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资源

2021-03-2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与课程密不可分,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为课程提供源源不绝的素材,否则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要把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发掘出来,通过整理、加工,便之具有教育价值,并形成课程要素,进入课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拓展教育教学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充满生命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它还可以开阔教师教育视野,激励教师更新观念,运用智慧创造性地教学。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教材=课程资源”错误思想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奉教材为“圣经”,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禁锢于“教教材”的层面上,导致教学信息封闭,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效果较差。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资源的意义日益突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课程重要建构者之一的一线教师,要提高课程意识,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让课堂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为我们的教学树立了统一标杆和尺度。教材的编写反映了国家意志,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教育理念。从这一方面看,尊重教材,是不能偏废的,是教师首先具备的课程资源意识。但是,教材往往只是一个范本,在关注“共性”的过程中,很难兼顾“个性”的需求。因此,我们尊重教材的同时,不能

把教材“神化”,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的层面上来。这样,势必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原则是“因地制宜”,具体说,要符合地方特点、校园文化、以及学生实际。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也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评价主体之一。在教师的评价上,我们着重关注的是如何让教师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又善于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评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基于此认识,我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四个目标:要求教师用简洁精炼、富于激励的语言评出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独特个性;从平时、期末、总评三个时段里评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里评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水平。

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疑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敢“创”,乐意去“创”,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才会利用丰富的想象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这思维活跃的产生,要教师给予他们良好、充足的活动空间,足以支持思维的活跃性和持续性。课程资源与课程密不可分,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为课程提供源源不绝的素材,否则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要把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发掘出来,通过整理、加工,便之具有教育价值,并形成课程要素,进入课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