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u-64 Cl-35.5 S-32 Na-23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 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 实验方法是蒸馏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2.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分层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然后关闭活塞,将水层从上口倒入另一只烧杯
B.蒸发时,将泥三角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再放上蒸发皿加热 C.用10 mL量筒量取 7.50 mL 浓盐酸
D.称量时,将粗盐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3. 向100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所得液体属于纯净物
B.该红褐色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中分散质粒子只有Fe(OH)3
D.上述实验过程中,溶液变成红褐色之后,持续长时间加热可以使溶液颜色加深 4.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不锈钢抗腐蚀性较好 ②钛合金可用于飞机、火箭的制造
③司母戊鼎是铁合金 ④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会引起贫血 ⑤青铜、不锈钢都是合金 ⑥形成合金时金属与金属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5.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1molNa2O2中含有4NA个离子
C.0.1mol Cu与足量硫粉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D.25 ℃,1.01×10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合理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待提纯的物质 Mg(Al) Cu(CuO) NaCl溶液(Br2) Na2CO3(NaHCO3) 选用的试剂 盐酸 稀盐酸 CCl4 无 操作的方法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萃取、分液 加热 5
7.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实验过程中剩余的钠应当放回原试剂瓶
C.配制硫酸溶液,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 不慎将酒精灯打倒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
8.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H4、K、Cu、C1 B.有SO4存在的溶液中:Na、Mg、Ca、I C.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HCO3、NH4、NO3、K D.在强碱溶液中:Na、K、CO3、NO3
9. 某实验小组只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含铁圈等)、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蒸馏烧瓶、火柴、滤纸、漏斗。只应用上述仪器或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蒸发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2MgO+C,下
10. 小王同学在做实验时引发了镁失火,她立即拿起二氧化碳灭火器欲把火扑灭,却被实验老师及时制止。原因是CO2可以支持镁燃烧发生以下反应:2Mg+CO2列关于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Mg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所以MgO是还原产物 B.由此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CO2>MgO,还原性Mg>C C.CO2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氧化反应 D.Mg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等于碳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
+
+
2---+
-+
2-+
2+
2+
-+
+
2+
-
11. 电解饱和NaCl溶液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反应之一。20℃时,饱和NaCl溶液的密度为ρg·cm,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高于20℃时,饱和NaCl溶液的密度大于ρg·cm B.此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58.5c/(1000ρ)%
C.20℃时,浓度小于c mol·L的Na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饱和NaCl溶液的溶解度S=5850c/(1000ρ-58.5c)g
12. 某氯原子的质量为ag,C原子的质量为b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
2+
12
-1
-3
-3
-1
B.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mol
C.W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W/(aNA)mol D.Wg该氯原子含的电子个数为17W/(aNA) 13. PbO2、KMnO4、Cl2、FeCl3、Cu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Cu+2FeCu + 2Fe H2O
C.2Fe +Cl2=2Fe
2+
3+
3+=
2+
2+
B.10Cl+2MnO4 +16H=2Mn +5Cl2↑+8
+2Cl
-
- -+2+
D.5Pb
2+
+2MnO4+2H2O=5PbO2+2Mn +4H
”分别表示氢原
- 2++
14. 如图所示,①和②为两个体积相同的固定容器,图中“”和“子和氧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中的H2为1 mol,则②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01×10个 B.①和②中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8
C.H2、O2均能发生化合反应,但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D.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
15. 废水脱氮工艺中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使NH4完全转化为N2,该反应可表示为2NH4 + 3ClO=N2 + 3Cl+ 2H + 3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 B.还原性 NH4 > Cl
C.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转移3 mol电子 D.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不可以直接排放 16. 下列有关铝及重要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 23
A.制备Al(OH)3悬浊液:向1 mol·L 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 mol·L NaOH溶液
B.将氧化铝加入浓氨水中:Al2O3+2 NH3·H2O=2AlO2+2NH4+H2O
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NH3·H2O=Al(OH)3↓+3NH4
17. 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a2O和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前者1:1后者1:2 B. Na2O和Na2O2都是碱性氧化物 C.不管是单质钠还是钠的化合物,其焰色反应的颜色都是黄色 0D.将Na2O2和NaHCO3固体混合加热到200C,完全反应后,趁热放出的气体为混合气体,则Na2O2和NaHCO3两者的物质的量关系:Na2O2≥NaHCO3 18.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A 在氢氧化铝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 向某溶液中先滴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现象 氢氧化铝均溶解 结论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3+
+
—
+
-1-1
B C D 溶液显红色 溶液中出现沉淀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一定有Fe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 原溶液中一定有Na、无K+ +2—2+19. 将一小块铝片加入某盐酸溶液中,铝片完全溶解,在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生成Al(OH)3的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的溶质只有NaAlO2
B.图中B点之前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l+3OH===Al(OH)3↓
C.A→B段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与B→C段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比=3∶1 D.溶解铝片的盐酸浓度与滴加的NaOH溶液浓度相等
20. 向X溶液中加入Y试剂,产生沉淀的示意图与下图所示情形吻合的是( )
3+
-
A.向NH4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B.向HCl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NaOH
D.向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
21.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或事实 淡黄色试液红褐色沉淀 实验目的或结论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所有FeCl3 B CaOCa(OH)2NaOH 用生石灰制备NaOH溶液 C D 足量过氧化钠投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先变红,最后呈无色 H3PO3+2NaOH(足量)=Na2HPO3+2H2O 过氧化钠与酚酞溶液不反应 H3PO3属于三元酸 2+﹣ 22. 有200mL MgCl2和 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c(Mg)=0.2mol/L,c(Cl)=1.3mo
2+
l/L,要使Mg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2 mol/L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 A.40mL B.72 mL C.80 mL D.160mL
23. 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 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则x的值为 ( ) A.1 B.3 C.4 D.5
24. 今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粉末,为确定其组成,现提供4mol/L的FeCl3溶液(其他用品略),某合作学习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如下(假定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
A.第①组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Fe)=2.0 mol/L
B.第②组剩余固体是铜铁混合物
2+
C.第④组反应后的滤液中c(Fe)=5 mol/L D.原混合粉末中n(Fe):n(Cu)=2: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25.分类法是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常用方法。
Ⅰ.在下列物质中:①水银 ②烧碱 ③熔化的KCl ④氯化钠晶体 ⑤盐酸
⑥碳酸氢钠固体 ⑦蔗糖 ⑧氯气 ⑨液态氯化氢 ⑩氢氧化钡溶液
3+
1)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编号于空格中)
2)写出物质⑥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 3)将物质⑥配制成溶液,逐滴加入⑩溶液至沉淀量最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Ⅱ下列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需用氧化剂的是___。 2)从转化关系可知Cr(OH)3为两性氢氧化物,试着写出其与K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6.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H4、H、Na、Ag、Ba、Cu、Fe、CO3、SO4、NO3中的几种离子。从其中取100ml,等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两种离子,其氧化性 >___ (填写离子符号),能说明上述结论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取其中的一份进行实验,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气体0.06mol. 取其中的一份加入过量Ba(NO3)2,生成白色沉淀4.30g,过滤,向沉淀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消失,余下沉淀2.33g。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 ,沉淀溶解的离子反应式为 。
3)综上可知溶液中必定还存在_________,且浓度范围为 。
4)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有 ,检验的操作为 。
27、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若反应中生成了标况下22.4L气体,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
+
+
+
2+
2+
3+
2-
2-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酸性氧化物SO2,为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浓硫酸氧化吸收制硫酸 c.用NaOH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氨水吸收制氮肥铵盐
(3)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S2O28-+2I=2SO24-+I2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Fe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不必配平)
(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 所选试剂为________.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科学研究发现,三种金属或两种金属可以组成准晶体。某准晶体样品M可能由铁、铜和铝中的三种或两种组成。
【实验目的】探究 。 【提出假设】猜想1:M的成分是铁和铜; 猜想2:M的成分是铁和铝; 猜想3:M的成分是 ; 猜想4:M的成分是铁、铜和铝
【设计实验】取两份质量均为m g的M样品,按图1和图2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实验前后条件都是常温、常压,待样品M充分反应后,按图1、图2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测得气体体积分别为V1 L和V2 L(所测定的气体体积已折合成标准状况)。 (1)完成实验目的和猜想填空内容。
3+
3+
2+
3+
-
-
(2)若该实验需要0.50mol/LNaOH溶液 180mL,按中学常用规格仪器配制时应称量 g
NaOH(用托盘天平),若称量的NaOH固体中混有Na2O杂质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进行实验1前,B瓶中的水没有装满,使测得的气体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实验2中的导管a的作用为 并能防止因加入液体而排出锥形瓶内部分空气,导致测定的气体体积偏大。
(4)若V1≠0,则推测上述猜想 (填“1”、“2”、“3”或“4”)一定不成立,若猜想3成立,则V1 V2(填“>”、“<”或“=”)。 (5)若V1<V2≠0 ,则M样品中铁的质量为 g(用含V1和V2式子表示) 29.有关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实验室保存C溶液时需加少量固体A,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C溶液中阳离子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E的浊液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F,对应现象为 。 (5)向C中加入Na2O2也可实现C向D和F的转化,Na2O2完全被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都石室中学高2020届2017-2018年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A B A D A C D D B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B C D C A C D B D C A 参考答案:25 (共10分,指定2分外,其余各空各1分) Ⅰ1)①③⑤⑩; ②③④⑥⑨;⑦ 2)NaHCO3=Na++HCO3-
--2+2-3)HCO3+OH+Ba=BaCO3↓+CO3(2分)
--Ⅱ1)①;④ 2)Cr(OH)3+OH=CrO2+2H2O(2分)
3+2+3+2+2+
参考答案:26.(共12分)1)Fe . Cu(1分) 2Fe+Cu=2Fe+Cu(2分)
2-2- +2+
2)CO3、SO4(1分)BaCO3+2H=Ba+H2O+CO2↑(2分)
-3)NO3,(1分)≥0.2mol/L(2分)
+
4)Na;(1分)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试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焰色。(2分)
【答案】27.(共11分)(1)Cu、O(1分) 6.25NA (1分) (2)cd (2分)
3+-2+2+3+
(3)2Fe+2I=2Fe+I2, S2O28-+2Fe=2SO24-+2Fe(离子方程式不配平也可,全
对得分) (2分)
3+-
(4)a. Al+4OH=AlO-2+2H2O(2分)
b.稀硫酸、KMnO4溶液(2分) 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1分) 参考答案28:(共10分)1)M的成分;(1分)铜和铝(1分) 2)5.0;(1分)偏大 (1分)
(3)无影响;(1分) 平衡压强,使硫酸顺利流下。(1分) (4) 1 ;(1分)=(1分) (5)2.5(V2—V1) (2分)
参考答案:29.(共9分) (1) Fe (1分) (2) 防止Fe被氧化(1分) Fe3O4+8H+3+
+2Fe+4H2O (2分)
2+
+
Fe
2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出现血红色(2分) (4)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形成红褐色的沉淀。(1分) (5) 3Na2O2+6H2O+6Fe=4Fe(OH)3+6Na+2Fe(2分)
2+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