 阶段4一施T完成 能,完成了网架负荷条件下加固施工的全过程模拟。 2)采用沿长向从两边向中间对称施工的施工方案,各 个施工阶段网架结构的内力、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原网 架应力最大值杆件随施工的进展,内力逐渐减小;网架的 挠度随着施工的进展逐渐产生向上的变形。通过网架结构 (a)x方向一阶段4十施工完成 lO 负荷条件下加固施工过程的模拟以及相应施工过程的应力、 变形分析,可以得出:网架负荷条件下加固采用该施工方 案是可行、可靠的。 参考文献 完海鹰,黄炳生.大跨空间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 1j 。 10 20 30 一一一—(b)y方向 一一 l2 J 杨文柱.网架结构制作与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衬:.2o05. 业出版社,2008. 图4原网架下弦跨中节点竖向位移 从图4可以看出,原网架下弦跨中l044号节点加固施 工前的初始竖向位移为一23.94mm;随着施工的进展逐渐 … Ljj 王敬仁.2o08奥运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模拟及 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oo8. 杨丽,王新敏,李义强.施工过程分析在ANSYS中的实 现[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3):64~66. CECS 77—19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网架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网架结构设计于册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减小,产生向上的变形;施工完成时的竖向位移为 … 9.39mm,满足起拱度不大于短向跨度的1/300的要求 J; 凶此,采用该施工方案进行的加固施工,结构的变形满足 规范要求,并且网架在施工阶段产生起拱可以有效减小网 L : (责任编辑、8 章新敏) (上接第117页) 必然要求,为预防国外交易模式对我国煤炭市场的冲击和 不良影响,应探索合理有效的煤炭交易模式,以便从市场 层面对我国的炼焦煤资源形成保障。另一方面,由于炼焦 煤具有市场化程度高,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小及资 源稀缺性程度高,更易形成体现资源稀缺性程度的定价机 雷仲敏,郭文奇.我国煤炭期货市场培育运行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中国煤炭市场发展蓝皮书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现货交易研究与应用 制等特点,建立合理的煤炭交易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 [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李锡林.世界煤炭工业发展报告[M].北京:煤炭工业出 版社,1999. 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实现对炼焦煤资源保障的 目的。 黄腾.中国煤炭市场第一拐点[J].中国经贸,2005, 参考文献: [1] 曲剑午.依靠科技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商业 时代,2003,(1). (8). 王晓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山西 财经大学学报,2006,(1). 李保龙.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煤炭, 2004,(5). [2] 侯运炳,张 文,张 浩,等.煤炭需求最优组合预测 [J].煤炭工程,2007,(11). [3] 赵国杰,阎世春.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20 康淑云.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煤炭工业又快又好发展 [J].中国煤炭,2007,(1). (责任编辑郭继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