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2022-07-15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20); 上列技术规范与标准执行其修订的最新版本。 2.2法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

3术语和定义

3.1变形监测

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与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倾斜、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实时的或周期性的测量工作。

3.2自动雨量监测站

一种用于测量并记录各种雨量信息的综合自动观测仪器。一般由数据釆集仪、翻斗雨量传感器、上位机软件、通讯单元及供电系统等部分构成。

3.3地表裂缝预警伸缩仪

一种用于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表变形位移的监测预警设备。当监测位移达到预定的阈值则自动报警。

3.4裂缝报警器

一种用于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体上建筑物(构筑物)变形裂缝位移的简易监测预警设备。当监测裂缝位移达到预定的阈值则自动声光报警。

4 一般规定

4.1工作目的

重点围绕威胁人口相对集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简易专门性的监测预警工作,提升预警能力,降低因灾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2工作流程及主要任务 4.2.1工程流程

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监测工作可大体分为前期工作准备、监测点设计方案编制、站点建设和运行维护四个阶段,各阶段工作见流程图(图4一1)

4.2.2主要工作任务 4.2.2.1前期工作准备

(1)收集、汇总、分析监测地区地质灾害孕育发展的相关基础资料。

图4-1监测工作流程图

(2) 针对上报发现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必要补充调查,查明规模大小、危险程度和威胁大小,并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要求落实有关措施。

(3) 根据危害程度及险情紧迫性并结合实际,在专业单位指导下确定拟开展简易专业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4.2.2.2监测设计方案编制

(1)对选取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现场调查,查明基本类型、影响及分布范围、稳定性状况及发展演化趋势、威胁对象、影晌因素,综合确定监测对象、主要监测要素、监测方法(含监测仪器、监测频率和精度要求等)及布设位置。

(2)编制简易自动监测实施方案,包括监测对象基本情况、监测方法、监测站点布设、主要参数、监测信息采集发送、运行维护等。

(3)监测设计方案报市级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4.2.2.3站网建设

(1)依照批准的监测设计方案开展设备采购及站点基础设施建设。 (2)监测设备安装调试与试运行。 (3)对监测点及设备进行档案管理。 4.2.2.4监测运行维护

(1)监测员及相关责任人应按防灾预案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监测、日常管理等工作,并按相关工作技术要求做好监测信息采集、记录、分析。

(2)当监测设备发送的信息达到预警阈值,或发现隐患点有变形破坏迹象,或其他险情征兆时,监测员应立即启动防灾预案,组织受威胁群众按照既定方案避险转移。

(3)监测员及防灾责任人发现重大险情等相关情况应迅速将相关信息上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

4.2.3其他要求

监测点相关监测数据应按要求实现数据共享。各地要确保新设雨量站监测信息通过短信方式推送至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4.3工作部署原则

4.3.1突出重点。原则上,简易自动监测点优先选择受威胁人数较多,险情重、危害大且稳定性差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设定。

4.3.2科学经济。在满足监测精度的前提下,宜选用经济、经久耐用、操作简便、易于维护的自动监测设备。在经济、技术允许条件下,可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4.3.3统筹兼顾。监测点的布设宜根据隐患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并结合监测工作需要统一规划、统筹部署。针对自动雨量站,在满足监测精度和要求的前提下,相邻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4.4监测装备布设要求 4.4.1泥石流隐患点

(1)原则上只布设自动雨量站。自动雨量站一般应布设在泥石流主沟上游汇水区适当位置(场地安全稳定、无遮挡)。针对沟域深长、且地形高差较大的泥石流沟,可在沟域中下游适当位置增设。

(2)自动雨量站报警方式为短信推送。

(3)次声、泥位等其他监测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并结合经费综合确定,预警方式应有短信推送功能。

4.4.2滑坡隐患点

(1)针对有明显变形的滑坡隐患点,主要监测地表位移。建议优先选用地表裂缝预警伸

缩仪和雨量计开展简易自动监测。地表裂缝预警伸缩仪宜在滑坡体上张裂缝、错坎两端或变形相对明显部位,并结合规模大小及变形特征优化布设。预警装置布设在人员聚集区,伸缩仪报警方式为警报声。

(2)自动雨量站宜布设在滑坡体后缘外围稳定区域适当部位,原则上1个滑坡只布设1处。自动雨量站报警方式为短信推送。

(3)裂缝报警器原则上主要布设在滑坡体上建筑物(构筑物)有明显开裂部位。裂缝报警器报警方式为声光。

(4)针对变形迹象暂不明显的滑坡隐患点,原则上只在滑坡体外围稳定区适当位置布设1处自动雨量站。

(5)针对险情特别重大的滑坡隐患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设其他监测手段。 4.4.3崩塌隐患点

崩塌隐患点监测建议采用地表位移监测为主,重点针对可能存在整体块状失稳破坏的崩塌隐患,地表裂缝预警伸缩仪布设在崩源区最危险区。报警方式为警报声。

4.4.4其他要求

(1)所有野外监测设备应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监测数据自动釆集传输功能、太阳能或干电池自动供电功能。所有监测站点均应包含经纬度坐标、高程、隐患点名称及责任单位、维护单位及联络人、监测员及联络方式等基本信息。

(2)原则上,县(市、区)应结合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统筹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终端系统,预警系统需具备各类野外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接收及汇总功能,具有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功能,还应具备与市(州)、省级监测站的互联互通功能,确保监测数据实时共享。

(3)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与本级气象部门联动,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切实提升监测能力和预警水平。

5资料整理

5.1监测资料整理

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和分析、研究,对滑坡、崩塌与泥石流隐患变形破坏特征和活动做出正确的预判及预警预报。

5.2监测数据采集

5.2.1全自动记录。采用自动化系统,自动激发记录启动装置,进行全自动记录、发送操作。汛期降雨量一般每10分钟采集一次数据。

5.2.2自动记录系统有可能会产生附加的错误源。记录数据在处理之前,应对数据逐一进行筛选,检查和误差解释,消除明显的错误。

5.3监测数据处理

5.3.1建立监测数据库。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监测资料类别分别建立相应的监测数据库。包括地质条件数据库、地质灾害数据库和监测数据库等。

5.3.2建立资料分析处理系统。根据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和所取得的监测数据,应用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和程序软件包,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一般包括滑坡、崩塌变形量、变形速率等,绘制变形时程曲线、运动时程曲线、降雨过程曲线等,并进行时序和相关分析。

5.4监测资料整理

5.4.1监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建档。对于全自动记录的数据,应及时进行数据拷贝,并编号存档。

5.4.2应按规定间隔时间(日、旬、月、季、半年、年)对数据库内的监测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计算特征值,如求和、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并分类建档。

5.4.3按监测内容和方法分类,对各类监测资料分别进行人工曲线标定和计算机曲线拟合,编制相应的图件。

(1)对绝对位移监测资料应编制水平位移、垂向位移矢量图及累计水平位移、垂向位移矢量图,上述二种位移量迭加在一起的综合性分析图,位移(某一监测点或多测点水平位移、垂向位移等)历时曲线图。相对位移监测,编制相对位移分布图、相对位移历时曲线图等。

(2)对地面倾斜监测资料应编制地面倾斜分布图、倾斜历时曲线图。 (3)对气象监测资料应编制降水历时曲线图,以及不同雨强等值线图等。

(4)进行相关分析,还应编制如下图件:滑坡、崩塌变形位移量(包括相对的和绝对的)与降水量变化关系曲线图、倾斜位移量(包括地表的和地下的)与降水量变化关系曲线图等。

5.4.4编制监测报告,分为月报、季报、年报。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贵编制发布。 监测月报、季报应反映主要监测数据和主要历时曲线及相关曲线图等,并对该时段内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监测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滑坡、崩塌(或泥石流)特征与成因、变形或活动动态特征和发展趋势,结论和建议(稳定程度、防灾、治灾措施等)。若有防治工程,应增加防治工程效果评价。主要图和表包括:地质图、监测点网布置图,各种监测资料分析图和数据表等。

附件1:崩塌、滑坡、泥石流简易自动监测站点布设示意图 附件2:各监测设备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

附件1:崩塌、滑坡、泥石流简易自动监测站点布设示意图

图1 滑坡监测站点布设示意图

图2 崩塌监测站点布设示意图

图3 泥石流监测站点布设示意图

附加2.监测设备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 1.自动雨量监测站

(1)总体要求:一体化架构,体积小,安装方便,运行稳定可靠。分辨率可选,可实现雨量的定时、自动加密控制,支持GPRS/CDMA/北斗卫星通讯模式,太阳能、直流或交流供电模式可选。

(2)主要技术参数(参考): 工作环境:-20℃〜60℃

工作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不限 分辨率:高于1.0mm 内部存储:不低于4Mb 平均功耗:≤2瓦

通讯方式:支持双波段900/1800 MHz;支持GPRS、CDMA、北斗数据发送方式 传输速度:9.6Kbs (GSM) /115 Kbps (GPRS)

供电方式;太阳能、直流可选(具备过充和欠压保护功能) 自我保护:定时自检功能,掉电数据保护,实时时钟校准 、 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等于25000小时。 2.地表裂缝预警伸缩仪

(1)总体要求:安装方便,反应灵敏,稳定可靠,易于维护。 (2)主要技术参数(参考):分辨率不低于lmm;报警声压大于120dB;直流碱性电池供电。

3.裂缝报警器

(1)总体要求:经济实惠,安装简便,反应灵敏,稳定可靠。 (2)主要技术参数(参考):直流碱性电池供电;报警声压大于100d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