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管理 “笈展" 本 谈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继承与创新 朱新强 (嘉兴市实验小学,浙江嘉兴 314033) 摘要:本文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学习过程指导以及学 生的学业评价等五个方面的“转变”阐述了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教学常规管理;转变;发展;继承;创新 “管”的本意指拘束,“理”的本意指顺,“管理”, 微型报告,再组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让教师对自 己所教年段的教材有一个更为通透的理解.在此基 础上,我们采用高、中、低年级教研组组合研究的方 式,抓住教材中的某个点进行“前延”与“后展”.体验 如何做到关注整套教材,从整体上研读和把握教材. 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研读教材和把握 目标的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得以有效提升。 2.建立集体备课与个别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制度 意指使之规范,促其发展。规范是发展的前提,发展 是规范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往往更多 的指向于教师个体的行为、注重对结果的考评功能, 相对弱化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指导,对教师专业 发展的引领。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学常规 管理应该从“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向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转变,突出其指导、研究、服务、激励等 功能。本文基于我校近年来的探索,略谈学校教学常 学校在备课内容和备课时间上给予制度保障, 规管理在实践中的继承与创新。 一确保教师既有集体研究,共同探讨的机会,也有个体 反思、内化、调整的空问。以我校的教研组主题教研 、备课管理,从“关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备 课方法”转变 备课管理,在关注对内容的理解与设计过程中, 注重备课方法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才是关 键。为此,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 1.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系列化校本研修 备课为例,其基本流程如下: (1)保证时间。学校除了开学初安排各教研组利 用半天时间集体分析教材,制定教学计划之外,还安 排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五校本教研时间(约2小时)为 集体备课时间。 (2)分工合作。各教研组一般根据学期主题教研 目标,选择与主题教研相符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有 教案只是备课结果的一种静态呈现。在形成教 案之前对《课标》及教材的研读、对学生学习基础的 分析、对目标及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教学策略的选择 专人落实主备任务,要求主备教师进行预案设计 (3)集体讨论。集体研讨时,主备人针对主备课 的教学思路、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易错点提出自己 与应用等才是备课能力的核心。为提升教师的教学 设计能力,学校教导处协同教科室,专门开展了全体 教师参与的、以“面对新课程,我们应该怎样备课”为 主题的校本研修系列活动。就“如何解读教材?”“如 何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如何制定三维目标?”等问 题进行了系列化的研修与探讨,对教师备课进行指 的教学策略,其他教师发表各自的意见、修改完善, 形成新的设计预案。 (4)实践研磨。根据集体讨论后形成的设计预 案,主备教师在组内反复实践、研磨。进一步完善设 计预案,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策略的共享 和提高。 导。例如:我们在实施“教材需要系统地解读”这一主 题时,首先邀请学校名师分学科作教材系统解读的 (5)个人深度备课。通过组内研磨所形成的比较 /28 盈圈雹 彬;z矢善弱花 成熟的课例,向全校教师开放。其他教师可以以此为参 考,进行深度备课,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个案。 3.倡导多种形式呈现,为个性化备课创造条件 学校在备课的形式要求上,摒弃了形式主义倾 向,提出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备课。除了对刚人校的 新教师的教案需要按照一般的规范要求进行书写之 外,其他教师可以不拘泥于形式。显性备课(教案)可 详细明晰,也可提纲挈领,也可在原有教案上作适当 的修改,隐性备课(研读教材、搜集信息、查阅资料、 媒体准备、实验准备、了解学生、自我学习)等更可以 有多种呈现方式。近年来,我校教师的形成了反思性 备课、积件式备课、教科书批注式备课等一些个性化 备课记载方式 4.丰富检查方式,完善备课评价制度 备课不仅仅是书面的表达,更重要的应该以教 学效果的好坏来评价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因此,在对 教师备课的检查与评价上,一方面采用定期检查制 度,一般利用开学一个月和学期中段的时间对教师 备课中的计划制定、单元教学设计、重点课例设计等 进行了解性调研.期间有针对性地与教师进行交流. 以指导教师改进备课:另一方面通过随堂听课.以 “听课看备课”的方式来反观教师的备课情况。通过 对话指导教师备课。除此以外,学校还适时组织全体 教师层面的现场备课、说课竞赛,其中既有针对一课 时的备课,也有针对单元整体备课的竞赛,以比赛为 载体推进教师备课能力的提升。 二、课堂教学管理。从“规范教学行为”向“研 究教学问题”转变 传统以“督导”为指向的常规听课与新课程关注 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是不相符的.常规听课必须实 现功能的拓展和重心的转移。应该由仅仅关注教师 个体的“教学行为”向更关注教学“问题解决”与教师 “专业提升”转变,突出“问题研究”、“专业引领”的功 能,从而使常规听课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研究方式, 降低教师的心理焦虑,培植起良好的教研文化。在实 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几种颇有特色的听课方式: 1.主题式常规听课,指向具体教学问题的解决 主题式常规听课,是指针对于某个“教学问题” 研究、主题比较鲜明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调研活动 其主题需要在教师实践中产生,一般是一些较为普 遍的问题,然后由学校业务部门(如教导处)统一确 定。实施主题式常规听课的意义在于目标明确.研讨 和指导的针对性比较强,能够在一段时期内。集中视 角,对某个教学具体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商讨、形成 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 2.延伸式常规听课.指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延伸式常规听课是指连续跟踪听取某位教师执 教同一节内容的听课活动。它往往是在某次随堂听 课后,当听课教师与被听课教师对课堂上出现问题 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有意识进行的课堂教学再实践。 这种听课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反思与课堂 教学设计的调整能力,是提高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水 平的重要方式 3.联动式常规听课.指向发挥团队的研究功能 学校教研团队的组成主要有教研组和课题组两 种方式。因此,教研组及课题组之间的联动式听课研 讨同样可以作为常规听课的基本方式。教研组联动 是教研组之间的听课交流活动,组织策划者一般是 教导处,具体实施者是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联 动式听课,因为由各教研组为主体自我确定主题、自 主设计活动过程,其关注的点一般比较切合教研组 自身的实际,有利于教研组呈现个性化的教学问题 和研究过程,便于教师相互汲取成功的经验。课题组 联动是以课题组成员为主体的听课交流活动,组织 策划者一般是教科室,具体实施者是课题组。因为课 题组有研究的课题作支撑,一般研究的问题相对较 为深入,有利于教师间研究成果的共享与交流。 4.互访式常规听课.指向建设自主教研氛固 互访式常规听课是教师间自发进行的,是一种 基于教师自由交流的随堂听课方式。因为互访式常 规听课源于教师问自由的交流,所以活动更具“草 根”性,更具灵活多样的特点,是学校行政或业务主 管部门进行常规听课的补充。 三、作业管理,从“关注评改状况”向“注重作 业分析”转变 鉴于我校教师在作业的创新设计与作业状况分 析方面缺乏新意。在作业管理上有以下改进: 1.课题引领显特色 我们把特色作业设计作为考查教师作业设计能 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鼓励并指导教师对特色作业的 设计进行相关的研究。许多教研组在作业设计与应 用中确立了相关的研究课题。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 年寒假开始,我们以《“玩童”艺术发现日记》为载体, 对各年级的寒假作业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研究,让学 生的寒假作业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单一转向多元.从 知识学习转向有载体、可表现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 了孩子们的普遍喜爱和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曼 2.定期检查重分析 作业管理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作业展览相 结合,在检查过程中,除了关注作业的批改是否及 时、规范,作业量是否适中之外,更注重对教师作业 设计质量的分析。倡导教师有针对性的面批,并能对 典型性的错误在上新课前给予适时的分析讲评。 此外,我校还经常利用校本研修时间,组织教师 交流作业设计心得和对作业的状况进行展示交流, 把成功的经验在校内进行推广。 四、学习指导管理。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 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 学生在经历了学习过程后获得的发展必然是有 差异的,于是,在班级中就会产生所谓的“学优生”和 “学困生”。教师需要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进行了 一般学习指导的基础上,对班中的一些特殊学生做 好相应的指导.以促进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 我校主要关注以下两个层面的管理:第一,加强对后 20%学生的动态管理。我们要求每位老师对班中后 20%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在每次单元考查 的成绩中重点分析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变化,以作 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二,加强“学优生”的学法引 领。在课堂上,“学优生”他们一般思维比较活跃,也 容易比较浮躁,有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学习。因 此,容易成为课堂的“陪客”,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优生”的管理,我们除了通过学业评价中的 免试评定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自信心外,提倡采 用“生生结对”的方式,让他们做“学困生”的小老师, 既发挥学优生的学习能力优势,又能使学困生能够 得到同伴的帮助。 五、学业评价管理。从“单一的学业评价”向 “学科多元评价”转变 打破单一的学科分数评价观,建立了丰富的、立 体的“学科综合性评价体系”。 1.学科成绩评价增加分项考评内容 各学科不仅取消了期中考试,还根据各科《课 标》要求设立了分项等级考评制。如:语文分为口语 交际、识字写字、朗读、写作等;数学则分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等,科学分为基础知识、实验 操作等.英语则分为听力、朗读、口语交际等。各教研 组制订了操作性强、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过程评 价方案,经教导处审核并保证常态实施。 2.一年级上学期取消期末书面考试 对原有的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测评方式进行 了调整,提出了“快乐考试”的测评方案。主要做法 是:知识技能测评以分类达标的形式,把平时的过程 性评价.作为期末总评的主要依据。取消期末书面测 试,将期末考试设计成游园活动的形式,内容不仅涵 盖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综合实践等多门学 科,还涉及简单的生活技能,突出综合性、趣味性及 探索性,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愉悦和成功,增强自我 效能感。此项评价改革受到学生、家长的极大欢迎。 3.期末设立免考生制度 对于那些平时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平时作 业优秀。单元检测成绩均能达到规定的要求.且综合 素质强,体育、音乐、美术等其它考核科目成绩达到 优秀的学生,经课任老师提名,年级组讨论,教导处 审批后准予期末检测免试。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 的信心和荣誉感。 4.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特长生申报制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学校不 但制定了“三好学生”制度,还着力对在审美与艺术、 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术、探究与实践方面有特长的 学生,进行“特长生”申报评定。同时,还设立了少年 科学院、少年美术院等等一些以学生特长发展为宗 旨的学生社团,通过评定少年科学院院士、美术院院 士等荣誉称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5.开展小型集体性竞赛评比活动 学校经常开展一些基础性的集体活动来对学生 所在的班级进行评价,如:美术学科的时装秀,英语 学科的课本剧表演,综合实践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 展,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浙江省教 育厅教研室.2008 [2]张丰.《从“控制性管理”到“指导性管理”——学校 教学管理的转型》,《校本研修的实践嬗变:教研工作手记》.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费岭峰.《常规听课,如何实现功能的拓展》.《教学与 管理(小学版)》,2009(7) [4]黄梅.《教学常规管理要以人为本》.《中国教育学刊》, 2008(9) (责任编辑:方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